民國瓷器怎么鑒別?民國瓷器,一般來說是指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8年之間江西景德鎮及湖南醴陵、河北磁縣、福建德化等地方窯口生產的各類美術瓷和生活用瓷,在無特別說明的情況下大多專指這一時期的景德鎮瓷器。
但是,正如歷史上各代民窯的面貌不因政權更迭、改朝換代而發生絕對紀年意義上的變化一樣,就某種程度而言,自清光緒后期至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大約一甲子左右的時間里生產的瓷器均可從宏觀上納入廣義“民國瓷器”考察的范疇;換言之,由于制作工藝的演變具有漸進性,因此在一個較長時段內,各種瓷器產品的風格都帶有一定共通性,普遍反映了當時的技術水平和時代背景,而根據時間的推移、工藝技術的革新、審美風尚的衍變以及政治需求的影響等不同因素,這一較長時段又可細分為若干小的階段,每個階段的瓷器產品亦有其各自特點。
可以這樣認為:清代末葉的瓷器,除去那些延燒的傳統官窯品種外,多可視為民國瓷器的序曲,端倪始現;新中國成立之初的瓷器,則可看作民國瓷器的余緒,風貌猶存。兩者均與標準意義上的民國瓷器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絕不能夠截然分開。明確這一點,對全面客觀地認知民國瓷器很有必要。
民國時期的高檔美術瓷是贗品泛濫的重災區
一切物品,經歷歲月的流逝,得以保存下來者均可稱為“舊物”或“古物”,至于能否成為“古董珍玩”則取決于其當時的制作數量多寡、工藝水平優劣、用途檔次高下以及留存于世的規模大小。在這幾個衡量標準中,工藝水平和用途檔次的重要性更為顯著。因此,民國時期廣泛生產的眾多嫁妝瓷和生活日用瓷等“大路貨”雖然距今也已有近百歲“年紀”,但其價值卻與當時便價格不菲、精美非凡的各種美術陳設瓷無法相提并論。
近年來迅速升溫、市場行情突飛猛漲的民國瓷器基本上都是這些畫工精湛、美輪美奐的美術瓷,也即通常所謂的“細路瓷器”,具體而言就是以汪曉棠、潘匋宇、“珠山八友”、王步等為代表的新粉彩和青花名家瓷繪作品,以及曾經鮮為人知、甚至今日仍撲朔迷離的北洋政府總統用瓷和其他一些畫藝高超、不遑多讓的堂名款瓷等等。
俗話說“物以稀為貴,價而高則仿”。出于經濟上牟利獲益的需求,民國時期的高檔美術瓷始終都是造假者仿制的對象,且從民國當時直到現在一以貫之,盛仿不衰,致使民國瓷器成為贗品泛濫的重災區,或光怪陸離,或惟妙惟肖,令廣大收藏愛好者防不勝防。和仿制歷史上各代名窯名器相比,造假者以民國瓷器作為主攻方向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時代相連、原料相近、技術相似以及可資借鑒的實物數量眾多都是便宜所在。
此外,如前所言,很多老藝人在清民之交和新中國成立之初一直都在埋首制瓷、精心繪瓷,雖然創作題材或因政治氣象的變化而有所改進,但其內在的藝術風格不可能遽然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怎樣準確甄別出這種過渡、轉型時期的瓷器也是一個難以速解的問題。
當然,任何瓷器,甚至包括所謂的“庫出”瓷器和窖藏瓷器,歷經時代變遷均會或多或少留下歲月的痕跡;而不管多么高精尖的仿制品,都不可能真正意義上達到“以假成真”的地步,每個時期有每個時期的特征和局限性,這種特征和局限性總能在瓷器上露出可尋的蛛絲馬跡來。本文擬根據一些實物資料,簡單談一下如何辨別民國時期的仿同期名家瓷作和新中國成立后不同時期的仿民國瓷器,以與廣大同好交流分享。
新中國仿民國瓷器的辨偽
相對而言,新中國成立后制作的各種仿民國瓷器應該較民國時期仿同期名家瓷作更易辨別,畢竟從時間上看已經有了一定距離,原料、工藝多少會與民國時有些不同,但也不能一概而論,因為這牽涉到方方面面很多因素,是個復雜的問題。
新中國成立之初的瓷器雖在原料與工藝上和民國時期一脈相承,卻因政治氣候的導向,多創作反映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新面貌的作品,反而較少生產仿前朝各時期之作;“文革”期間,具有特殊時代屬性的瓷器大行其道,在當時的背景下,仿古之作幾近絕跡;自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由于“老物件”的存世量大幅減少,加之人們對文物藝術品價值的認識逐漸加深,需求量日趨增加,利益驅動之下,造假者才開始大規模仿制歷代瓷作,其中也包括民國瓷器。這種仿制的技術水平走的是一條水漲船高的路線,起初的仿品較為粗糙低劣,較易識別,但近年來技術含量愈來愈高,稍不留神就會令人蒙蔽,誤入彀中。
taoci52.com精選閱讀
民國瓷器真偽鑒別
民國時期青花料很大一部分采用氧化鈷含量較高的洋藍青花料,料質不精細,發色灰暗,層次單一,立體感差。一般而言,如發現藍色花紋面上,留有爆釉點自釉里向外爆破的痕跡,其制作年代在近百年內。民國時的五彩瓷,其色彩艷麗,大紅大綠的品種多見,很容易與前期的品種區分。
接下來,小編教大家如何通過“六看兩區別”來鑒別真偽民國瓷器:
1. 看紋飾。民國真品的紋飾都帶有自然舒展的神韻,贗品紋飾生澀之中顯出貌合神離。
2. 看器型。民國真品的器型傳承有序,都是民國按各朝已有的器型仿制。而贗品器型有些非驢非馬,常常是隨心臆造。
3. 看描金工藝。描金工藝是民國瓷的一大特色,主要在器口、壺嘴、瓶的雙耳、瓷塑羅漢像、底款等實施描金。民國真品描金的金色都純正,贗品描金不純正還很粗糙,大多描金像枯黃的敗葉色,與真品描金相差甚遠。
4. 看釉質。1916年郭世五在景德鎮督燒的民國御用瓷與珠山八友燒制的新粉彩瓷器釉質都精細,其他瓷器的釉質較粗,尤其是生活用瓷,釉面常有不同的棕眼與喬麥地。
5. 看胎質。民國真品胎質較粗松,因此手感適中。贗品胎質細膩,所以手感都較重。
6. 看款識。民國的堂名款與人名款都很規整而清晰,款識是從右向左排起,款識自然流暢。贗品仿款十分拘謹不自然,方章仿款松散無力不清晰,且題句常常出現簡化字。
7. 區別一是民國真品底足自然磨痕與贗品底足打磨作舊的區別。
8. 區別二是民國真品釉面瑩潤與贗品釉面賊光的區別。
民國瓷器如何鑒別真偽?
民國瓷器如何鑒別真偽?民國時期(1911--1949)瓷器生產,不論從數量和質量都不如從前了。總的看來,1840年(道光二十年)雅片戰爭以后,由于我國社會發生巨大變化,陶瓷工藝也同其它經濟,文化事業一樣,隨著國勢之日衰,而逐漸走向下坡。所以在瓷業生產方面,不但沒有什么發展和創新,反而日益蕭條。在民國初期,袁世凱稱帝,為了效仿封建王朝,在江西景德鎮建立了御窯廠,派郭世五監督窯務,他本人是古代傳統瓷器愛好者,但因為時間短,燒制數量不多。這個時期,由于選料精細,瓷器胎骨很薄。當時燒制水彩和軟彩瓷器,有的落"洪憲御制"蘭料或料款。民國時期,除了生產日用陶瓷外,還出現了大量仿古瓷器。當時仿古瓷器,風行全國。這個時期仿古瓷器的特點,數量多,范圍廣,不僅有仿制歷代名窯陶瓷,還有民國后期仿前期的瓷器。常見的仿制古瓷器有:仿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青瓷,仿隋唐五代白瓷;仿宋元時期官,汝,鈞,哥,定五大名窯瓷器;仿明,清瓷器及民國后期仿前期瓷器。
民國時期,瓷器造型有:陳設品和生活用品。陳設品有:瓷像(人瓷像,佛像,飛禽走獸),三星人(福,祿,壽),大肚人,和合二仙等。生活用品有:盤,碗,杯,碟,膽瓶,缸,小瓶,皂盒,煙壺,扣盒,節盒,水仙盤,水洗,帽筒,花盆,筆筒,水盂,筆架,茶壺,魚缸,粥罐,藥瓶,花瓶,將軍罐等。
民國時期,瓷器胎骨較粗,民窯產品較多,如與歷代瓷器相比較,差距很大。瓷釉與胎骨結合不夠緊密,釉面上出現氣泡和脫釉現象。青花瓷器顏色暈暗發蘭,俗稱洋蘭。洋蘭是光緒末期出現并延續到民國,這時民窯青花瓷器大部分施用洋蘭。繪畫精細的漸少,草率的增多。水彩是光緒末期出現的一種瓷器彩色,此種彩色不含粉質,具有彩料薄,玻璃質釉的特征。如民窯生產的日用陶瓷,帽筒,壺,碗,杯,罐等。裝飾圖案也由過去的山水,人物,花卉圖案,演變為一面是繪畫,一面是詩詞文字裝飾。多數為江西景德鎮,天津,唐山等瓷廠燒制。其中以江西景德鎮燒制的全彩(雙面彩繪的)較好。
民國時期,瓷器繪畫題材有:人物,山水,花鳥,纏枝花卉,牡丹,喜字,壽字,福字,云龍,云鳳,松鶴,松鹿,五倫圖,柳樹黃鷹,喜鵲登梅,石頭記,嬰戲圖,梅,蘭,竹,菊,八寶,八仙,蝴蝶,二十四孝,吉祥如意,鳳凰牡丹,耕織圖,漁樵耕讀,三國故事,竹林七賢等。
這時期出現了貼花瓷器,有的瓷器全部是貼花的,有的是貼花山水彩相間的瓷器,也就是說,有一部分是貼花,有一部分是繪畫水彩,兩者融為一體的。
以上是由小編搜集整理的“民國瓷器如何鑒別真偽”的相關知識,更多收藏知識,請持續關注我們。
民國瓷器怎么辨別真偽?
民國瓷器怎么辨別真偽?
如何確定是否是民國瓷呢?這要從它的款識說起。
民國瓷器款識豐富,堂名款、鋪名款、人名款、吉語款、紀年款和仿寫款各具特色。堂名款有徐世昌用的“靜遠堂制”四字青花篆書款,郭世五用的“解齋”紅彩篆書或楷書款及“頤壽堂”都是著稱一時的堂名款。鋪名款有“江西瓷業公司”、“竹里瓷社”、“劉榮盛號”等,大多在器物底部。紀年款有“洪憲年制”、“康德四年”等。因當時盛行仿乾隆時期的作品,故以“乾隆年制”最為多見。吉語款有仿康熙的“洪福齊天”,仿雍正的“千秋如意”等。人名款較為著名的有郭世五“陶務監督郭葆昌制”及“汪平野亭”、“許人出品”等。
民國瓷器辨別真偽取決于以下幾點:
1.胎質。早期的民國瓷器有精粗之分,粗者胎釉結合部多泛黃,晚清瓷器大多沒有這種特征,也比清瓷要顯得緊密一些。仿品胎質不僅堅密,而且生硬,分量或輕或重。對經常接觸民國瓷的人來說,上手一掂,真偽分曉。
2.釉面。民國粉彩瓷畫大致有兩種不同的特征,一種略微泛黃,表面光澤柔和,給人以松軟的感覺,縮釉、串煙,但透過緊繃的表面,仍能看見柔軟的釉質。仿品光很強,即使經過高錳酸鉀處理,其光澤也不會太柔和,一般都有生澀僵硬的感覺,所仿縮釉、串煙也不自然。
3.飾瓷用料。民國青花大致上分兩類,一類完全沿用清代用料,雜質多而色泛灰,精神渙散。一類青料發色純正艷麗,只是入骨不夠,稍欠沉著。仿前一類民國青花不多,仿后一類色彩死板,毫無鮮活之氣。
4.畫工與題銘。民國瓷器上的題銘、書法千姿百態,但大多功底扎實,銘文有來歷。仿民國繪畫難,仿民國書法更難,仿題銘難上加難。因此,要鑒藏民國瓷畫的真偽,當然離不開你的書畫功底,以及獨到的眼力和鑒別手段。
怎么辨別民國瓷器真偽?
怎么辨別民國瓷器真偽?由于民國瓷具備了較高品質,其獨特的藝術表現力也不遜色于前朝,所以越來越受到收藏者的青睞。但隨之而來的是,新仿贗品開始層出不窮,給涉足民國瓷收藏的愛好者帶來了重重障礙。那么我們如何鑒別民國瓷的真偽呢?
一是看器型。民國瓷真品的器型傳承有序,都是按各朝已有的器型仿制。而贗品器型有些非驢非馬,常常是隨心臆造。
二是看胎釉。由于民國瓷制瓷已屬于現代,所以它的胎釉表現出現代瓷的風格:一般胎質洗白而輕,不甚堅致;釉面潔白潤滑;繪畫細膩,色彩清淡,畫意奇幻,給人以玲瓏輕巧、工致精美的美感。如1916年郭世五在景德鎮督燒的民國御用瓷與珠山八友燒制的新粉彩瓷器釉質都精細,其他瓷器的釉質較粗,尤其是生活用瓷,釉面常有不同的棕眼與蕎麥地。
三是看紋飾。民國瓷繪畫紋飾有山水、人物、七夕圖、漁樵耕讀、嬰戲、牡丹、海棠、月季、萱草、蘭花、靈芝、梅竹以及美人等。民國瓷真品的紋飾都帶有自然舒展的神韻,贗品紋飾生澀之中顯出貌合神離。
四是看描金工藝。描金工藝是民國瓷的一大特色,主要在器口、壺嘴、瓶的雙耳、瓷塑羅漢像、底款等實施描金。民國瓷真品描金的金色純正,贗品描金不純正還很粗糙,大多描金像枯黃的敗葉色,與真品描金相差甚遠。
五是看款識。民國瓷的堂名款與人名款都很規整而清晰,款識是從右向左排起,款識自然流暢。贗品仿款十分拘謹不自然,方章仿款松散無力不清晰,且題句常常出現簡化字。
民國瓷器收藏鑒別方式是什么
很多人在民國瓷器收藏的時候由于自己對相關的知識了解的不清楚,導致無法進行良好的鑒別,同時,由于民國時期距離現在的年份是比較近的,所以在市面上出現了很多難以進行真假鑒別的仿造品,實際上我們可以通過瓷器的造型、胎質情況、釉質等方面來進行判斷,下面就來具體的做下了解。
1、通過器型來鑒別
如果是正品的民國瓷器的話,在進行制作的時候都會有十分嚴格的要求,在質量把控上也更加的嚴格,所以在民國瓷器的造型上十分的美觀,而如果是仿造品的話,在器型上往往不盡人意,從而導致各種的破綻百出。
2、通過胎質來鑒別
正品民國瓷器在胎質方面往往是比較粗松的,這是由于當時的制造技術導致的,而民國瓷器仿造品的胎質會更加的細膩一些。
3、通過釉質來鑒別
在民國時期所燒制的瓷器中,只有兩種瓷器才可以算的上是精品,分別是洪憲瓷和新粉彩,這兩種瓷器的釉質都是更加細致的,而除了這兩種之外的民國瓷器的釉質都是會比較粗糙,尤其是日用瓷器,在瓷器的表面還十分的容易出現棕眼和蕎麥點的情況影響美觀,所以大多數人在民國瓷器收藏的時候都會選擇洪憲瓷和新粉彩。
4、通過紋飾來鑒別
如果是正品民國瓷器在線條上往往是自然而流暢的,但是如果是仿造的民國瓷器,線條就失去了流暢感,顯得特別的呆滯生澀。
5、通過瓷器描金來鑒別
描金也是一個很好的來鑒別民國瓷器真假的方法,正品民國瓷器上面的描金在顏色上更加的純粹,而仿造品的描金就會顯得十分的粗糙,色澤不明,無法很好的用肉眼進行分辨。
6、通過款識來鑒別
正品的款識全部都是從右邊的方向排列起來的,在題款上十分的規范,而且會更加的明晰一些。如果說我們發現款識比較呆板而模糊的話,那么基本上就是仿造的民國瓷器了,甚至于還有些仿造品會出現簡體字這種低級漏洞。
通過上面的六種方法,我們就可以很好的對民國瓷器的真假進行鑒別,使得民國瓷器收藏有著更好的保障,此外,我們還要多看正品,從而提高自己的瓷器鑒賞的眼光和知識,更好的進行瓷器的判斷。
民國瓷器精品拍賣成交價格:
1:王琦民國鍾馗醉酒粉彩人物瓶,尺寸:直徑9.6厘米;高22厘米,估價:RMB 550,000 ~ 650,000,成交價: RMB 1,610,000 ,成交時間:2019.06.07,拍賣公司:中貿圣佳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9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鈐印款識:題識:破傘孤燈兩腳泥,賣符南北復東西。只因沉醉歸來晚,戰戰兢兢怕鬼迷。辛未初冬月,西昌匋迷散人王琦寫。鈐印:西昌王琦?匋迷底款:匋匋齋。
此作所繪鍾馗,身著藍袍,頭戴烏紗,身體前傾,雙目圓睜,髯須滿臉,作者以夸張手法描繪人物臉部,明暗關系清晰,筆觸細膩,衣紋處理極富動感,由飄飛斷逸的線條組合而成人物的動態,寥寥數筆就賦予了人物強烈的立體感,使人物形神兼備,盡顯粉彩工藝之特色。畫筆老辣豪放,可見其深厚的國畫功底和極強的塑型能力。此作為王琦48歲的作品,開始擺脫錢慧安和黃慎的影子,在繼承中有了自己的特征,線條放達而又疏松,尤其中鋒用筆,比之黃慎,更有厚度和概括,配以草書題記,別具一格。
2:民國王琦粉彩課子圖瓶,尺寸:高18.8厘米,估價:RMB 800,000 ~ 1,000,000,成交價: RMB 1,610,000 ,成交時間:2014.03.27,拍賣公司:上海道明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4年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3:民國粉彩仕女圖瓶(一對),尺寸:高26厘米×2,估價:RMB 1,000,000 ~ 1,300,000,成交價: RMB 1,552,500 ,成交時間:2013.12.03,拍賣公司: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3年秋季藝術品拍賣會。
鈐印款識:底款:洪憲年制。
因袁世凱稱帝僅83天,倒臺后一些古董商人為招攬生意,將袁世凱的“洪憲”年號作為瓷器的款識,制作了一批“洪憲年制”款的粉彩瓷器,繪畫花卉及花鳥人物紋飾,這批可以被稱作官窯粉彩的瓷器風靡一時,國內外流傳甚廣。此件作品是典型的代表之一,器型美觀大方,撇口、曲長頸、溜肩、橢圓腹、腹下漸收、矮圈足。器物表面紋飾主要以仕女人物為主,花鳥背景為輔,畫面紋飾精美,生動活潑,整個畫面,色彩稍厚,彩面光澤柔和,運用了中國畫中的渲染技法施彩,富有濃淡層次之感,人物秀美雅致,古樸大方。正如清代高崇瑞的《松下清齋集》里所云:“天下名山勝水,奇花異烏,惟美人一身可兼之,雖使荊、關潑墨,崔、艾揮筆,不若美女之集大成也。”一對瓷瓶質精釉潤,做工細膩,屬于彩瓷中的精品,具有有一定藝術價值及歷史收藏價值,不可小覷。
4:1938年作民國徐仲南粉彩竹石圖詩文四方筆筒,尺寸:9.5×9.5×14.8厘米,估價:RMB 1,200,000 ~ 1,400,000,成交價: RMB 1,552,500 ,成交時間:2013.12.03,拍賣公司: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3年秋季藝術品拍賣會。
鈐印款識:款識:伯公師座清玩仲南徐陔敬繪,“徐”,“之印”;清影暖風東坡居士筆法,戊寅夏月竹里老人徐仲南寫,“徐印”。
此作為民國“珠山八友”之一的徐仲南所創作,可謂集詩書畫為一體,顯情文韻三絕。徐氏尤愛松竹,其傳世作品中也尤以竹石最為著名。藝術創作中,既學前人文同、戴熙,取其筆意,承其風骨,更師法造化。曾在自家庭院栽松種竹,體察寫生,故所作松竹既承古人章法,又得自然精神,因而獨具風格。此處所繪一叢山竹,姿態靜默,瓊樹臨風,亭亭玉立。竹葉縱筆揮灑,隨意疏放,似散似連,疏密有致,設色以墨為主,敷以淡淡的淺綠,不失庭院修竹的婉約俊秀,又具溪畔崖下翠篁的蓬勃野逸。山石也極具特色,石的結構塊面以筆尖或橫或斜地點出,似皴似苔,卻恰到好處地表現了江南山石的蒼古渾厚,深得米家筆法之妙。
5:民國·徐仲南粉彩牧童圖筒瓶,尺寸:高22厘米,估價:RMB 1,350,000 ~ 1,600,000,成交價: RMB 1,498,200 ,成交時間:2013.12.06,拍賣公司:北京中拍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3秋季拍賣會。
鈐印款識:落款:徐仲南寫于珠山。印文:仲南。底款:藍料‘棲碧山房’。
作為‘珠山八友’中年齡最長的徐仲南可謂大器晚成,創作鼎盛時期是在20世紀30至40年代。早年在南昌時,他便廣交畫友,文人派畫風對徐仲南影響較深。爾后,得以見識清中葉揚州八怪畫作,深受黃慎人物畫法影響,并以其筆意入畫,創作人物瓷畫。此瓶器型端莊,胎釉如玉,為典型的民國制瓷大師吳靄生所制‘玉綾窯’瓷胎。上下以料彩勾邊,瓶身繪老柳一枝,枝繁葉茂,極具生氣;老牛臥于水中,憨態可掬;岸邊牧童倚于柳樹,吹笛自樂,一幅田園風光躍然瓷上,恬靜悠然,堪為徐仲南山水人物頂級精品。瓶身題七言詩一首,書法行云流水,書畫相得益彰,精美絕倫。
6:王琦民國粉彩稚子敲針作釣鉤人物故事瓶,尺寸:高16.5厘米,估價:RMB 1,000,000 ~ 1,200,000,成交價: RMB 1,495,000 ,成交時間:2018.12.05,拍賣公司: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8秋季拍賣會。
鈐印款識:款識:稚子敲針做釣鉤,時在辛未秋。鈐印:齋、樂、王琦。
這幅以“嬰戲圖”為故事題材的作品便極具代表性。畫中一孩童正敲針做釣鉤,另一童子手持漁具,屏息凝視,人物神態刻畫逼真,動態十足。臉部繪畫并非慣用的西洋畫陰陽彩瓷技法,面部結構刻畫為次,意在表情傳達。以寫意筆法畫衣紋則是典型的王琦繪畫風格,勾線用筆老辣,頓挫有力,中鋒用筆,有以草書入畫的放達和力度,間有黃慎恣縱的筆意,用彩吸取前人淺絳技法,不求濃重艷麗,具微茫之感。王琦特有的草書題字也為瓷繪作品增色不少。
7:民國周湘浦墨彩描金嬰戲圖(一對),尺寸:高19厘米×2,估價:RMB 1,000,000 ~ 1,250,000,成交價: RMB 1,437,500 ,成交時間:2013.06.05,拍賣公司: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3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鈐印款識:底款:景德鎮市美術陶瓷工藝社周湘浦畫。
此件墨彩描金《嬰戲圖》對瓶由民國墨彩描金大師周湘浦所創作。周氏曾將古法膜材描金技藝與現代粉彩工藝巧妙結合,獨創了獨具一格的新墨彩描金技藝。此件作品器型穩重大方,敞口短頸,瓶身圓潤豐滿,口足部和頸間分別有工筆紋飾一周。底款“景德鎮市美術陶瓷工藝社周湘浦畫”。畫面中群童手執不同樂器,場景刻畫細膩傳神,姿態各異,神情俏皮可愛,生活氣息濃厚。衣物線條、袖口、領口部分均使用描金,衣物線條遒勁有力,飽滿流暢,人物服飾華麗,質感細膩如絲綢,精美古樸。近觀細微處,線描具有古彩的蒼勁有力,彩法具有粉彩的柔和瑩潤,人物形象吸收了西方素描的畫法,金線圓潤厚實有力。此件類似題材可參照《景德鎮陶瓷藝術精品鑒賞》粉彩篇75號。目前所知,周湘浦墨彩描金《嬰戲圖》瓶極為珍稀,值得收藏。
8:民國1929年作王琦粉彩漁樵問答圖雙耳賞瓶,尺寸:高16.3厘米,估價:RMB 1,200,000 ~ 1,500,000,成交價: RMB 1,380,000 ,成交時間:2015.12.05,拍賣公司: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5秋季拍賣會。
鈐印款識:款識:深逢野草皆為蘭,靜見樵人恐是仙。己巳冬月上浣西昌南迷道人王琦寫意。鈐印:琦、匋匋齋。
“漁樵問答”典出中國古代名曲,最早見于明代蕭鸞撰寫的‘杏莊太音續譜’。蕭鸞解題為:“古今興廢有若反掌,青山綠水則固無恙。千載得失是非,盡付漁樵一話而已”。 歷史上“漁”是指東漢嚴子陵,“樵”則是漢武帝時大臣朱買臣。清晚民國時社會暫未安定,世人多向往世外桃源,因而表現隱逸生活的題材,頻繁出現于書畫、瓷繪內容和竹木象牙等雕刻品的紋飾之上。此件作品就出自民國珠山名家王琦之筆,畫面表現的是一隱逸之士對漁樵生活的向往。其繪畫形象生動,幽美清逸、飄逸瀟灑的畫風,表現出漁樵悠然自得的神態。畫面立于左側身著藍衣黃褲頭戴斗笠的高士,右側藍衣白褲草鞋為樵夫或為西漢朱買臣。楊枝、叢草等周圍環境的刻畫極具立體感,精細傳神妙入毫顛。通過漁夫與樵夫自得其樂的閑間對話,表達出了對追逐名利者的鄙棄。其書“深逢野草皆為藥,靜見樵人恐是仙。已巳冬之上浣西昌匋迷道人王琦寫意”書寫行云流水,大氣瀟灑,為王琦典型行草筆法。王琦初學鄧碧珊學人物畫像,后期受揚州八怪之一黃慎影響在瓷上畫寫意人物題材,又吸收西洋畫法,逐漸形成自己的繪畫風格。其作品人物頭部刻畫細膩,人物臉部明暗關系清晰,神情捕捉準確,有西洋繪畫暈染技法,立體感強,再加之作品是在1929年王琦45歲最為成熟時期作品。民國時期的景德鎮處于軍閥割據,人們生活受到極大的社會影響,此件作品似乎也表達著王琦對當時社會的不滿與對漁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擺脫俗塵凡事的羈絆,對隱士豪放無羈的追逐的一種心態。“漁樵問答”一古曲是幾千年文化的沉淀,也是文人雅士對于隱士生活的一種精神境界的追求。此作也是藏家家族收藏珠山八友瓷畫中實為精美的一件,尤為珍稀,此次拍賣初次露面,時隔近一個世紀,一段收藏往事與人生過往,歷歷在目。當積累了一定財富之后,收藏藝術品、贊助藝術家成了收藏家歷史悠久的文化生態之一。在藝術史上,不斷有龐大的收藏家族出現,他們不是藝術創作者,但卻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藝術發展的進程。他們不僅僅是藝術家的贊助者,他們更是藝術家的伯樂、知音,以及精神伙伴。這些收藏家族的藝術贊助人多數是真誠的藝術愛好者,他們從藝術贊助中獲得了精神與財富的滿足。正是這一代又一代的藝術贊助人用自己無與倫比的眼光和財富支撐了藝術的前進。
如何鑒別與收藏民國瓷器
如何鑒別與收藏民國瓷器,近些年來民國瓷器精品已經在悄悄地升溫了。主要是因為民國瓷器本身就具備了較高品質,其藝術表現力也并不遜色于前朝。因此許多有識之士已在不動聲色地把平常人仍視為雜貨的民國瓷器悄悄地納入懷中收藏了起來,等待著“一朝成名天下知”的那一天。那么如何鑒別與收藏民國瓷器呢?
1、飾瓷用料。民國青花一類完全沿用清代用料,往往雜質多且色泛灰,給人精神渙散之感。另一類青料發色純正艷麗,但入骨不夠,無沉著之感。目前瓷器市場上前一類民國青花的仿品不多,而后一類仿品多色彩死板,無鮮活之氣。
2、胎質。早期的民國瓷器胎質有精粗之分,粗者胎釉結合部多泛黃,晚清瓷器則沒有這一特征,也比清瓷要顯得緊密一些。而仿品的胎質往往堅密且生硬,分量輕重不一。新藏家可能不易鑒別,而如果是經常接觸民國瓷的人,上手一掂,往往就能分辨真偽。
3、釉面。民國粉彩瓷畫一般略微泛黃,因而表面光澤柔和,有松軟的感覺,縮釉、串煙自然,但透過緊繃的表面,仍能看見柔軟的釉質。而仿品的光往往很強,即使是經過高錳酸鉀處理,也不會使光澤變柔和,因而常給人生澀僵硬的感覺,縮釉、串煙也不自然。
4、畫工與題銘。民國瓷器的題銘、書法雖千姿百態,但功底扎實,且銘文來歷可考。仿繪畫難,仿書法更難,仿題銘則難上加難。因此,鑒藏民國瓷畫的真偽,應積累扎實的書畫功底,才能具備獨到的眼力和鑒別手段。
怎么鑒別古瓷器?
怎么鑒別古瓷器?
鑒定瓷器真偽和斷代是初學收藏愛好者的首要問題,只要掌握鑒定規律,領悟其中訣竅,疑難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在古瓷器的鑒賞上,觀形看釉上手敲是幾種常見的鑒賞方法。因為古瓷器有經濟價值,所以歷朝歷代都有造假者,鑒定瓷器真偽和斷代是初學收藏愛好者的首要問題,有的初學者覺得鑒定瓷器真偽知識過于深奧,往往望而生畏。其實只要掌握鑒定規律,領悟其中訣竅,疑難問題就會迎刃而解。根據本人與其他專家的經驗,鑒定瓷器應首先按程序進行,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遠距離擺放好,先觀形,看造型尺寸比例是否協調對稱,因為古瓷制作十分講究協調對稱。
二、近距離再看釉,古瓷施釉較厚,釉面閃爍柔光;新瓷施釉較薄,閃火光。
三、看紋飾畫工,古瓷紋飾多有寓意,線條都很自然流暢;新瓷運筆呆滯,線條僵硬。
四、看彩料顏色,古瓷施彩從視覺上看,感覺柔和,但施彩較厚,顏色發色也十分準確純正;而新瓷施彩感覺生硬,但施彩卻不如古彩厚。彩釉結合不緊,有粗松的感覺。
五、看底足,古瓷底足修整自然,足端刮釉留下的腳線流暢整齊。各個時期的修足都有固定的手法和尺寸。新瓷底足端腳線刮釉較淺,切足較隨意,圈足一般都過于做作。
六、看胎質,古瓷胎質細密堅致,上手感覺重量適中,因為每件瓷器根據胎壁厚度尺寸長短,都有固定數量的用料。新瓷胎質雖然也細密堅致,但因不能掌握古瓷胎壁厚薄和長短比例尺寸,所以和古瓷相比,上手的比重或重或輕。
七、看款識,古瓷官窯器大多都有款識,古瓷款識書寫工整嚴謹,底款字都與主題圖案相對應。
八、最后,還可以上手敲敲,聽聽聲音,古瓷因為年代久遠,胎質經過多年的風化,敲出的聲音也顯沉悶,新瓷聲音則顯清脆悅耳。
怎么鑒別古瓷器
怎么鑒別古瓷器,出于對文化的傳承,中國民間歷來有收藏的傳統,而到了今天,藝術品收藏投資時代已經進入了最興旺的時候。現在正是收藏的好時候。不少收藏家都這樣感嘆。但是隨著收藏的日益火爆,古玩市場上的古瓷器贗品越來越多,大有“鋪天蓋地”之勢,令人防不勝防。對于廣大瓷器收藏愛好者來講,該如何鑒定古瓷器呢?
對于鑒別古瓷器,初入收藏圈的愛好者“五步法”:
一看器形。陶瓷鑒定,造型是一個重要依據,它有明顯的時代性,直接反映出不同社會時期人們的審美觀。如宋代白瓷碗,敞口平底造型、碗中刻花浮雕蓮瓣紋,是當時的主要審美風格;宋代白瓷窯色澤略偏黃,這是與其他時期白瓷最大的不同之處。
二看胎質。不同年代的瓷器在胎質上有所不同。一般來說,從胎質、釉色可以看出其年代和窯口。陶瓷是火和泥的藝術,隨著燒制技術的不斷進步,胎骨的質量越往后期,質地越細膩,上釉的工藝方法也越多,這使得每個時期燒制的釉彩都有明顯的時代特征。
三看紋飾。瓷器上的紋飾有著明顯的民族性和時代性。中國古代陶瓷紋飾繁多,但按類別可分為人物、動物、植物和裝飾四大類。紋飾是當時社會文化的反映,這就需要藏者對我國各個時代的歷史文化背景有所了解。
四看款識。款識也叫年款,在一些瓷器的器皿底中央、器皿中部或口緣等部位,書寫著某某皇帝的年號等,有“官窯”款、“民窯”款之分。這些款識表示某個朝代生產的器物,不同朝代使用的顏料不同,其成色也不一樣。款識的識別,是古陶瓷鑒定中較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可以鑒定出一個古瓷器的年代及價值的高低。
五看底足。因各時期的燒制工藝不同,在燒制時支撐的方式方法也不同,這使得陶瓷器皿的底足部位有著明顯的差異,底足因為有支撐物,凹凸點不同,有的上釉、有的無釉彩,這些都是鑒別瓷器時代的重要特征。
陶瓷知識頻道為陶瓷網重要內容組成部分,我們精選的《民國瓷器怎么鑒別?》內容由編輯撰寫而成,希望您對我們的《民國瓷器怎么鑒別?》一文感到滿意,如需瀏覽更多專題請訪問:怎么鑒別民國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