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陽城縣陶瓷產業快速成長為縣域經濟的重要支柱,產值達到20多億元。陽城躋身全國新興陶瓷產業基地行列,成為山西省陶瓷特色產業集群發展示范基地。
2013年,陽城縣委縣政府圍繞“突出特色、優勢互動、錯位突破、集群發展”的產業轉型新要求,傾力構筑陶瓷產業集群,打造精品陶瓷產業鏈。目前,安陽陶瓷園區、蘆葦河工業走廊、東冶陶瓷基地、演禮日用陶瓷基地4個產業園區已初步建設成型,現有陶瓷生產企業30多家,生產線35條,年生產能力1億平方米,年產值26億元,利稅2.6億元,安排就業12000多人。其中,建筑陶瓷生產規模占到陽城縣陶瓷規模的96%。
在集群發展的同時,陽城縣以創意設計為核心,在檔次提高、挖掘文化上做文章,努力發展高端產品。四川琳度瓷業投資建設的晉陶高檔日用品項目,將文化藝術設計與陶瓷制作有機融合,獨創三維陶瓷技術,專業生產五星級酒店及高檔會所瓷具;大自然公司、福龍公司生產的數碼噴墨印花磚,附加值增加30%以上。此外,陽城縣還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更加優惠、開發的政策,鼓勵民營資本向陶瓷產業積聚,引導國有企業向陶瓷產業發展。目前,天一陶瓷、盛世陶瓷等一批本土民營企業已成為陶瓷產業的新興力量,為本土民營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taoci52.com擴展閱讀
工業園獲批為全國陶瓷產業基地
近日,從工業和信息化部傳來消息,第三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已按程序完成相關評審工作,并通過審核公示,工業園區申報全國陶瓷產業基地(輕工陶瓷項目)榮列其中。這是工業園區繼成為江西省人民政府和科技部共建國家陶瓷科技城產業化基地、國家火炬計劃陶瓷新材料及制品產業基地之后,榮獲的又一塊“國字號”招牌。
申報創建全國陶瓷產業基地是市第十次黨代會和第十四屆人大會既定目標。陶瓷工業園區在省、市等有關部門的關心和幫助下,在2011年7月榮獲江西省陶瓷產業基地的基礎上,繼續加快園區發展建設,加快產業聚集。同時開創性地組織申報工作,積極編制項目申報材料,主動與上級相關部門銜接,爭取多方支持,使申報創建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此次申報成功,使陶瓷工業園成為全國目前唯一一家輕工業和信息化部審批批準的陶瓷產業基地。這對我市及園區今后申報項目、爭取資金將有重要的作用,同時將對進一步鞏固千年瓷都的地位有著重要的意義。
工業園區自開發建設以來,始終瞄準國內外高新技術陶瓷企業,著力引進知名陶瓷品牌項目,積極打造高附加值陶瓷產品。目前,園區累計引進企業103家,其中有正宇奈米等高科技陶瓷企業25家,特地等精品建衛陶瓷企業8家,法藍瓷等高檔日用瓷、陳設藝術瓷及陶瓷相關配套企業70家。園區投產企業達60多家,高技術陶瓷生產線累計投產20條、在建7條;建筑衛生陶瓷生產線投產19條、在建4條;高檔日用瓷、陳設藝術瓷生產線投產31條、在建17條。2011年園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100億元。現有一大批優勢品牌項目正在入園抓緊建設,園區產業集聚效應凸顯。
把樂平建設成為景德鎮新興的陶瓷產業基地
6月17日,景德鎮市委書記許愛民在樂平陶瓷工業園調研時強調,我們要把產業的規模做到全國十一個產瓷市的前列,形成核心競爭方,樂平市將成為景德鎮新興的陶瓷產業基地。
副市長黃康明及市委秘書長余振泰陪同調研。
許愛民指出,打造樂平新興陶瓷產業基地,是重振瓷都雄風,的需要,也是樂平市調整產業結構的需要。樂平發展陶瓷產業得天獨厚,優勢很多,陶瓷原料等資源非常豐富,要調查清楚,充分開發利用。
許愛民要求,樂平市的陶瓷產業基地要與景德鎮市的大陶瓷格局一致,形成一個產業互動,依托科技部和江西省共建的陶瓷科技城、商務部一年一屆的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會等平臺,形成比較優勢、產業優勢,成果共享,信息互動,人才共有,產生聚集效應。
許愛民指出,要打破投融資瓶頸,組建投融資公司,解決好建設發展中的資金不足問題,用三年時間把樂平的陶瓷建材產業做強做大,促進瓷都產業大發展、大提高。
解讀江西產業基地展會篇
5屆瓷博會漸入佳境
核心提示:景德鎮的瓷博會已經成功舉辦多屆,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業界同仁參加,就連同為陶瓷產區的潮州、淄博等地的客商也對其青睞有加。瓷博會不但可以助力當地的陶瓷產業,也可以打造景德鎮的陶瓷名片。目前全國各地的陶瓷展覽越辦越多,而且很多都是同在10月份舉行,如何突出景德鎮的特色,讓瓷博會脫穎而出,是今后主辦方需要思考的問題。
“中國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會”是經國務院批準的13個國家級產品交易會之一,由國家商務部、中國貿促會、中國輕工聯合會和江西省人民政府主辦,景德鎮市人民政府承辦,每年的金秋10月在景德鎮市舉行。每屆都有英國、德國、美國、意大利、捷克、日本、韓國和臺灣地區等眾多海內外重要產瓷區知名陶瓷廠商和陶瓷采購商,以及全國各產瓷區、各大名窯、陶瓷廠商參加,參會人員達數十萬人之多,是一個國際化、專業化、市場化、規范化的陶瓷商品博覽會。
瓷博會從2004年開始至今,已經成功舉辦了五屆。剛剛結束的2008瓷博會,吸引了世界各地610家企業參展,引進內外資共近80億元人民幣,成交貿易金額約10億美元。在本屆瓷博會上舉辦了很多特色活動,包括瓷文化旅游節、國際論壇、招商引資經貿洽談會、“瓷業三圣”公祭以及藝術陶瓷拍賣會等。2008瓷博會分設3個展館,共提供1480個標準展位。其中一號展館設在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分設國內品牌陶瓷展區、國際陶瓷展區、高科技陶瓷展區;二號展館設在景德鎮中國陶瓷城展示中心,分設日用瓷、陳設藝術瓷展區,建筑衛生陶瓷、工業陶瓷、電子陶瓷、陶瓷輔助材料展區;三號展館設在景德鎮中國瓷園,分設名人名作展區和仿古陶瓷展區。
解讀江西產業基地品牌篇
重振“景德鎮”陶瓷雄風
核心提示:“景德鎮”這三個字是金字招牌,已經被歷代皇帝欽點,被史冊記載。目前需要做的是,把這塊招牌重新找出來,除塵、打磨、上蠟、掛起。
景德鎮因瓷而名,是陶瓷的故鄉,每年世界各地都有許多陶瓷制造、銷售和愛好者朝圣般地來到景德鎮學習、參觀、旅游,人們一聽見景德鎮這個名號就會立刻聯想到陶瓷產品。這是歷經千百年來積淀下來的文化影響和品牌優勢。“景德鎮”這一著名品牌本身就是不可估量的無形資產,因而標注“景德鎮制”的陶瓷制品不但具有很好的市場認可和接受度,而且許多會被看作具有“貴族”身份而在市場上身價倍增,因此在景德鎮生產陶瓷具有無可比擬的品牌優勢。考慮到這一特殊的情況,國家工商局特地給景德鎮批了一個馳名商標:景德鎮,這也是江西省陶瓷業唯一的一個全國馳名商標。
景德鎮的有關部門準備好好利用這個商標優勢,重振的雄風。具體措施包括制定一個準入標準,企業產品只有達到了這個標準,才可以使用“景德鎮”這個商標。在藝術陶瓷方面,相關主管部門也準備逐步實行準入制,把藝術瓷轉向精品藝術瓷的軌道。實行準入制后,生產藝術瓷的新增企業要進行審批,在外地舉辦景德鎮藝術瓷的展覽,也需要有標準,不能隨便打的商標。通過這些措施,品牌形象有望在全世界范圍內重新樹立。
除此之外,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紅葉”牌日用陶瓷曾獲2005年中國名牌產品稱號,景德鎮的“鵬飛”牌建筑陶瓷,也曾獲江西省名牌的稱號。
解讀江西產業基地人才篇
濟濟一地大師云集
核心提示:在競爭激烈的21世紀,人才是最寶貴的財富。人才如同候鳥,總是聚成一群,向更好的環境飛去。吸引人才固然重要,但是更加重要的是營造一個讓人才發展的空間,這樣才是產業長遠發展的保證。
在景德鎮這座人口約150萬的城市中,陶瓷從業者有近10萬名,而從事陶瓷繪畫創作的占到了2萬多人。其中,正教授和國家級陶藝大師就有100多位,占全國的三分之一,另外還有100多名江西省高級工藝美術師與數百名景德鎮高級工藝美術師。所以,景德鎮的美術陶瓷發展條件得天獨厚,源源不斷地吸引大量的工藝和美術人才加入。
景德鎮有發達并完善的陶瓷教育培訓體系,為陶瓷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人才及智力支持。陶瓷行業所需的高級和中級人才可以分別由陶瓷學院和職業技術學院提供,低端人才則可以由市勞動局培訓。
對于建筑陶瓷這一類規模性生產的企業,普通工人的需求很大。雖然前往景德鎮打工的外地人員并不多,但是在景德鎮當地有充足的富余勞動力,可以滿足目前建陶行業的需求。景德鎮工資成本較低,普通工人工資每月在600-800元,與其它地區相比,在人才及勞動力成本上具有一定優勢。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建陶企業進駐景德鎮,景德鎮普工供應不足的矛盾有可能會越來越突出。
景德鎮本身是一個環境優美、功能齊全的城市,適宜居住,有利于留住人才。此外,特地這些在景德鎮投資的外地企業,景德鎮政府特別為其管理技術人員配備了商業型的用地,讓這些管理人員可以直接住在市區,可開車上班,為留住人才創造了優良的條件。
辰溪三十億元建陶瓷產業基地
17日上午,辰溪縣人民政府與湖南金和鼎投資有限公司就陶瓷產業基地開發簽下合作意向協議書。根據雙方協議,湖南金和鼎投資有限公司將融資30億元,10年內在辰溪分3期建設陶瓷生產線35條,全部達產后年產值可達40億元,稅收近2億元。
辰溪縣陶土資源十分豐富,現已探明的制陶非金屬礦有陶土、高嶺土、紫砂頁巖等,而且儲量大、厚度大、易開采。據省407地質勘測隊普查,辰溪制陶資源僅地表儲量就達20億噸。為此,辰溪縣委、縣政府決定依托資源優勢,建立陶瓷工業園,將陶瓷工業打造成繼建材、能源、化工之后的第4大支柱產業,并加快了新型工藝陶瓷產品研發。
2010年,辰溪縣政府聯合長沙人健集團、金地礦業公司等企業組成籌備組,先后10余次邀請國內各地知名專家前來考察論證,并進行了市場研究。今年5月,人健集團、金地礦業公司共同組建了湖南金和鼎投資有限公司,并委托武漢理工大學華強陶瓷研究所對陶瓷產業基地進行了整體規劃設計和可行性論證。根據雙方協議,今年將投資1.5億元,年內建成兩條建筑陶瓷生產線。
萍鄉湘東打造工業陶瓷產業基地
在萍鄉市湘東區工業陶瓷聚集區建設工地上看到,建設者們正在熱火朝天地澆注灌漿,一派喜人景象。據介紹,整個聚集區規劃占地1萬畝,首期開發建設面積3000畝。聚集區內將新建供氣站,并完成通路、通水、通電、通氣等基礎工程。區財政每年安排資金1000萬元,各鄉(鎮、街)每年拿出50至300萬元投入工程建設,致力將聚集區打造成為國內規模可觀的工業陶瓷產業基地。
湘東區發展工業陶瓷起步早,是全國工業陶瓷最重要的生產基地之一。為了更好地促進工業陶瓷產業健康有序發展,湘東區將規模經營作為陶瓷產業今后的發展戰略。該區挖掘龍頭企業的帶動輻射作用,整合強勢工業陶瓷企業,規劃建設陶瓷產業聚集地。湘東區還成立了陶瓷工業發展局,負責陶瓷行業發展規劃、產業信息采集反饋,加強行業內外聯系協調和地區經貿合作,提升技術含量。
該區堅持把科技和環保擺在發展工業陶瓷的突出位置。凡是新研發的,被列入火炬計劃和科技創新基金、新產品試制計劃、星火計劃的科技產品,都將給予一定獎勵。該區還立足陶瓷發展后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培養熟練的陶瓷工人和優秀技術人員。目前,全區有從業職工2萬余人、各類技術人員2000余人,3000余名業務人員走南闖北跑市場。
新疆伊寧建筑陶瓷產業基地獲批復
隨著全球化進程和陶瓷企業自身戰略布局的調整,陶瓷出現大規模產業轉移和重新布局的局面。為了搶抓東南沿海發達地區建筑陶瓷產業的大轉移機遇,加快產業對接,伊寧邊境經濟合作區積極引進建陶生產項目。由于積極發展陶瓷產業有利于發揮伊犁州資源及區位優勢,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形成產業集聚,符合新疆自治區建材工業“十一五”規劃,伊寧邊境經濟合作區報送的《關于建設新疆建筑陶瓷產業基地的請示》順利獲新疆自治區經貿委批復,同意在伊寧邊境經濟合作區發展建筑陶瓷產業基地。
伊犁具有輻射中亞市場的區位優勢和交通優勢,同時富集陶瓷產業所需的各種能源和礦土資源,具備承接建筑陶瓷產業向西部大轉移和占領中亞國際建筑陶瓷市場的優勢競爭條件。更需要像建筑陶瓷產業這樣產業拉動性強、附加值高、投入產出率快、解決就業多的面向中亞國際的出口加工型競爭優勢產業。
日前,中亞國際建筑陶瓷基地產業發展規劃專家在伊寧邊境經濟合作區召開評審會,8位專家組成的評審團經過評審和論證,一致認為,《中亞國際建筑陶瓷產業基地發展規劃》報告內容符合國家產業規劃編制的要求;規劃對產業基地的發展目標、思路、定位準確,功能區劃分合理,市場分析詳細可行,規劃對陶瓷生產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提出的措施科學合理,可操作性強;有利于擴大我國產品的出口。
這次編制的“中亞國際建筑陶瓷基地產業發展規劃”是工業發展總體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預期目標,至2011年,建筑陶瓷產業基地項目建設完成75條生產線。
陶瓷知識頻道為陶瓷網重要內容組成部分,我們精選的《山西晉城:陽城躋身全國新興陶瓷產業基地行列》內容由編輯撰寫而成,希望您對我們的《山西晉城:陽城躋身全國新興陶瓷產業基地行列》一文感到滿意,如需瀏覽更多專題請訪問:山西瓷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