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el id="stmcj"><s id="stmcj"><wbr id="stmcj"></wbr></s></label>

          1. 古代瓷器:盤點一下那些“價值連城”的建盞

            北宋蔡襄《茶錄》

            北宋蘇軾《送南屏謙師》

            南宋楊萬里《以六一泉煮雙井茶》

            北宋陶谷《清異錄》

            盛于宋代的點茶傳入日本,逐漸演變成了近乎宗教般神圣的茶道藝術,將日本民族菊與刀的精神展現得淋漓盡致。到了16世紀的日本戰國時代,誕生了一位傳奇茶人千利休,在那個血雨腥風的年代,千利休用茶道直指人心,將茶道演繹成了一種神圣的生活美學。宋代的建盞傳到了日本,便成為了近乎神圣的國寶級寶物。在日本室町時代,武士為了一件唐物賠上整座城池乃至身家性命的例子不在少數。目前被日本定為國寶的陶瓷只有14件,其中8件來自于中國,8件中則是有3件曜變天目。

            高7.2厘米,口徑12.2厘米,足徑3.8厘米。說到曜變天目,最為著名的大概就是靜嘉堂文庫所藏的這只了,它在光線照射下能發出七彩光芒,隨著視角的改變色彩變幻莫測,給觀者以一種不可思議的感覺。堪稱無價之寶!其流傳經歷依次是:16世紀上半葉美濃稻葉家、德川將軍家(柳營御物)、17世紀再回到淀藩主稻葉家、小野哲郎(大正七年,1918年)、巖崎家(昭和九年,1924年)、后置于巖琦家所建的靜嘉堂文庫美術館。

            高6.8厘米,口徑12.3厘米,足徑3.8厘米。這件的曜變效果略遜于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藏品,但是仔細欣賞,仍然稱得上是美輪美奐。它傳自江戶時代水戶德川家,大正七年(1918年)藤田平太郎以53800日元購得。其流傳經歷依次是:德川家康(1542-1616)、德川賴房(1603-1661,水戶德川家)、藤田平太郎、藤田美術館。

            高6.6厘米,口徑12.2厘米,足徑3.8厘米。這件的曜變效果相比較前兩件顯得更弱一些了,它原歸京都大德寺龍光院的創建者江月宗玩(1574-1643)所有,一直深藏寺院。

            2003年6月12日倫敦蘇富比,成交價28.56萬英鎊。早在13年前,這種級別的建盞就是這個價了,如果它再現市場,朋友們可以猜猜會拍出什么價格。

            2011年5月倫敦蘇富比,成交價110.52萬英鎊。這是之前所保持的建盞拍賣最高成交價了,極美的銀豪。

            2015年香港佳士得秋拍,同為臨宇山人專場,成交價約合人民幣202萬,這件屬于非常漂亮的金毫,口沿有一點點小傷,真心不算貴!

            2016年香港蘇富比春拍琵金頓專場上的一只兔毫,品相并不算很好,584萬港元成交。

            2016年紐約佳士得秋拍,【臨宇山人】專場II,成交價約合人民幣7800萬元。這只被業內諸多資深人士評價為歷年拍賣上最好的一件建盞,之前沒有,之后也很難再有的南宋油滴天目茶盞,以150萬美元-250萬美元的不菲估價上拍,經過20多分鐘的激烈競價,最終以1030萬美元落槌,加上傭金1170.1萬美元,約合人民幣7800萬元!遠遠刷新了之前2011年在倫敦創造的約合近1200萬元人民幣的建盞拍賣世界紀錄!

            延伸閱讀

            古代瓷器:盤點那些名貴的北宋汝窯瓷器


            北宋汝窯碗

            上有乾隆皇帝御筆題詩,為國家一級文物,是北京故宮鎮館之寶。目前北宋汝窯碗僅存世兩件,另一件在英國達維德基金會,屬嚴禁拍賣的國家一級文物。此汝瓷碗高6.7厘米,口徑為17.1厘米,足徑7.7厘米。敞口微外卷沿,深腹、外撇足,足內有五個小支釘痕。

            北宋汝窯弦紋樽

            身價數億堪稱汝瓷之王,弦紋三足樽全球僅存一件,為北京故宮博物院鎮院之寶,是傳世汝瓷中極為罕見的大件器,無價之寶。樽高12.9厘米,口徑18厘米,足徑17.8厘米。樽直口、圓筒腹、平底,由三個變形獸足支撐。胎質細膩,呈香灰色,胎體較輕。

            北宋汝窯大盤

            屬全球最大,千古一絕的北宋汝窯瓷器,亦是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是存世汝窯盤中最大的一件。汝窯盤釉色天青純正,內外均開冰裂片,底足外撇,滿釉,五支釘支燒,高3.4厘米,口徑19.6厘米,足徑13厘米,是標準的汝官窯器物。

            北宋汝窯蓮花碗

            為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國寶,為全球罕見傳世珍寶,十噸黃金不換。蓮花碗呈十瓣蓮花形,俯看形如十曲花瓣,形似一朵盛開的花朵。蓮花碗高10.5厘米,口徑16.2厘米,足徑8.1厘米,造型比例適度,器身隨花口亦呈十瓣,凸凹與蓮口相銜接,協調自然,美觀大方。

            北宋汝窯葵花洗

            經34輪叫價,最終以2億天價成交。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是唯一現存的葵花六瓣形盆洗,其直徑為13.5公分,六葵瓣花式,口略撇,上豐下斂,淺腹薄壁,器身隨沿起伏,圈足微外撇,底有細小芝麻釘痕三枚。北宋汝窯葵花洗原被英國著名的中國古陶瓷收藏家艾弗瑞克拉克夫人收藏,上世紀70年代轉入日本藏家手中。

            建盞賞析 古代瓷器知識


            福建建窯是我國宋代八大著名窯系之一,位于福建省建陽市水吉鎮的蘆花坪一帶,始于晚唐,盛于宋,而衰于元。主要是燒制青瓷、黑釉瓷、青白瓷等,其中以黑釉瓷最受大家青睞,在歷史上被稱為我國瓷壇的黑牡丹。

            建窯黑釉盞的特征:胎含鐵量高,一向有鐵胎之稱,胎體厚重,呈黑灰色、紫黑色,胎質粗糙堅硬,露胎處色沉而無光。建窯出產的黑釉瓷產品主要有曜變,金兔毫、銀兔毫、油滴、鷓鴣斑紋為主,這些斑紋,人工無法控制,它既依靠釉料配方的變化,又依托窯內燒成溫度與氣氛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紋理,往往產生意外的效果,因此具有無窮的藝術魄力,似為鬼斧神工之作,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其中曜變斑紋由于紋斑光彩奪目,異常絢麗,在建盞中最為珍貴。目前日本所藏的幾件聞名世界國寶級的曜變天目盞,就是我國建窯的產品。

            兩宋時期,朝野上下興盛斗茶之風,黑釉器形制以碗為主的建盞倍受垂青,建盞的特點最適合斗茶。首先建盞的外觀具有典型的民族風格和濃郁的東方藝術色彩,變幻莫測、絢爛多彩的窯變釉給人以奇特的美感。建盞造型別致,口大腹深,沿薄底厚,胎質粗硬,具有良好的保溫性。當時的達官貴人、文人墨客為此爭寵趨雅。

            建盞的特點是,制作難度大,燒成幾率低,成本高,每件成品都是藝術品都是不一樣的。

            宋代鷓鴣斑建盞,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收藏。建盞是我國陶瓷藝術的產物。日本作為國寶收藏的八件古代陶瓷藝術品中,有四件是建盞。

            建盞斑紋形狀千變萬化,斑紋有立體感和層次感,金屬感,色彩隨光線的強弱而突變。簡單粗撲的茶碗卻能透露出深邃的神秘。飽含中國文化精神,也與茶的品質相符。

            建盞器型也很簡單,就是一個普通的農家茶碗,簡樸,但大巧若拙。

            建盞那種自然、脫俗、靜謐、簡素、幽玄的美是通過質感展現出來的,這種審美標準正是宋代茶家的審美意向,這個審美觀又根植于儒釋道思想,追求的是脫俗的、深層次的、有內涵意蘊的美,和中國的詩歌一樣,注重的是意境,而非單純的外在形體。

            古代瓷器:精品建盞賞析


            建盞產自建窯,建窯是我國宋代著名的以燒造黑釉瓷器而聞名于世的瓷窯。建窯創燒于晚唐、五代時期,當時以燒造青釉瓷器為主,兼燒少量黑釉瓷。宋代是建窯的興盛時期,大量燒造黑釉茶盞,兼燒部分青釉、青白釉瓷。元代以后,建窯漸趨衰落,至清代,曾一度燒造青花瓷器。

            南宋曜變天目日本靜嘉堂美術館藏

            宋鷓鴣斑建盞日本靜嘉堂美術館藏

            宋油滴天目茶碗日本九州國立博物館藏

            宋黑釉盞故宮博物院藏

            宋建陽窯黑釉兔毫盞故宮博物院藏

            宋建窯黑釉兔毫盞故宮博物院藏

            宋代建窯主要燒造為適應當時斗茶需要的黑釉茶盞,依據釉面上所形成的氧化鐵結晶斑的不同,品種有兔毫、鷓鴣斑、曜變等稱謂。宋代文人曾寫詩贊美過建窯鷓鴣斑盞和兔毫盞。如蔡襄撰《試茶》曰:兔毫紫甌新,蟹眼清泉煮。雪凍作成泥,云間未垂縷。陳蹇叔撰《郎中出閔漕別送新茶》曰:鷓鴣碗面云縈字,兔毫甌心雪作泓。

            南宋建盞大英博物館藏

            南宋建盞大英博物館藏

            南宋建盞大英博物館藏

            南宋建盞大英博物館藏

            北宋建盞大都會藏

            北宋建盞大都會藏

            宋代南北方瓷窯均盛產黑釉瓷器。隨著斗茶風俗的盛行,最適宜斗茶的黑釉茶盞風靡一時。其胎體厚重,釉色漆黑光亮,釉面布滿了由氧化鐵結晶而形成的自然流淌的各種斑紋,多姿多彩,變化萬千,其名稱亦頗具文采,如曜變、鷓鴣斑、兔毫、玳瑁等。產地主要集中在河北、河南、山西、四川、江西、福建等省。其中以福建的建窯產品最為著名,該窯曾向宮廷進貢茶盞,外底刻劃進盞、供御等標記。

            古代瓷器:建窯油滴盞鑒賞


            ,這本書是足利將軍的朋友們對他收藏的唐物進行評鑒的記錄。在這本書中被高度評價的唐物,是當時所能收集到的最好的東西,因為是以優美和稀少作為選擇標準。而且在所謂唐物莊嚴的世界,只有將軍家才能做到這一點。書中記載的建盞有關情況如下:暇變,是建盞之最,世上罕見之物,值萬匹絹。油滴是僅次于曜變的第二重寶,值五千匹絹。兔毫盞,值三千匹絹。從中日兩國古代有關記載,毫變和曜變的對應關系一目了然。

            是兔毫盞,毫變隱義是主打產品的變異品種,也就是建窯的變異品種,這里的毫相當窯,因此,毫變與窯變同義。而曜變是從窯變過渡來的,所以中國宋代記載的毫變、異毫與日本稱的曜變是同一品種。

            (3)要識別建盞斑紋毫變盞與兔毫盞的特征要有明顯區別。如果是兔毫盞中的某一種,條紋的變異程度難以界定。毫色異者不單指毫紋的形狀變異或色彩變異,而是指兩者都變。所以符合這一條件的只有曜變。

            筆者在《陶瓷學報》1998年2期發表的《論鷓鴣斑建盞》一文中對鷓鴣斑等名稱問題作過詳細論述,本文的重點是鑒賞,對名稱問題不再贅述,但希望通過鑒賞進一步認識建盞名稱。

            宋黑釉白斑福建博物院藏

            真正認識建盞斑紋,不能只觀其表面,而應究其本質。斑紋的本質包括構成斑紋的物質和形成過程。兔毫、鶴鴿斑、曜變屬于鐵鈣系結晶釉,其釉面斑紋是釉料在高溫階段經過一系列物理化學變化后,鐵氧化物在釉表面層析晶產生的,構成斑紋的物質是鐵氧化物的結晶體,這些斑紋是在窯火中天然形成的,沒有人工痕跡。這些建盞制作工藝難度大、藝術品位高。而黑釉白斑盞(圖7)斑點的物質是后加的白瓷釉,不是氧化鐵晶體,斑點的形成是靠人工裝飾的,制作工藝難度小。還有鐵銹斑盞(圖6),雖然斑紋是由氧化鐵晶體構成,但有明顯的人工痕跡。后兩者斑紋的外表很艷麗,但藝術效果顯得單調呆板,談不上奇妙自然,其本質與兔毫、鷓鴣斑、曜變不同,它們不能反映建盞獨具的藝術風格和特色,稱不上建盞珍品。建窯還有許多純黑釉盞和雜色釉盞,這些建盞大都是燒制兔毫、鶴鴿斑、曜變時留下的失敗的作品,沒有多少驚奇之處,也無法把它們和寶物劃等號。

            一盞一匠心——建盞精品賞析


            建盞,是中國宋代八大名瓷之一,宋時為皇室御用茶具,因產地為宋建寧府甌寧縣,又因甌寧縣為建安附屬縣,故此稱為建盞。由于釉在高溫中易流動,故有掛釉現象,俗稱“釉淚”、“釉滴珠”。傳世并藏于日本的四只國寶級建盞“曜變天目”是飲譽世界珍寶。

            敞口碗:口沿外撇,尖圓唇,腹壁斜直或微弧,腹較淺,腹下內收。淺圈足。形如漏斗狀,俗稱"斗笠碗"。常見中、小型碗,偶見大型器 。

            撇口碗:口沿外撇,唇沿稍有曲折,斜腹,淺圈足;可分大、中、小型。此類碗大型器比例相對 其他類碗較高,但成品率低,尤顯名貴;中、小型器較常見 。

            斂口碗:口沿微向內收斂,斜弧腹;矮圈足,挖足淺;造型較豐滿。常見中、小型器,小型器比例較高,有的為圓餅狀實足。

            束口碗:撇沿束口,腹微弧,腹下內收,淺圈足,口沿以下約1-1.5厘米左右向內束成一圈淺顯的凹槽,作用在于斗茶時既可掌握茶湯的分量,又可避免茶湯外溢,該凹槽俗稱“注水線”。

            油滴:釉面多數為邊緣界限清晰的不規則結晶。盞內底部油滴斑紋布滿的尤為珍貴。

            兔毫:多為絲狀呈放射狀結晶,宋徽宗在《大觀茶論》中提及: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

            藏于日本的鷓鴣斑盞

            藏于日本東京靜嘉堂文庫的曜變斑盞

            鷓鴣斑:曜變斑紋介于兔毫和油滴之間,結晶邊緣有粘連,偶見斑紋呈隱約虹彩色者,甚為難得。

            宋 褐色建盞 日本德川美術館藏

            宋 曜變天目盞 日本藤田美術館藏

            宋 兔毫盞 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藏

            宋 鐵銹斑盞 福建博物館收藏

            烏金建盞

            盤點那些名貴的北宋汝窯瓷器


            北宋汝窯碗

            上有乾隆皇帝御筆題詩,為國家一級文物,是北京故宮鎮館之寶。目前北宋汝窯碗僅存世兩件,另一件在英國達維德基金會,屬嚴禁拍賣的 國家一級文物。此汝瓷碗高6.7厘米,口徑為17.1厘米,足徑7.7厘米。敞口微外卷沿,深腹、外撇足,足內有五個小支釘痕。

            北宋汝窯弦紋樽

            身價數億堪稱“汝瓷之王”,弦紋三足樽全球僅存一件,為北京故宮博物院鎮院之寶,是傳世汝瓷中極為罕見的大件器,無價之寶。樽高12.9厘米,口徑18厘米,足徑 17.8厘米。樽直口、圓筒腹、平底,由三個變形獸足支撐。胎質細膩,呈香灰色,胎體較輕。

            北宋汝窯大盤

            屬全球最大,千古一絕的北宋汝窯瓷器,亦是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是存世汝窯盤中最大的一件。汝窯盤釉色天青純正,內外均開冰裂片,底足外撇,滿釉,五支釘支燒,高3.4厘米,口徑19.6厘米,足徑13厘米,是標準的汝官窯器物。

            北宋汝窯蓮花碗

            為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國寶,為全球罕見傳世珍寶,十噸黃金不換。蓮花碗呈十瓣蓮花形,俯看形如十曲花瓣,形似一朵盛開的花朵。 蓮花碗高10.5厘米,口徑16.2厘米,足徑8.1厘米,造型比例適度,器身隨花口亦呈十瓣,凸凹與蓮口相銜接,協調自然,美觀大方。

            北宋汝窯葵花洗

            經34輪叫價,最終以2億天價成交。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是唯一現存的葵花六瓣形盆洗,其直徑為13.5公分,六葵瓣花式,口 略撇,上豐下斂,淺腹薄壁,器身隨沿起伏,圈足微外撇,底有細小芝麻釘痕三枚。 北宋汝窯葵花洗原被英國著名的中國古陶瓷收藏家艾弗瑞·克拉克夫人收藏,上世紀70年代轉入日本藏家手中。

            古代瓷器:中國陶瓷巔峰之作——宋代建盞


            中國陶瓷巔峰之作宋代建盞

            南宋建盞大英博物館藏

            南宋曜變天目日本靜嘉堂美術館藏

            宋鷓鴣斑建盞日本靜嘉堂美術館藏

            宋油滴天目茶碗日本九州國立博物館藏

            宋黑釉盞故宮藏

            宋建陽窯黑釉兔毫盞故宮藏

            宋建窯黑釉兔毫盞故宮藏

            南宋建盞大英博物館藏

            南宋建盞大英博物館藏

            南宋建盞大英博物館藏

            北宋建盞大都會藏

            北宋建盞大都會藏

            建盞產自建窯,建窯是我國著名的古窯之一,遺址位于今建陽市水吉鎮后井村,它的制品在宋代已負盛名,由于宋時崇尚斗茶之風,故除了必需提供優質的茶葉之外,還需要有最適于斗茶所用的茶具。建州宋時已出產許多貢茶如建甌北苑貢茶、武夷山御茶,建盞又是當時上至至尊、下及士大夫們都認為是斗茶最佳的珍品。宋代的著名文人墨客就有一些名句來秒頌它。例如兔毫紫甌新、忽驚午盞免毫斑、建安瓷盌鷓鴣斑、松風鳴雷兔毫霜、鷓鴣碗面云縈字,兔毫甌心雪作泓、鷓鴣斑中吸春露等。

            這樣有名的宋代建盞,當時已由留學我國的日本禪僧們帶回國而傳到國外。日本古籍亦有青兔毫、黃兔毫、建盞、建州垸等記載。15世紀以后,他們把建盞及黑釉器訛稱為天目;今天天目已成為黑釉一類陶瓷器的國際通用名詞。傳世的建盞以日本最多,其中宋代的曜變、油滴等四只建盞已被定為日本國寶,是稀世之珍,極受重視,免毫盞反居次位。除日本外,美國許多著名博物館也有建盞的收藏,由于J.M.普魯瑪曾調查過水吉的窯址,故密西根大學有較多的樣品收藏。當然,我國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和他處也收藏有建盞的寶貴樣品,然而目前最大的寶藏之一似乎可以認為是未經多少發掘和清理的建窯古窯址。

            建窯的名貴品種有兔毫、鷓鴣斑、曜變。

            古代瓷器:宋代曜變天目建盞細節賞析


            東京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藏曜變建盞口徑:12.0CM高度:6.8CM足徑:3.8CM重量:284g等級:國寶

            曜變建盞細節

            存世最為聞名的宋代建盞,就是這只又名稻葉天目的曜變天目。據1660年《玩貨名物記》載,最早持有者也不知何人,后傳入德川將軍家、稻葉家。1918年以16.7萬日元賣出,又傳入三菱社長巖崎家,巖崎家認為這個茶碗是天下至寶,自己不配使用,因此一直珍藏著這個茶碗。1940年,巖崎家成立靜嘉堂文庫美術館,稻葉天目即成為靜嘉堂文庫美術館的頭號藏品。

            稻葉天目器型為束口,尖唇微外撇,深腹,圈足矮小淺挖、平切,修刀。施黑釉紺黑,釉不及底足,口沿微失釉,脛底有釉淚。露胎見旋坯紋,鐵胎黑褐沉著,修坯大膽卻端莊。

            曜變天目的珍貴之處不僅在于極其罕見,極難復制,更在于其神秘莫測的光彩。稻葉天目實物帶有藍色輝光,隨著周圍光線角度的不同,光環的顏色會變幻不定,妖異瑰奇得不像是人間之物,被日本人比喻為碗中宇宙。

            關于這類斑紋的形成機理,日方學者山崎一雄認為:曜變的藍色輝光可能不是釉的顏色,而是來自釉表面的一層薄膜。薄膜導致光的干涉,可以產生藍色輝光。

            大阪藤田美術館藏曜變建盞口徑:12.3CM高度6.8CM足徑:3.8CM等級:國寶

            曜變建盞細節

            此盞原為水戶德川家傳,器型為束口,口沿扣銀,腹壁弧斜,口大足小,小圈足平切、淺挖、修坯自然流暢。器施黑釉,外釉不及底足,見聚流釉現象,證明火候較高。

            胎骨色呈深沉之黑色,從胎表看胎質較粗,但淘洗、陳腐時間較長。器內曜變斑密布,讓人目眩,外壁肥厚的釉面上也見若隱若離的尤如夜空星辰的斑點。內箱蓋上金粉書御茶碗曜變,外箱蓋黑漆書御茶碗曜變。

            京都大德寺龍光院藏曜變建盞口徑:12.1CM高度:6.6CM足徑:3.8CM等級:國寶

            曜變建盞細節

            原為日本富商津田宗及所藏。在日本人奉為國寶的三件曜變天目中,龍光院藏盞是最不耀眼的,但是也被認為有幽玄之美,評價亦頗高。注重含蓄之美的盞友應會非常喜愛。

            此盞束口、深腹、足無釉。露胎深褐色。內壁乍看似油滴,但細觀釉斑會隨著光線改變而呈現五顏六色,而不同于油滴,因有曜變特有的黑斑點套紫藍色光環。

            而且該盞與碗中宇宙不同,極少公開展出,因此很難見到實物。據日文維基顯示,此盞僅在1990年、2000年展出過。其實另外兩件曜變天目也封存于特制保險箱中,不能隨時見到。本來是我國的工藝品,輾轉成為日本的國寶,且輕易不能看到,不可謂不遺憾。

            以上就是公認的保存完好的三件曜變建盞,均被認定為國寶。日本還有一件建盞被稱作曜變天目,但并不屬于嚴格意義上的曜變天目,多被認為是油滴的一種,或稱亞曜變。

            大佛次郎藏曜變天目口徑:12.1-12.3CM高度:7-7.3CM足徑:3.7CM等級:重要文化財

            加賀藩主前田家所傳,曾為大佛次郎所藏,現為MIHOMUSEUM所藏。

            該盞亦為束口,深弧腹,口大足小,圈足淺挖。不同于以上的平切足根,而是斜削并修刀。施黑釉肥厚,外底足露鐵褐色胎。內為亞曜變斑紋,外似油滴結晶,且帶有紫紅色窯變光暈。

            小山富士夫評論說,大佛次郎氏所藏的曜變在內外布滿油滴,內面部分浮現出大小不同的結晶,而其周圍稍微隱現出日暈狀的光彩可稱為準曜變或亞曜變。是曜變天目的變種,內外壁釉上都有很多斑點,但它們是分散的,不象上述三種碗是群集的。斑點的顏色隨入射光方向而改變,如果垂直地看這些斑點,它們呈藍色;傾斜看,金光閃閃,釉上完全沒有一點藍色輝光。除了斑點外是純黑的。此碗既不同于真正的曜變天目,也有別于油滴盞。

            建盞賞析


            福建建窯是我國宋代八大著名窯系之一,位于福建省建陽市水吉鎮的蘆花坪一帶,始于晚唐,盛于宋,而衰于元。主要是燒制青瓷、黑釉瓷、青白瓷等,其中以黑釉瓷最受大家青睞,在歷史上被稱為我國瓷壇的“黑牡丹”。

            建窯黑釉盞的特征:胎含鐵量高,一向有“鐵胎”之稱,胎體厚重,呈黑灰色、紫黑色,胎質粗糙堅硬,露胎處色沉而無光。建窯出產的黑釉瓷產品主要有曜變,金兔毫、銀兔毫、油滴、鷓鴣斑紋為主,這些斑紋,人工無法控制,它既依靠釉料配方的變化,又依托窯內燒成溫度與氣氛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紋理,往往產生意外的效果,因此具有無窮的藝術魄力,似為“鬼斧神工”之作,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其中曜變斑紋由于紋斑光彩奪目,異常絢麗,在建盞中最為珍貴。目前日本所藏的幾件聞名世界國寶級的“曜變”天目盞,就是我國建窯的產品。

            兩宋時期,朝野上下興盛“斗茶”之風,黑釉器形制以碗為主的建盞倍受垂青,建盞的特點最適合斗茶。首先建盞的外觀具有典型的民族風格和濃郁的東方藝術色彩,變幻莫測、絢爛多彩的窯變釉給人以奇特的美感。建盞造型別致,口大腹深,沿薄底厚,胎質粗硬,具有良好的保溫性。當時的達官貴人、文人墨客為此爭寵趨雅。

            建盞的特點是,制作難度大,燒成幾率低,成本高,每件成品都是藝術品都是不一樣的。

            宋代鷓鴣斑建盞,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收藏。建盞是我國陶瓷藝術的產物。日本作為國寶收藏的八件古代陶瓷藝術品中,有四件是建盞。

            建盞斑紋形狀千變萬化,斑紋有立體感和層次感,金屬感,色彩隨光線的強弱而突變。簡單粗撲的茶碗卻能透露出深邃的神秘。飽含中國文化精神,也與茶的品質相符。

            建盞器型也很簡單,就是一個普通的農家茶碗,簡樸,但大巧若拙。

            建盞那種自然、脫俗、靜謐、簡素、幽玄的美是通過質感展現出來的,這種審美標準正是宋代茶家的審美意向,這個審美觀又根植于儒釋道思想,追求的是脫俗的、深層次的、有內涵意蘊的美,和中國的詩歌一樣,注重的是意境,而非單純的外在形體。

            相關推薦
            最新更新
            凯时ag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