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別仿瓷需要一定的知識和獨到的“眼力”,如果你能從以下方面入手,便可以把仿古瓷和現代瓷區別開來。一、是要注意器物的造型,一般說來老瓷古樸、形制自然,并具有某個時代的風格特征,如康熙時特有器型觀音瓶、棒槌瓶等。二、是要細看釉面光澤度,古瓷釉面往往濕潤,無現代瓷器上的刺眼浮光,部分瓷器還有蛤蜊光。如康熙時五彩人物棒槌瓶等。三、是要分析色料,古瓷用料與現代仿瓷不同,彩瓷更為明顯。如康熙青花是采用國產浙江料,色彩十分艷麗,具備了青花分五色的特點。四、是要看畫工是否精致,古瓷釉面富有層次感,花卉、飛禽栩栩如生,人物神態樸拙,帶有時代韻味,形神兼備。雍正時的雞翅鳳、壯嬰圖等,這是雍正瓷器獨有的特色。五、是要掌握底足的特點,古瓷底足往往露胎,其胎質堅硬;胎表面可見米黃色護釉胎,有自然磨損痕跡,底足相對規整,圈足圓滑。如康熙時的“泥鰍背”和“糯米胎”尤為明顯。而仿瓷底足露胎松散,無護胎釉,有人為地沾上污跡的現象,底足過于規整,大多見于平足,平足也是現代仿瓷的常見手法。
六、是要識別落款的方式,不同朝代的官窯底足有不同的款識。如康熙和雍正時期大部分為六字楷書藍款,也有少量的篆書紅(藍)款。
taoci52.com精選閱讀
古瓷和新瓷的區別方法
鑒別古瓷和新瓷有以下七種方法可供收藏者參考:
一、古瓷釉面無耀眼的浮光(燥光),光澤靜穆如玉;新瓷則有耀眼的浮光,但仿古瓷往往作去浮光的處理,主要方法有:(1)用稀酸涂或浸,但釉面蒼白,在放大鏡下見傷痕。(2)用獸皮打磨,但在放大鏡下瓷器表面能見無數平行的細條狀紋。(3)用茶水加少量食堿久煮或煙久薰,但釉色不正。(4)入土久埋。
二、出土的古瓷土銹入釉,偽造者土銹附于表面,用水浸洗即去之。
三、瓷器紋飾,真者用筆(刀)流利自然,偽者則生硬、做作、呆板、缺乏活力。
四、古瓷的金色日久磨損,易變色,或只留下痕跡;新瓷金色鮮艷,光澤耀眼。
五、古瓷中的低溫鉛釉,釉面可見一層銀色,瓜皮綠釉較明顯,新瓷則無。
六、釉上彩瓷(五彩、粉彩、古彩)一般達一百年的,在光照下彩色的周圍有"彩虹"般的光暈,有的僅隔60年的釉上彩瓷也會出現此現象,但年歲愈久則愈明顯。
七、舊胎后掛彩自光緒以來多見,解放后很少。是否屬后掛彩,著重看如下幾方面:(1)釉上彩色是否有當時彩色特征;(2)紋樣的布局、形象、用筆等是否有當時的風格。后加彩多畫得拘謹、呆板、纖細、缺乏當時的風格。(3)紋樣是否壓著了釉面傷痕,有這種現象的必然是后加彩;(4)后掛彩的彩色一般光澤度強。此外,后加款、換底、換款、換口、補彩、修補器物殘缺等現象也在鑒定中常遇見,瓷器選購者都必須認真發覺。
如何簡單區別古瓷和仿古瓷
古董瓷器辨真假
在古董收藏界里,古董瓷器是永遠不會被賤賣的,它只會升值不會貶值。古董中國的國家珍寶,自秦漢以來就開始發展,到了唐宋年間,瓷器發展迅速并大放異彩。很多色彩豐富,款式多樣、做工精致的瓷器傳到現代已經成為“無價之寶”。但是,市場上也有很多處理過的假古董,摻雜在古董市場,讓人防不勝防!
該如果區分真假古董呢,我們可以從一下幾個方面入手。
1.看色澤光亮。
假的古董瓷器造假技術高超,幾乎可以以假亂真。但是在色澤度上還是不一樣的。古董瓷器釉面是一種低調的亮度,有色澤卻不限浮躁。而新的瓷器的色澤比較亮,沒有古樸的氣息。新
2.看表層的土。
出土的古董瓷器,因為長時間埋在地下,泥土已經進入了入釉里,渾然一體,而假的古董瓷器土浮在表面,,用水浸洗即去之。
看紋路裝飾
真的古董瓷器上面的紋路是制造者用筆或者刀具鐫刻而成,線條自然流暢,而假的古董瓷器卻是生硬,沒有原來的靈氣,有些做作。
另外,古董瓷器時日長久,可能會留下磨損的痕跡,仔細看能看出破綻,而仿制的大多數是非常艷麗,破損少。淘得古董瓷器且辨其真假可不是十天半個月就能上手,必須要長時間的實物觀察并且累積實踐才能練出“火眼金睛”辯得其真假。
看書學古董瓷器知識,接著該多參加鑒賞活動,最好能拿真假對比,長此以往,練出了經驗才能從仿貨中識得“真英雄”!
古瓷和現代仿古瓷該怎么區分?
古瓷和現代仿古瓷該怎么區分?
識別仿瓷需要一定的知識和獨到的“眼力”,如果你能從以下方面入手,便可以把古瓷和現代瓷區別開來。
一是要注意器物的造型,一般說來老瓷古樸、形制自然,并具有某個時代的風格特征,如康熙時特有器型觀音瓶、棒槌瓶等;
二是要細看釉面光澤度,古瓷釉面往往濕潤,無現代瓷器上的刺眼浮光,部分瓷器還有蛤蜊光。如康熙時五彩人物棒槌瓶等。
三是要分析色料,古瓷用料與現代仿瓷不同,彩瓷更為明顯。如康熙青花是采用國產浙江料,色彩十分艷麗,具備了青花分五色的特點。
四是要看畫工是否精致,古瓷釉面富有層次感,花卉、飛禽栩栩如生,人物神態樸拙,帶有時代韻味,形神兼備。如雍正時的雞翅鳳、壯嬰圖等,這是雍正瓷器獨有的特色。
五是要掌握底足的特點,古瓷底足往往露胎,其胎質堅硬;胎表面可見米黃色護釉胎,有自然磨損痕跡,底足相對規整,圈足圓滑。如康熙時的“泥鰍背”和“糯米胎”尤為明顯。而仿瓷底足露胎松散,無護胎釉,有人為地沾上污跡的現象,底足過于規整,大多見于平足,平足也是現代仿瓷的常見手法。
六是要識別落款的方式,不同朝代的官窯底足有不同的款識。如康熙和雍正時大部分為六字楷書藍款,也有少量的篆書紅(藍)款。
七是要借用于高倍放大鏡觀察釉面氣泡,真品古瓷氣泡大小不一,間距較舒朗,而仿瓷氣泡一般為細密而極細小,無自然風化的斑點,更無舒朗之感。
骨瓷和陶瓷的區別 2020骨瓷茶具鑒別方法
骨瓷和陶瓷是生活中的常見的,下面小編將要來給大家說說骨瓷和陶瓷的區別和骨瓷茶具鑒別方法相關知識。
骨瓷和陶瓷的區別
骨瓷簡介
骨瓷的學名叫骨灰瓷,是用動物的骨炭、粘土、石英和長石作為原料,經過高溫素燒和低溫柚燒而成的一種瓷器。骨瓷含有百分之四十以上的食草動物骨灰,屬于環保的綠色消費品,相比一些一般的陶瓷,骨瓷更加的潔白、細膩、通透、輕巧。雖然陶瓷起源于中國,但是骨瓷卻創于英國,曾經是英國皇室的專用瓷器,現在骨瓷也是一種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陶瓷簡介
陶瓷包括陶器和瓷器,是指可塑性制瓷粘土和瓷石礦做為胎體,用長石和石英等原料制釉,并且通過成型、干燥、燒制而成的制品。主要用于日用、藝術、建筑陶器三種,人們為了提高生活的方便和生活質量,通過燒制粘土燒制除了陶瓷。
1、輕重:同種器型的骨瓷與陶瓷對比骨瓷會很輕。
2、色澤:骨瓷色澤溫潤如玉,陶瓷會顏色泛青澀。
3、保溫好:與傳統瓷器相比,骨瓷的保溫性更好,喝咖啡或泡茶時具有更好的口感。
4、檔次高:骨質瓷是目前唯一世界上公認的高檔瓷種,兼有使用和藝術的雙重價值,是權利和地位的象征,號稱瓷器之王,畫面做到骨瓷上會顯得很真實,很清晰。
5、聽聲音:把骨瓷托在手心中,拿個筆或者小棍子敲打下骨瓷碗會發出如鐘聲似地響聲。
6、挑選個大些的骨瓷碗,里面倒入約手指關節第一個節那么多水,手指蘸上水圍著碗邊蹭,這時會發出共振似地“吱吱”聲。
骨瓷茶具鑒別方法
1、骨瓷茶具因含骨粉的原因瓷器本身呈現一種自然的奶白色,這是其他任何的瓷種都無法仿制的。骨瓷含骨粉越多就越趨向于奶白色,品質也越高。
2、將不同瓷質的茶具倒扣在燈泡上,骨粉含量高的高檔骨瓷茶具是整體通透,骨粉含量低的骨瓷與其他瓷種在通透效果上就差了很多。
3、將兩個高檔骨瓷茶具的茶碗放在平攤的雙手上進行碰撞,由于骨瓷是高溫燒制的瓷器,堅硬度非常高,這樣的碰撞是不會出現破損的,因此,可以稍微用點力地碰撞。高檔骨瓷碰撞后發出的是和敲鐘一樣清脆鐺的聲音,并且有回音,回音時間較長。
4、骨瓷茶具做工都很精細,它們的底部都是經過二次打磨過的,既防滑又防止劃傷桌面,這也是鑒定是不是好骨瓷的方法。
以上就是小編要告訴大家的骨瓷和陶瓷的區別 骨瓷茶具鑒別方法相關知識,希望能給大家提供幫助。
【陶瓷文化】六招鑒別古瓷和仿古新瓷(圖)
1.古瓷紋飾、刀法自然流利仿造者生硬、做作、呆板,絕無真品紋飾那種揮灑自如的流暢感,而處處留下臨摹痕跡。
2.古瓷釉面無耀眼的浮光(燥光),光澤靜穆;新瓷則有耀眼的浮光,仿古瓷往往作假去掉浮光。去掉浮光的方法主要有:
(1)用酸浸涂去光,用這種方法處理的,釉色蒼白,與古瓷不同。
(2)用獸皮打磨,用這種方法處理的,在放大鏡下觀察,釉面可見無數平行的細條紋。
(3)用茶水加少量堿久煮,用這種方法處理的,釉色不正,仔細比較,即可識其破綻。
3.出土的古瓷土銹進入釉里,一般土銹都在釉薄之處;仿者土銹附于表面,用水洗之即去。
4.釉上彩瓷一般達100年之久者,迎光斜視可見彩的周圍有一層淡淡的紅色光澤,俗稱“蛤蜊光”。
5.有的贗品采用在舊器上后加彩的方法,使其改頭換面,冒充名貴品種。鑒別的方法是:仔細觀察釉彩,一般來講舊器用過都會留有傷痕,如傷痕在彩面下面,必然是偽作。此外,后加彩一般較鮮艷,且光澤度強,猶如舊衣服上打的新補丁,格外醒目,顯得很別扭。
6.金水(即將黃金溶解于王水)最初為德國人居恩在1830年所創制。我國瓷器上的金色,一般來講為1840年鴉片戰爭前,用金粉描畫,金色深沉。1840年以后,用金水描畫,光澤度好。因此鑒別古瓷的金色,可以說1840年是一條分界線。此外,古瓷的金色歷久磨損變色,或僅留下痕跡,仿古瓷金色則艷麗耀眼。
【陶瓷文化】怎樣識別仿古瓷
如今的生活當中,所常見的仿古瓷日具增多,識別仿瓷需要一定的知識和獨到的“眼力”,如果你能從以下方面入手,便可以把仿古瓷和現代瓷區別開來。一是要注意器物的造型,一般說來老瓷古樸,形制自然并具有某個時代是風格特征。二是要細看釉面光澤度,古瓷釉面往往濕潤,無現代瓷器上的刺眼浮光,部分瓷器還有蛤蜊光。三是要分析色料,古瓷用料與現代仿瓷不同,彩瓷更為明顯。四是要看畫工是否精致,古瓷釉面富有層次感,花卉、飛禽栩栩如生,任務神態樸拙,帶有時代的韻味。五是要掌握底足的特點,古瓷底足往往露胎,其胎質堅硬,胎表面可見米黃色護釉胎,有自然磨損痕跡,底足相對規整,圈足圓滑。六是套識別落款的方式,不用朝代的官窯底足有不同的款識。七是要借用于高倍放大鏡觀察,釉面氣泡,真品古瓷氣泡大小不一,間距較疏朗,而仿瓷氣泡一般為細密而極細小,無自然風化的斑點。更無疏朗之感。
骨瓷是什么 2020骨瓷和陶瓷的區別
現在有很多人骨瓷的了解甚少。不知道骨瓷是什么?接下來就讓小編為你們解釋一下和骨瓷和陶瓷的區別相關知識吧。
骨瓷是什么
骨質瓷學名骨灰瓷,瓷質細膩通透,器型美觀典雅,彩面潤澤光亮,花面多姿多彩。它的成分主要是陶土以及從食草動物的骨灰中提取的磷酸鈣等原料經過高溫素燒和低溫釉燒兩次燒制而成的一種瓷器。因其之中不含重金屬鉛和鎘等危害人身體的元素,而被人們逐漸認識和使用。
骨質瓷產生于英國的一個高檔瓷種,距今已有 3 0 0 多年的歷史。因其“薄如紙、透如鏡、聲如磬、白如玉”,瓷質細膩通透,器型美觀典雅,彩面潤澤光亮,花面多姿多彩的特點,成就了它潔白的質地和華貴的造型,兼有使用和藝術的雙重價值,歷是宮廷專用品和貴族收藏之珍品,是權力和地位的象征,受到不少買家的青睞,號稱“瓷器之王”。骨質瓷在經過一代代名匠之手后,逐漸成為陶瓷珍品。
骨瓷的特點
在骨瓷行業中有句對骨瓷精辟的概述:“薄如紙,白如玉,聲如磬,光如鏡”,這句話很完整的概括了骨瓷的特點:薄如紙說明它很薄,對著燈光或者外界的陽光能薄到透亮的程度;白如玉就顯示在它的色澤上,說明骨瓷像玉一樣潔白無瑕、溫潤,讓人感到舒服;聲如磬是指在敲擊骨瓷碗時會發出如鐘聲似地回聲響,清脆悅耳,回聲經久不絕,容器越大效果越明顯;光如鏡是說的骨瓷的釉面很光,就跟鏡子一樣很光滑,這個特點使得骨瓷很容易清潔,就是乘過油的碗用洗碗布不用洗潔精都可以洗的很干凈。
骨瓷的保養
由于骨質瓷的保溫性很好,因此在使用中不要溫差太大;微波爐、洗碗機都是不建議經常使用的,放進消毒柜去消毒,則是沒有問題的。使用后用溫水沖洗即可,可以不用洗滌劑。骨瓷絕不可用粗糙的清洗物來洗,一旦骨瓷器皿表面有刮花,可以用牙膏略打磨。如果有茶漬,則可用檸檬汁或食醋清洗。
總的來說,骨瓷是一種外觀美,檔次高,工藝精,清潔方便的瓷器,作為在家招待客人的茶具或裝飾品都很不錯。
骨瓷和陶瓷的區別:
骨瓷是骨質瓷的簡稱學名骨灰瓷,是以動物的骨炭、粘土、長石和石英為基本原料,經過高溫素燒和低溫釉燒兩次燒制而成的一種瓷器。 骨瓷原稱骨灰瓷,人們對“灰”字感到不“雅”,遂改稱骨質瓷,簡稱骨瓷。骨瓷內含40%以上的食草動物骨灰,是環保的綠色消費品。相比一般的陶瓷,獨持的燒制過程和骨碳的含量使得骨瓷顯得更潔白、細膩、通透、輕巧。陶瓷起源于中國,但骨瓷始創于英國,曾長期是英國皇室的專用瓷器,就在如今,骨瓷也是主人身份與地位的象征。
所謂陶瓷包括陶器和瓷器,是指用可塑性制瓷粘土和瓷石礦做胎體,用長石和石英等原料制釉,并且通過成型、干燥、燒制而成的制品,主要有日用、藝術、和建筑陶器等三種。考古發現已經證明中國人早在新石器時代(約公元前8000)就發明了陶器。原始社會晚期出現的農業生產使中國人的祖先過上了比較固定的生活,客觀上對陶器有了需求。人們為了提高生活的方便,提高生活質量,逐漸通過燒制粘土燒制出了陶器。
1、輕重:同種器型的骨瓷與陶瓷對比骨瓷會很輕;
2、色澤:骨瓷色澤溫潤如玉,陶瓷會顏色泛青澀
3、通透性:骨瓷透光性很好
4、保溫好:與傳統瓷器相比,骨瓷的保溫性更好,喝咖啡或泡茶時具有更好的口感;
5、更耐用:由于骨質瓷與普通瓷器的成份不同,能夠做到更薄更堅韌耐磨,不易磨損和破裂,骨瓷在180℃與20℃水中熱交換一次不裂;
6、檔次高:骨質瓷是目前唯一世界上公認的高檔瓷種,兼有使用和藝術的雙重價值,是權利和地位的象征,號稱瓷器之王,畫面做到骨瓷上會顯得很真實,很清晰
7、聽聲音:把骨瓷托在手心中,拿個筆或者小棍子敲打下骨瓷碗會發出如鐘聲似地響聲;
8、挑選個大些的骨瓷碗,里面倒入約手指關節第一個節那么多水,手指蘸上水圍著碗邊蹭,這時會發出共振似地“吱吱”聲。
關于骨瓷是什么和骨瓷和陶瓷的區別相關知識,小編就給大家說到這里了,還想了解更多相關知識,請繼續關注。
陶瓷文化:新仿古瓷和古陶瓷的使用磨損痕跡特征介紹
古瓷器在使用和埋藏或流通過程中,會在表面留下痕跡。這種痕跡是在一個很漫長的過程中逐次形成的。因而真品古瓷的使用磨損痕跡是很自然的。新仿的瓷器,由于流通、使用時間很短,一般沒有古瓷那種自然的使用磨損痕跡,即使在流通過程中產生少量的磨損痕跡,或者人為有意做出某些磨損使用痕跡,但是這些痕跡是不自然的,與古瓷的自然使用磨損痕跡有著根本的區別。掌握了兩種使用磨損痕跡的區別和特點,我們就可以通過使用磨損痕跡來鑒定一件瓷器是真古瓷還是新仿瓷。
瓷器最容易產生使用痕跡的地方是器物的底足,器物的口沿,碗、盤、盆、洗類器物的底心,器物突出的邊角部位等。這些地方是我們觀察使用痕跡的主要部位。
■新仿古瓷的使用磨損痕跡特點
1.新仿的古瓷,由于新鮮出爐,未經使用,特別是新仿明清瓷,如不經人為作舊磨損,它的底足和器身都是锃亮嶄新的。這種不作舊的東西,火光刺眼,再看器身無任何摩擦痕跡,即可斷為新仿。這類東西的底足因為沒有使用磨損過,用手摸上去往往感覺很粗澀或割手,沒有老瓷器底足的那種自然光滑感。
2.有些新仿的瓷器,雖然在底足經過人為有意的打磨以冒充使用磨損痕跡,但是由于它是人為的,在短時間內形成的,因而與門然磨損有著本質的區別。這類人為磨損一般是用砂輪打磨或把器物底足直接在地板、石板上摩擦,用力很大,磨出的痕跡很明顯。有時往往弄巧成拙,把一些器物的底足或其他部位在正常使用情況下不容易產生磨痕的地方也弄出磨痕來。如果在一件器物很隱蔽的在正常使用情況下摩擦不到的地方,卻發現了使用磨損痕跡,那么這件東西是可疑的。有些器物在人為做出磨損痕跡時,往往顧此失彼,在磨損底足時,卻忽略了器身。所以,如果一件器物底足的磨損痕跡很明顯,而器身卻嶄新毫無磨痕的話,對這件器物就應該提高警惕。
3.有的器物在口沿或突出的邊角部位人為地做出磨損痕跡,但是這種磨損痕跡太規則,用力過度,把一些不該磨損的地方也給磨損了。凡是口沿一圈或器物凸起的地方都有規則、明顯磨損痕跡的器物,大多都是新仿的。
4.有的新仿器物,在器物的里面和器身用沙子類的東西打磨,表面有密密麻麻的摩擦痕跡,看起來很像是經過使用產生的磨痕,這類磨損痕跡需要仔細辨別。如果磨損痕跡朝向一個固定的方向,力度較一致,很有規律感,這類東西必定是新仿無疑。
5.有的器物為了去除浮光,采用毛皮或其他較軟的東西摩擦釉面,以使釉面失亮。這種磨損痕跡在器物表面往往成網狀,較易鑒別。
■古陶瓷的使用磨損痕跡特點
古瓷的使用磨損情況比較復雜,由于器物的器型、用途不同,它們在磨損痕跡上的特點也不同。這里僅講解常見的情況。
1.有的古瓷由于未經使用或使用時間很短,隨即被用于隨葬或窖藏保存,甚至有些器物本身就是專門用于隨葬的,這類器物的使用磨損痕跡一般不很明顯。至多在運輸和埋藏過程中,在器物表面留下微小的零星擦痕。這種使用磨損痕跡在鑒定時需要仔細觀察才能發現。這種痕跡對于鑒定的意義不是很大,但是可作為參考,它畢竟與那些新仿器物毫無磨損痕跡還是有區別的。另外還有一種比較特殊的情況,即我們常說的清代宮廷庫存的未經使用過的瓷器,雖然老,但上面卻沒有使用痕跡。
2.許多古瓷是日常用器,由于經過長期的使用,器物的底足、內心和器身都有自然的磨損痕跡。特別是底足的磨損痕跡,由于是放在桌子等木器上多次緩慢磨損,底足用手摸時有光滑舒適的感覺。碗、盤、盆類容器內部的磨損是雜亂無規律的,由于長期使用,釉面有失亮情況。同時,器身的磨損擦痕也是毫無規律的,星星點點,若隱若現。這種器物表面自然磨損的情況,在古瓷鑒定中的參考作用很大。
陶瓷知識頻道為陶瓷網重要內容組成部分,我們精選的《陶瓷文化:區別仿古瓷和現代瓷的方法》內容由編輯撰寫而成,希望您對我們的《陶瓷文化:區別仿古瓷和現代瓷的方法》一文感到滿意,如需瀏覽更多專題請訪問:陶瓷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