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最大的目的就是受益,對于日益繁榮的藝術品市場,各類古玩藝術品的價格都在不斷遞增。
常見一些藏友嘮叨某某東西見到了沒買,現在想來不如當初高些買了。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嘮叨論詞呢?
一般人買東西認“市場行情”而不看市場走勢!總認為現在的市場價格沒有那么高,如果買高了是不是吃虧了呢?殊不知,古代藝術品的投資價值最大的特點就是——古代藝術品不可再造!
有很多東西都是可遇不可求的,根本不用遵循所謂的“行情”。當初愿意吃虧的那些藏家,回頭想想是不是最大的受益者呢?
短線藝術品投資者多是“古玩商”,搞到一件東西后,往往想辦法出手獲利。藝術品經營頗占資金,實力弱的經營者只有靠滾動才可發展!而“藏家”才是長線投資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
短線投資來來去去所產生的利潤遠不及長線投資的回報高。為什么呢?藝術品存世量有限決定了一切。
對于很多想投資古玩藝術品的藏家來說,哪些古玩藝術品投資價值比較大呢?首先我們大家都知道:物以稀為貴。存世量少是第一關鍵。古玩藝術品嘛藝術觀賞價值也是很重要的。
再有就是藝術品質地,首先選材講究質地珍貴的藝術品本身就有價值。最后就要考慮藝術品年代以及考古研究價值。
總結起來投資古玩藝術品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工藝美術價值高
2、歷史研究價值高
3、品相好質地好以及稀缺度高
4、藏家喜聞樂見趣味性強的。
凡是具備以上特點的古玩藝術品都具備投資價值!當我們遇到此類古玩藝術品的時候一定不要錯過投資機會,可以根據此類相似物品年內的成交行情以及同時期國內經濟狀況以及小區域(地方)收藏趨向,當然最重要的是個人的投資熱度和經濟狀況來做決定。經濟寬裕的投資者不妨放開手腳大膽投資。依據市場規律及同行業經驗,相信回報豐厚。
當前藝術品市場那些東西值得投資呢?有很多朋友藏友問及此類問題,根據我們河南的藝術品市場現狀以及同行業從業者的經驗,鄙人列舉一些藏品門類供諸位參考:
古代錢幣類透明度高不適宜投資。
古代名人書畫類大名頭真品較少,小名頭可做為投資對象!(各地的書畫藏家注重本地小名頭收集)
古代玉器適合現代人佩戴把玩物件較少,作為文物類收藏市場有限。
古代家具類作為裝點擺設尚可,作為藝術品收藏由于體積較大,收藏略有限度。
青銅器收藏高低檔藏品還是蠻被藏家追崇,但是收藏價值頗高的藏品官方限制。
雜項類屬于小玩意,適合大眾投資。
古代陶瓷就成了藏家最和適宜的投資對象,其中明清部分為大眾所追捧,價格透明度頗高。
高古部分由于難以鑒定,審美隔代的關系,現在的價格并沒有達到市場價格極限。作為投資來說,現在就是個最佳時機。由于元代以前政治中心大都在黃河流域,所以高古陶瓷流行區域也集中在黃河沿岸,所以河南陜西山西河北等地的高古陶瓷就是高古陶瓷投資的對象。
陶瓷發展鼎盛時期的朝代--唐宋,政治中心在陜豫,所以陶瓷等手工藝制品就圍繞政治中心發展,政治中心隨著政權更迭而改變,陶瓷等手工業隨著政治中心遷徙而發展。
唐宋兩個朝代是陶瓷發展的里程碑,唐宋時期的陶瓷代表了這連個朝代陶瓷發展的最高水平。
作為陶瓷類最佳投資對象,藏家應該把眼光聚集在河南的古代陶瓷上面,現在河南的古代陶瓷價格還正處于蓄勢待發的時期,有朝一日,河南古代陶瓷的價格將會另投資者為之一振。
最近十年來,河南經濟發展日新月異,河南本地涌現出了許許多多熱愛本土文化頗具勢力的古玩收藏家,原本就存世量不多的河南古代陶瓷藝術品成了這些藏家追崇的目標,這些藏家懷著對本土文化的熱愛以及對古代文化的追崇,使得原本就不多的古代陶瓷顯得更為稀少!刷新了歷年河南古代陶瓷的市場行情。
但是,既便如此,河南的古達陶瓷仍處在價格的就低徘徊階段,經常有一些藏家說:前年還是1000的物件去年就成了2000!而今年則成了3000,哎,不可思議。
沒有什么奇怪的,十年前河南的經濟相對比較落后!近年來,河南經濟的發展帶動了本地藝術品市場的繁榮!原本就稀少的本地文化藝術品從某種意義上說,遠遠滿足不了本地藝術品藏家的消費,漲價是正常的!打破往年的拍賣行情也是正常的。
作為河南本土的藝術品行家,就投資而言,冀等地的圍繞政治中心發展的唐宋陶瓷是未來投資收益的最佳選擇。
taoci52.com編輯推薦
如何逢高投資古瓷
在中國傳統收藏界,陶瓷、青銅、書畫向來被視為三足鼎立的“三大項”。這三大項中,又以古陶瓷人氣最旺,在藝術市場上更是高價頻出。2002年5月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雍正官窯粉彩蝠桃橄欖瓶以4150萬港元創下清代瓷器拍賣世界記錄。有人認為,古瓷收藏作為投資板塊,己經做得很大,且一直“牛”勢不減,價格沖高不下,社會上稍好的瓷器已被吸納殆盡,現在“建倉”投資涉足古瓷收藏,似乎為時尚晚,難以獲利。其實這種觀點是一種短見。雖然市面上的大多古瓷精品已“沉底”于藏家手中,尤其是一些中高檔古瓷,古玩攤販市場上已難覓其蹤。但由于古瓷歷朝歷代窯口眾多,品種極為豐富,民間傳世數量巨大,是其他任何藏品無法比擬的。從各地古玩店鋪、地攤來看,盡管古瓷贗品充斥,但老瓷并不少見;各地文物商店儲量仍然可觀,一些“沉入”收藏家手里的古瓷,稍有“好利”,仍然會出手,藏家間互相調劑、交流、易主。一些有“前瞻”眼光的收藏愛好者,可從目前市面上貨源相對充足的清中晚期青花、單色釉及民國精品瓷入手,投資“建倉”。
一是選擇那些相對少、精、異形器。大凡收藏者和賣家都希望自己手頭上擁有“人無我有”的器物。器物精美,歷來都是受人追崇的,所以價值就會高。而異形瓷器,因工藝難度大、成本高,就算現在價高利低,但今后潛力會成倍增大。二是選擇那些尚未被人們認識真實價值的古代名窯作品。有些古瓷,無論當時還是眼下,都可算作高質量精品,但由于人們因時代、民俗、社會傳統等心理因素的影響,可能一時難以認識其真正價值,此時購藏,絕對是潛力巨大的“績優股”。比如優質的宋代湖田窯影青器物、元樞府瓷器物,目前價格遠低于其實際應有價格,一旦有機會遇見,大可斷然入藏。除宋代五大名窯外,唐宋瓷器中的邢窯、越窯、耀州窯、磁州窯、吉州窯、建窯、洪州窯也頗具升值潛力。如吉州窯中的虎斑、兔毫盞前幾年僅數百元,現在也就幾千元一件,而其真正價值潛力遠在此價位之上。四是選擇近現代瓷器中的代表作。諸如晚清、民國新粉彩、淺絳彩中的一些有名頭的作品、建國初期一些精品瓷板、雕塑等等,都將是很有升值潛力的。
古瓷投資相對來講是中長期的。一般10年增長4至8倍左右。當然,古瓷市場和其他市場一樣有冷有熱,有高有低。如何正確把握其中之“度”,是古瓷投資收藏者必須了解的。大凡買家,都懂得“養一養”、“捂一捂”的道理。如清三代較好器物,不推到高位,開低價買家是不會輕易易主的,一般都會等一段時間,市場見好,即果斷拋出。好東西不怕“放一下”,不怕沒買家和賣家。如一位藏家3年前以每個200元低價購進了10余件明晚期普通青花小罐,現在以每個800元拋出,獲利頗豐。除了打時間差,打“地區差”也是一種有效的投資手段。比如,北方南方由于審美觀念不同、藝術品存量不同,生活指數、購買力和消費水平不同,都有可能造成同一器物價格的地區差。按一般常規,瓷器窯口產地瓷價格相對低些,比如江西景德鎮的宋代影青普通碗盤(不是湖田窯),每件就百十元左右,而北方則數百元,品相稍好的可達千余元;而北方的磁州窯普通小罐價格較低,到南方藏家手中就價值不菲了。又比如,現在江、浙一帶藏家看好淺絳彩瓷,即便是中小名頭的作品亦賣價甚高,有人便到甘肅、云貴、四川等地淘貨,拿到南方銷售,扣除旅差費用,贏利仍十分可觀。
此外,作為一名成熟的古瓷收藏投資者,目光不能局限于古玩地攤,還要有在文物商店、拍賣會“撿漏”的智慧和勇氣。這類地方,器物相對流傳有序,保真系數較高,一旦看準,果斷入藏,日后回報將更為穩當實在。
物以稀為貴 談高古瓷收藏價值
進入21世紀以來,以唐宋為代表的高古瓷,在收藏市場上越來越受到重視,很多5年前買的耀州窯、磁州窯等瓷器,如今已經漲價至少10倍以上,高古瓷到底魅力何在?"縱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窯一片”,這句在收藏圈內流傳了數百年的名言,說明了宋瓷在中國收藏界中的地位。
《汝窯天青無紋橢圓水仙壺》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何謂“高古瓷”,或許很難給出一個準確答案。在市場上,有人將“高古瓷”劃定為宋元朝,有人將它定為宋朝以前,還有人將唐宋時期燒成的瓷器列為“高古瓷”。不過,無論怎么劃分,它往往是相對于明清瓷器而言。由于年代久遠,不少“高古瓷”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比如宋時的汝窯瓷。目前,汝窯傳世品僅60余件,其中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24件,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17件,上海博物館收藏8件,英國戴維特基金收藏7件,日本大阪東洋陶瓷美術館收藏7件,美國圣路易美術館收藏1件,天津博物館收藏1件,另有3件在私人手中。也就是說,全世界現存的汝窯數量十分有限,而且絕大多數在博物館中。
高古瓷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價值,它跨度年限大,是中國陶歷史上輝煌的一頁,重要的一環。郭沫若曾說過,中國陶瓷發展的歷史就是中華民族的發展歷史。新發現的窯址或者瓷片都有可能填補陶瓷史上的一項空白,世界上絕大部分博物館,都沒有一套系統的、完整的中國高古瓷的收藏,這也就是說,博物館需要高古瓷去添補。陶瓷是時代的產物,高古瓷的研究,對于研究當時社會的生產工藝及歷史文化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從藝術的角度看,高古瓷更多的是體現一種含蓄、內斂的美,它不像明清瓷器通過圖案色彩等直觀元素去表現美感。高古瓷的藝術美感是超越了工藝的美感。它散發出一種不可抗拒的美麗和誘惑。就拿宋代的青瓷來說,單一的釉色,樸素的質感,它并不張揚華麗,體現出的卻是內在的美,體現出宋人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意境,是能讓人深思、感嘆的美。這種內在、含蓄的美相比直觀上的美,更讓人回味無窮。而高古瓷這種含蓄、內斂的美感是最能體現中國文化的價值的,含蓄而不尚外露,自然而不尚雕琢,質樸而不尚奢華,和諧而不尚沖突。
高古瓷的收藏門檻要高于明清瓷器,對藏家的專業知識、眼界、經驗的要求也更高。在學術界,高古瓷的研究遠不如明清瓷發達,即便是鈞窯這樣的品種,很多傳世器的斷代也存在一些疑問和爭論。例如,有些明代的官鈞前些年被某些頂尖拍賣行當作宋鈞拍賣。鈞窯自宋代興盛于河南以來,不但皇家燒造,民間也燒造,綿延數百年,窯口遍布全國各地。如果想收藏鈞窯瓷器,必然要對這數百年全國各地的窯口進行一番研究,需要花費大量精力。但是,收藏高古瓷的樂趣,也不是收藏明清瓷可以比擬的。賞玩新瓷者,總是先被新瓷上的彩繪圖案所吸引,當藏家賞玩到元明清青花之后,就會感覺到明清官窯、民窯彩瓷太喧鬧,即青花比五彩、粉彩、斗彩清靜。而當藏家賞玩到宋五大名窯、宋龍泉窯、耀州窯青瓷、宋建窯、吉州窯里瓷、唐三彩、三國魏晉越窯青瓷之后,你又會感覺到宋代及以前的單色釉青瓷、白瓷、黑瓷,比元明清青花深沉,唐三彩恢弘的造型和濃烈的顏色,遠比明清瓷更具吸引力。
在高古瓷中,特別是北宋汝官窯在國際拍賣場上極為罕見,1992年蘇富比拍賣行在紐約的一次拍賣會上一件直徑僅8厘米的汝窯小盤曾以154萬美元成交。宋瓷本身存世的數量就很少,進入市場中的數量就更少。2005年9月21日在紐約蘇富比的“白馬軒藏中國陶瓷專拍”推出了55件白馬軒主人收藏的唐宋陶瓷名品。這也是近年來中國陶瓷市場出現宋瓷拍品最多的一次。這樣的專拍可以使宋瓷市場的透明度加大,提高宋瓷的市場地位。
進入2008年后,高古瓷的價格更是一路上揚。在2008年紐約蘇富比春季拍賣會上,一件五代北宋時期的耀州窯刻牡丹花紋水注以18.1萬美元的價格成交。3月19日紐約佳士得推出的一件宋代龍泉窯青瓷雙耳瓶以228.1萬美元成交,這是迄今所知全球范圍內成交價格最高的龍泉瓷,一舉打破了龍泉瓷器拍賣成交的千萬元大關。國內在今年香港蘇富比春拍上,一件南宋官窯青瓷粉青釉紙槌瓶以6752.75萬港元落槌,拍出了全球范圍內宋瓷的最高成交價。
宋瓷精品的天價成交,得益于其存世量的稀少。以汝窯瓷為例,有不少專家認為,目前汝窯傳世品僅60余件,其中臺北故宮收藏24件,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17件,上海博物館收藏8件,英國戴維特基金會藏有7件,日本大阪東洋陶瓷美術館1件,美國圣路易美術館1件,天津博物館1件,另有兩三件在私人手中收藏。也許除上述之外,還有其他汝窯瓷器存世,但數量也多不到哪里去。稀缺性,決定了以宋瓷為代表的高古瓷未來的升值潛力,在這個市場尚未全面啟動之前出手,是百年難遇的良機。
隋唐前高古瓷市場與宋代高古瓷那個市場價值高
何謂“高古瓷”?
關于高古瓷器,專家們的定義一直存有分歧。一種看法認為,高古瓷應是指南宋以前,包括東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各朝代所制作燒成的各種瓷器;另一種意見認為,東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瓷器還沒有真正達到科學意義上的瓷器標準,只是處于半瓷半陶的性質,到隋代才有了真正的瓷器出現。因此,高古瓷器僅指唐宋時期制作燒成的瓷器。
此外還有一種順應市場需要而生發的觀點認為,高古瓷器就是宋元瓷器。因為近兩年來宋元瓷器頻繁亮相于國際國內的藝術品拍賣會,相對于明清瓷器而言,宋元瓷器年代早,且存世稀少,應為高古瓷器。
但無論哪一種觀點,大家都一致認為,“高古瓷器”是一個與明清瓷器相對的概念,通常指的是明清以前的瓷器。這一術語的內涵雖然有待規范,但為了表述方便不妨用之。
高古瓷的收藏非常考驗藏家的收藏知識,一不小心就容易上當。而且高古瓷的經濟價值不是孤立存在的,必然要受其他多重因素的影響,其中最主要的是時代的早晚、文化內涵的深淺、藝術水平的高低、品相的完美程度、存世量的多少等。所以并不像初涉古瓷收藏的人所認為的那樣:東西越老越值錢,或者是物以稀為貴,東西越少越值錢。比如說一個無任何特色的宋元碗盤的經濟價值并不高。因此,一個成熟老練的收藏家在評估一件高古瓷藏品經濟價值時,一定要善于綜合分析影響制約某一具體藏品價值的多重因素,才能做出準確的判斷。對于因市場追捧或特殊情況下產生的價值攀升,一定要沉著冷靜,不要沖動盲從。
據一位業內人士介紹,由于高古瓷器相對來說制作工藝比較簡單,文飾并不復雜,因此也成為贗品泛濫的重災區。目前文物販子的造假已達登峰造極的地步,已經不單是小商小販的個人行為,而是大資金投入的高科技行為。有的造假高手甚至可以保證他造的瓷器贗品可以通過各大拍賣行的鑒定,而且可以拍出過百萬的價格,如果不行,原價收回,再賠你10%的“辛苦費”。
大師陶瓷作品收藏價值高
陶瓷是人類利用的最古老的材質,但隨著現代科學的發展,陶瓷的工藝流程、原料配方、窯爐窯具也不斷改進,大大提高了陶瓷的生產水平。而與瓷最有緣的地方當屬景德鎮,這里不僅擁有悠久的陶藝文化、優質的原料,最重要的是這里匯聚了一大批優秀的陶瓷藝術大師,他們不斷研究和創造,為陶瓷文化的傳播和新的陶瓷制品的欣賞和收藏添磚增瓦。昨日,在長春民博會的舞臺上,精美的陶瓷工藝品盡展妖嬈——
昨日是民博會開展的第三天,前來觀展的市民絡繹不絕,琳瑯滿目的民間工藝精品讓參觀者目不暇接。而本屆展會2號館可謂是陶瓷工藝品的樂園,在這里,來自景德鎮的陶瓷制品盡展妖嬈,吸引了不少參觀者的目光,陶瓷工藝品在民博會的舞臺上大放異彩。
精美陶瓷作品受追捧
走進2號館,陶瓷工藝品占據了半壁江山,現代青花、青紅瓷、仿古瓷等種類繁多,其中有人物、花鳥、山水等不同圖案的花瓶作品,還有瓷板畫、茶具等精美的陶瓷工藝品,細膩、亮澤的陶瓷工藝品紛紛得到市民的青睞,引起了一陣陶瓷工藝品購買熱。
昨日在民博會選購了一幅人物圖案瓷板畫的宋先生說:“我是一個愛瓷之人,家里收藏了不少瓷器,但瓷板畫還是第一次入手,現代瓷器在做工上真是無可挑剔。以前陶瓷工藝品多以茶具和花瓶為主,但現在經過大師的加工,這樣的瓷板畫不僅可以收藏,擺在家里還可以提高家裝檔次。”
創新陶瓷收藏價值高
陶瓷器皿不僅是人們物質生活中的實用品,古往今來也隨著它獨特的審美內涵、價值、工藝設計和藝術形象等被人們欣賞和收藏。而有收藏價值的可以是采用現代工藝,在傳統基礎上改革創新的新陶瓷,也可以是那些出自大師之手的作品。記者走進2號館發現,青紅瓷作品《秋水共長天一色》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目光,該作品外表晶瑩剔透,流光溢彩,在光線的折射下,花紋時隱時現,并且還擁有著西方印象派的繪畫特點,這件作品叫價60萬元,極具收藏價值。
現代工藝青紅瓷原創者章建強告訴記者,“早在1998年,我就開始研究青紅瓷,2000年才初具成果,它改良了青花釉里紅的配方,在原有青花釉里紅的釉料里加入適量的新元素,并控制溫度,經過百次實驗才掌握它的制作規律。這種瓷是在窯里經1280°-1380°的高溫下窯變出來的,每件作品只有一件,是不可重復的,升值空間很大,可以傳承,有較高的收藏價值。”
在2號館鐘氏瓷業展位,不少市民被一幅名為《歡天喜地》的瓷板畫吸引。該作品上畫著幾個活靈活現的小孩正在鬧新春,畫面生動、可愛。該展位負責人熊金梅介紹說:“這件作品價值3.2萬元,目前已經有十多個人提出了購買意向。這件作品是我們景德鎮著名的陶藝大師鐘輝所做,他是中國收藏家最喜歡的大師之一。鐘輝很擅長畫童趣題材的作品,這幅瓷板畫全部都是用陶瓷工藝中最為復雜,也是十分難配的粉彩制作的,畫出的色彩艷麗,很傳神。來這里的人基本都是沖著大師作品去的,這樣的作品收藏價值很高。”
陶瓷工藝要繼承傳統也要創新
談到如何繼承和發揚陶瓷文化時,參展民博會的洪窯創始人洪軍表示,“瓷器是陶瓷文化的載體,工藝則是陶瓷文化的價值體現,工藝反映了每個時代的民俗、習慣和審美觀,具有時代性,而我們想要做的就是通過陶瓷展現當代人們的審美觀。當代陶藝首先要滿足人們的欣賞價值,隨后才有收藏價值,二者是不同的。”
對于參展民博會,洪軍稱,工藝要繼承傳統,但也要創新,一個新的陶瓷制品的發展,首先要得到圈內專業人士的認可,其次要通過各種展會、媒體做好推廣和宣傳的工作,“本次參展長春民博會,就是希望把我的研究成果和技術呈現給大家,讓廣大群眾去品鑒。同時,通過民博會這一平臺,我還能與來自全國的陶瓷大師溝通交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最終實現陶瓷藝術收藏與生活的完美結合。”
陶瓷工藝品惹人愛。
現代鈞窯陶瓷的收藏與投資價值
“縱有家產萬貫,不如鈞瓷一片。”這是人們對鈞瓷收藏價值的由衷贊嘆。鈞瓷以其獨特的窯變魅力聞名于世。經過1000多年的歷史演變,其鬼斧神工的燒制技藝在今人的傳承中更加爐火純青。
“即使你不懂藝術,不懂鈞瓷,只要你喜歡美,就會被鈞瓷深深吸引……”這是一位英國美學家在觀賞了鈞瓷展品后發出的感嘆。
鈞瓷始于唐,盛于宋,為我國宋代五大名瓷之一,與汝、官、哥、定瓷并駕齊驅。鈞窯又以“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窯變藝術成為諸窯之冠。它乳光瑩潤,似玉非玉勝于玉;它質地淳厚,開片聲似琴如鈴;它色彩奇幻,意境幽遠絕世無雙……
鈞瓷出現之初,主要生產盤、碗、盆、罐、瓶、爐等,用于日常生活需要。唐代以前,我國陶瓷制品的釉色比較單調,基本以南方青、北方白為主。到了唐代,陶瓷工藝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制瓷工匠不再滿足于單一的青色,開始在原有工藝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工匠們通過在黑釉、褐釉、茶葉末釉上施以呈色不同的釉料,經過高溫燒制,終于出現了灰藍、乳白色的大塊彩斑和流紋,這就是花瓷,也就是陶瓷史學界所說的“唐鈞”。到了北宋時期,工匠們在唐代花瓷工藝的基礎上,在青釉中加入微量元素銅,成功燒制出高溫窯變銅紅釉。這時的鈞瓷,逐漸把釉在高溫下的流動痕跡惟妙惟肖地表現出來,展示出了意想不到的藝術美感和情趣。
《中國陶瓷史》上說:“宋代的鈞窯首先創造性地燒造成功銅紅釉,這是一個很了不起的成就。”也正是如此,我國陶瓷史結束了“南青北白”一統天下的局面。
那么現代鈞瓷有無收藏價值?筆者常常會接到讀者的詢問,為此,筆者采訪了有關專家,專家介紹說:在收藏領域,隨著古代藝術品可收藏數量的逐年減少,現代藝術品收藏已經成為了眾多藏家投資的重點之一。
隨著現代科技在陶瓷生產中的運用,當代陶瓷制品無論從欣賞價值、制作工藝上都在接近甚至超越了古代陶瓷,并將逐漸成為未來陶瓷收藏市場中的主力軍。倘若今天的陶瓷制品無人問津,無人收藏,那么我們的后代就永遠看不到現今的藝術成就了。現代藝術品就是明天的古老藝術品,因此,現代藝術品的收藏已成為精明藏家的首選。老的有老的價值,新的有新的價值,只要是精品,就有收藏價值。
雖然現代鈞瓷的收藏與投資價值要比古典鈞瓷遜色很多,但挑選一些名家大師的仿制古典鈞窯作品也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尤其居家裝飾兼顧的中長線操作策略,相信會有不錯的回報。
高古瓷器今年有沒有市場價值
多年來一直推崇高古瓷收藏的翟健民介紹,從歐美的國際拍賣市場看,從上世紀7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中期,高古瓷市場曾有過一段時間的火爆。之后跌進低谷,經歷了長時間的冷清,市場行情一直不溫不火。
當下,收藏市場上都是明清瓷器特別是明清官窯比較走俏,而高古瓷則難以望其項背。為何會如此呢,業內專家表示,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目前國內收藏界對高古瓷的文化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的了解普遍不足,大多國內藏家對高古瓷的認識不足,高古瓷的文化藝術特征與他們的審美趣味不符,沒有形成收藏高古瓷的文化氛圍和審美情趣。
高古瓷鑒賞家老妖表示,相比而言,高古瓷在國內收藏市場上的受重視程度遠遠不及明清瓷,這其中除了市場的成熟度、資金、社會整體價值取向等因素外,還有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應該是審美取向的問題。與明清瓷的華麗、秀美不同,高古瓷表現的審美趣味更多以樸拙、含蓄為主。當然,這其中也有受工藝發展歷史所限的因素,但其實高古瓷中不乏精巧、靈秀之作。即便是五大名瓷這樣為當時王公貴胄所珍視賞玩的最高藝術品類,其美學追求的重點仍是力求表現淡雅、灑脫的中國傳統文人氣質。簡單說,對高古瓷的欣賞要求更高的藝術品位。
古陶瓷鑒賞家余乃剛稱,從清代到現在,我們的審美觀慢慢變得俗氣了,不喜歡文人化的樸素優雅的東西,而喜歡富麗喜慶的東西。
在古陶瓷收藏鑒賞家汪幫宏看來,作為傳統收藏大項的高古瓷,沉寂多時,其價格仍在低位,未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鑒賞能力的提高,對高古瓷的認識將會發生大的改變,高古瓷價格的回歸將是大勢所趨。
值得注意的是,真假難辨、贗品泛濫所造成的收藏風險成本加大也是高古瓷市場行情遇冷的原因。國內目前五大名窯的瓷器中,最受追捧的汝窯珍品存世量非常稀少,但市場上的贗品卻層出不窮,真假難辨,存在較大的收藏風險,造成大多數藏家對其望而卻步。
據業內人士介紹,由于高古瓷器相對來說制作工藝比較簡單,文飾并不復雜,因此也成為贗品泛濫的重災區。目前文物販子的造假已達登峰造極的地步,已經不單是小商小販的個人行為,而形成了大資金投入的產業鏈行為。
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著名文物鑒賞家趙自強稱,現在的造假者很聰明,他們用一些碎瓷片為原料,重新回爐,做個新的出來,機器無法識破,因為材料的確是“真的”;還有一些仿品是拼接而成的,底部是真的,但上半部分是假的、新做的,即所謂的老底新瓷。
在陶瓷收藏中,當下國內藏家大多把重點放在明清彩瓷上,較少關注高古瓷。與其價值相比,國內高古瓷的價格卻普遍偏低,高古瓷在國際市場上的行情遠高于國內,高古瓷收藏存在“內冷外熱”的現象。
據相關資料顯示,目前國內高古瓷的成交數量和成交價格遠遠不及國外市場。一段時期以來,在內地拍賣市場上成交的高古瓷數量不足歐美市場高古瓷總成交量的1/3,而中高檔高古瓷在內地拍出的價格也只達到歐美中檔的水平。
現代日本瓷器價值高
岑先生收藏的日本瓷器正面。
岑先生收藏的日本瓷器反面。
本期要求鑒寶的是岑先生,他收藏的為青花瓷碟,品相完美,“沒有裂紋、沒有缺口,碟面直徑約34.2cm,碟高(平放后)高約4.5~4.8cm,碟身(胎身)厚約0.5cm,碟底無落款。”讓人感到意外的是,岑先生雖然讓潘先生鑒寶,但自己已經大概知道寶物價值,他在郵件中寫道,“只需要分辨是"百元級別"、"千元級別"就可以了。肯定不會是萬元級別吧?”
潘先生鑒定后,確定是清晚期的瓷器產品,但可惜卻是“舶來品”,“是日本瓷器,而且是制作工藝不發達背景下的日本瓷器,屬于"百元級別"。”
鑒定報告
物品:青花瓷碟
年份:清晚期
品相:完美
價值:收藏價值一般
胎色:鑒定“日瓷”關鍵
潘先生告訴記者,因為中國的燦爛文化,自宋以來亞洲國家就模仿者眾,“可以說是另外一種程度的"山寨"。”瓷器制作水平比較高的是日本和韓國,“但制作工藝始終和中國差一大截,在收藏市場上,反而是現代的日本瓷器收藏價值高,近代的日本瓷器收藏價值低,因為以前的制作工藝實在低下。”
因為土壤的關系,日本瓷器的胎土“先天不足”,主要反映為“分量重,質地堅致而不勻。胎土的成分很不純,是由多種土質混雜、融合,形成不等質的陶胎,因此胎的肌理給人以巖石般的感覺”,具體到岑先生收藏的青花瓷器,潘先生指出:“雖然無落款,但我們行家一看就知道是日本產品;原因看胎色,根本是灰蒙蒙的白色感,這就是因為他們即使學到了景德鎮的技術,也拿不到景德鎮的土壤。”
潘先生還建議岑先生:“可以多買瓷器收藏的畫冊,多看瓷器展,培養自己的"顏色感"。”
收藏:賞玩藝術價值第一
雖然是日本瓷器,但也不代表完全沒有收藏價值,潘先生告訴記者:“近代日本瓷器,因為科技的突飛猛進,還有藝術家各種天才發揮,還是很有收藏價值,這需要培養自己一雙"藝術的眼睛",簡單地說,美的東西,收!丑的東西,放棄!”
潘先生還介紹了一個“古今中外通用”的收藏經驗,“不論古代現代,國內國外,收藏瓷器先看品種:是生活類的,比如吃飯喝湯的碗,價值肯定不高;鑒賞類的,比如擺放用的花瓶,價值肯定不低;還有文房四寶用的,就是文人專用,比如筆洗,已經是一種"玩藝術"的境界,也是收藏價值高的。最后,官窯肯定比民窯價值高。”
“岑先生的此件瓷器,雖然是清晚期,但卻是生活用瓷,所以即使是完美品,也是百元級別的收藏。”潘先生最后說道。
瓷器鑒定提醒
1.日本瓷器有的土內混有大小不一的長石顆粒,看胎土胎色,就能分辨與中國瓷器的區別;
2.日本古陶瓷,有信樂燒與伊賀燒等主要派別,但都與景德鎮瓷器有相當大的差別;其中,伊賀燒的胎骨較重,信樂燒的較輕,伊賀燒的灰釉青中透黃呈鮮綠色,而信樂燒的灰釉多偏褐色,顯暗綠色。
TIPS
最佳拍攝距離0.5~1米
近期本報的[email protected]幾乎擠滿了來自全國各地藏友的收藏圖片,但可惜的是,絕大多數都拍攝不清。這里可以提供一個小的攝影技巧,大家可以把自己的數碼相機調到文件最大格式(包括傻瓜數碼),然后不需要拉近距離拍攝,離鑒定寶物半米到一米距離,光線充足下拍攝,細節我們都可以放大看清楚,刻意追求拍攝距離,反而對焦模糊。
我家有寶
“我家有寶”現進行征集藏品鑒定,金版公布藏寶熱線后,收到許多市民的來電,甚至遠至湖北、北京,也有讀者看到網上轉載的報道后,請求鑒定。對此,“我家有寶”的記者感謝讀者的熱心支持,也再次感謝我們的專家潘繼生能在百忙中抽出時間,為廣大市民進行免費鑒寶的義務工作。
另外,“我家有寶”再次聲明,本欄目只免費幫市民進行藏品年代、真偽、品相等方面的鑒定,但不會對藏品的價格進行評估,更加不會聯系任何拍賣行進行藏品的出讓事宜。
辨別高古陶瓷可看土斑
現在高古陶瓷贗品極多,如何辨別呢,制假者無法仿造的“土斑”是鑒定的重要方法之一。
所謂高古陶瓷主要是元以前出土的陶瓷器,由于是土中而來,自然會留下明顯的出土痕跡,其中表面的土斑就是最主要的特定依據。
任何土壤中都含有各種礦物質和有機質,礦物質含鈉、鉀、鈣、鐵、鎂、鉛等元素的硅酸鹽、氧化物、硫化物、磷酸鹽等。有機質是土壤中以各種形態存在的有機化合物,有碳、氫、氧、氮和少量硫元素組成的天然絡合劑。高古陶瓷受土壤中這些化學元素和侵蝕以及地溫的影響,釉面產生開裂和腐蝕。開裂、腐蝕的胎體表面大量吸收泥土中的礦物質和有機質,隨著時間逐漸粘積在胎體上,從而形成了“土斑”。
土斑有兩種,一種稱“蠶卵斑”, 成顆粒狀,像桑蠶產下的卵子一粒粒聚結在一起,大面積在陶瓷器表面形成。這種土斑粘積度極強,用手指剝除不掉。蠶卵斑形成與土壤中礦物質成份比例高有關,比較容易在低溫度陶器上產生。
另一種稱“蚯蚓屎斑”,成條形曲線狀,形狀尤如蚯蚓的屎,細而彎曲,小面積地粘積在陶瓷表面。有“蚯蚓屎斑”的器物,在出土前周圍土壤所含有機質比礦物質成份比例高,器物本身釉面抗蝕程度強。高溫釉器物及在黑雜土中的器物,都會產生這種土斑。
有些器物上既有“蠶卵斑”又有“蚯蚓屎斑”,有這種現象的器物大多數是陪葬物。收藏者對這種土斑不應該人為清除,它不影響器物的外表美觀,同時又是出土物的有力見證。
現在市場上出現人造土斑,一是選擇器物某個部位用硫酸把釉腐蝕,然后涂上膠再撒上泥土。這種人造土斑是塊狀形,不自然,剝釉處與有釉之間沒有過度層次。二是把仿制好的瓷器用硫酸腐蝕釉面,然后埋入泥土中,過一段時間再取出現。這種人造土斑粘貼性差,用手一抹泥灰就掉落,一沖就能洗清。人造土斑與自然形成的“蠶卵斑”和“蚯蚓屎斑”相差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