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中的五彩,一般是指釉上五彩或青花五彩,而釉下五彩是特指清朝末宣統年間創燒的新品種。當時燒制的數量不多,現已屬珍貴之物了。瓷器釉下彩的發展史也是源遠流長的,早在三國時期的吳國墓中出土了一件青釉下彩盤口壺,胎上通體用毛筆繪褐黑色紋飾,外罩青黃釉一次燒成。它證明了三國時期已有燒制釉下彩繪的工藝,開創了釉下彩繪之先河,為后世的釉下彩瓷打下基礎。到了唐代,在四川的邛崍和湖南的長沙窯中,釉下彩繪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用彩以多色為主,以含有銅、鐵、鈷、猛等元素的礦物質為著色劑,繪出所需紋樣,罩上透明釉一次燒成,呈現出褐紅、褐黑、蘭、綠、黃、紫等色彩。裝飾紋樣有人物、動物、植物、花卉、云氣山水和圖案畫等。
另從楊州唐城遺址和浙江龍泉金沙塔基、紹興翠環塔基中出土的青花瓷片看,證明我國在唐、五代、宋已燒制出釉下青花瓷。
上述種種,只屬釉下彩繪瓷,還不屬釉下五彩瓷,所謂釉五彩瓷,按古代陶瓷辭典解釋為色彩繁多、色澤濃艷、五彩繽紛者。
我國的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是在燒好的白瓷或某些紋飾用青花代替的白瓷上加飾彩繪,再次入窯燒成的。它創燒于明代宣德年間,經成化、萬歷到清初的康熙朝都很盛行,后被粉彩所代替。
真正的釉下五彩瓷,是清末宣統年間由湖南醴禮窯創燒成功的新式瓷器,它是將多種著色劑繪畫在瓷胎上再罩一層透明釉,入窯一次高燒成功。這是中國陶瓷發展史上又一個新成就。它的問世受到國內外人士的一致歡迎。在1907-1912年間,曾兩次參加過世界博覽會,均獲得一等金牌獎章。
釉下五彩瓷器的特點,是瓷化強度高,釉面玻璃化程度強,保護紋飾不被外界磨損、防止和減少彩料中鉛的毒害,是一種比較理想的彩繪瓷器。當時官商合一的新華公司也以此為鑒,燒制了一批釉下五彩瓷器。圖中的筆筒就是當時的產品,它不僅瓷質亮麗,紋飾也是一幅很精美的山水畫,畫中群峰逶迤,湖光山色,從林村舍,魚帆垂釣,景觀相映成輝,給人一種塵囂滌盡,心曠神怡之感。此后釉下五彩技術流傳開來,許多窯廠也紛紛燒制。圖二是一件“民國三十四年”(1943年)燒制的雄雞圖洗口瓶。一直到解放初期這種瓷品仍在燒制,而且產地并不僅限于湖南澧陵:附圖還有一件參考器物就是50年代廣東大埔所燒制的日用酒壺。
由于釉下五彩的各種彩料的燒成溫度和燒成氣氛都各不相同,要燒制成功是極不容易的。在當時燒制的數量就不多,時今若能收藏到清末民初的精品,也屬難得。
taoci52.com小編推薦
釉下五彩瓷
釉下五彩瓷是釉下彩瓷的一個細分類。相對于過去的釉上彩瓷,它具有五彩鮮艷、晶瑩潤澤、永不掉彩三大特點。它的出現比較晚,應是在清代中、晚期以后,現代工藝技術傳入中國之時而產生的。宣統年間湖南澧陵的湖南瓷業公司曾為宮廷燒制過這種釉下五彩器,并曾榮獲世界博覽會金獎。
一般釉下五彩工藝采用三次燒成:即先燒素胎,彩繪后再入窯固化彩料,最后加釉一次燒成,工藝較為復雜。而現代的釉下五彩器通常采用二次燒成法。這種工藝上的區別正好給我們提供了鑒定真偽器的科學依據。
將彩色紋樣描繪在素燒或未燒的坯胎上,上覆透明釉,高溫燒成的瓷器。中國湖南省醴陵地區出產的傳統名瓷之一。釉下五彩瓷始創于清朝末年,是在唐代長沙銅官窯的高溫釉下彩繪裝飾藝術、宋代磁州窯的黑褐彩繪,以及元、明、清的青花、釉里紅的基礎上發展和創制出的多色釉下彩繪瓷。以其獨到的工藝和特點受到世人矚目。后因國內戰事頻繁,生產釉下五彩瓷的企業相繼倒閉,技藝逐漸失傳。1955年醴陵陶瓷研究所成立,使釉下五彩瓷得以恢復和發展,并運用于軍事博物館、民族文化宮、北京工人體育館、人民大會堂等建筑中,還遠銷國外。釉下五彩瓷除具有色彩鮮艷、晶瑩潤澤,耐酸堿,耐磨損,不變色,無鉛鎘溶出等優點外,還具有色料品種繁多、填色技法豐富、線條裝飾獨特、制作工藝多樣等特點。
醴陵釉下五彩瓷
醴陵釉下五彩瓷產于醴陵,中國湖南省東部,瓷土資源豐富。醴陵是我國五大瓷器生產基地之一,醴陵瓷器技術是在隋唐五代時期長沙瓷器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醴陵釉下五彩瓷聞名于世,釉色晶瑩淡雅,別有一帆風格。醴陵釉下五彩瓷扁豆雙禽瓶在1915年的“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金獎,自此醴陵陶瓷名揚中華大地, 享譽全球。
紅官窯 2008版再造毛瓷之四季花卉杯碟 毛澤東同志誕辰115周年紀念瓷
醴陵釉下五彩瓷款識講究
醴陵釉下五彩瓷講究款識,陳設器尤為如此。題款有三種:一是畫款,多書于畫的右上部及左下部,藝人對所繪進行點題用落款,書體多草書或行書。二是瓷款,包括工匠款、編年款、產地或公司款,這種款是鑒定瓷器時代及作坊的重要依據,多見于器底,有豎排,也有橫排者;有雙圈,也有無圈者;有楷書,也有隸書者;有青花,也有朱書、墨書或者藍彩者。三是用途款,出現于禮品瓷,多見于器物腹部等醒目位置。由于醴陵釉下彩瓷屢屢榮獲大獎,聲譽頗高,許多達官貴人到醴陵訂制瓷器作為上等禮品送人,上書產地,送者及被送者姓名,以及所要表達的心意或吉祥語。
與題款相連的往往還有印章,它是瓷器裝飾的重要組成部分。醴陵釉下五彩瓷印章的形制較多,多方形、圓形、橢圓形,也有樹葉形者,并有朱文和白文之別。當然,印章多是以筆代印。
紅官窯 2008版再造毛瓷之四季花卉碗 毛澤東同志誕辰115周年紀念瓷
醴陵釉下五彩瓷工藝
醴陵釉下五彩瓷通常采用“三燒制”,即先以 800℃低溫燒成素胎,然后進行彩繪,為使畫面上的墨線及色料中的有機物和雜質等揮發,再以同樣煅燒一次,最后罩透明釉經高溫燒成。其燒制方法簡便,還可提高生產率,是近代中國陶瓷發展史上一個新成就。
醴陵釉下五彩的特點是:瓷器的胎體較輕,釉面滑潤,玻璃化程度強,色彩清新,瓷畫面富有日本藝術品風格。釉下五彩首先保護了紋飾不受外界的磨損,日用品在使用時還減少了彩料中鉛的毒害,因此釉下五彩的問世,受到國內外的歡迎。這種新式彩瓷在 1907-1912 年間,曾參加過國內南洋勸業會和國外巴拿馬、意大利世界博覽會,均獲得一等金牌榮譽獎章。據 1911 年4 月6日的《時報》報道,醴陵窯產品“極精良”,“形式花樣無一不玲瓏輕巧”,“名聲日隆”,“銷額驟增至數十倍”。
釉下五彩瓷的生產于民國十九年被中斷。1954年,原湖南瓷業學堂圖畫速成畢業生、釉下五彩瓷老藝人吳壽祺,帶領畫工唐漢初、林家湖、鄧文科等,挖掘、繼承其技法,組織釉下彩的研制,取得了成功,并將原“三燒制”工藝簡化為“二燒制”。20世紀五六十年代又研制出90、97、98號長石釉、釉下彩繪透明釉、釉下彩薄胎瓷,醴陵瓷獲“白如玉、薄如紙、明如鏡、聲如謦”之美譽,推出一批瓷器精品。
紅官窯 扁豆雙禽巴拿馬瓶(1915年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
醴陵釉下五彩瓷不拘一格的造型
醴陵釉下五彩瓷一開始就打破了景德鎮官窯造型上的程式,變化而不失比例。細瓷分圓器、琢器、三班器、模型器四類,各類產品都有眾多造型和規格。如圓器產品,按造型碗類產品有鍋器、羅漢器、漢飯、茶盅等,盤、碟類產品按造型有折邊器、鍋邊器、法口器等,按口徑有尺二、滿尺、九寸、七寸、二寸、元寸等。琢器產品為壺、瓶、壇、罐、缸、缽、杯、盒、盂、帽筒、飯鼓、香爐等空心器皿,造型式樣多模仿瓜果或其他器物,如蓮子、冬瓜、石榴、柚子、葫蘆、棋子、琵琶等。三班器是介于圓器和琢器之間的產品,主要為各式蓋杯、直桶杯、茶杯、痰盂等。模型器有日用器皿和雕塑美術瓷,日用器有調羹、模花壺、皂盒、奶盅等,雕塑美術瓷有雕壺、花瓶等。僅花瓶而言,有小至幾厘米,高至兩米多者,造型“有的莊重,有的秀麗,有的端巧,有的挺拔,有的飽滿,各具特點,各有風貌”。雕塑美術瓷有些既可看出受景德鎮程式的影響,但又有變化,有的則是醴陵工匠的新創。
毛主席生活用瓷,組件,文物,1974年毛主席使用過的實物
醴陵釉下五彩瓷釉下彩料的研發和運用
醴陵窯創立之初就具備很強的科技研發意識。1907年后,開始使用自行研發的高火性金屬氧化物瓷用釉下彩料。藝人們運用近代化學知識進行科學實驗,研發出釉下藍彩、釉下綠彩、釉下墨彩、釉下赭彩等復色彩料。彩料(尤其是復合色彩料)的組成,除著色金屬化合物之外,還摻有大量石英、長石等無色氧化物,以提高其明亮度,降低其飽和艷度。彩料有紅、藍、綠、黑、紫、黃等色,每種釉彩又分數色,如紅色系有瑪瑙紅、桃紅、芙蓉紅、錳紅;黃色系有鈦黃、橘黃、檸檬黃、鐠黃、釩鋯黃;綠色系有草綠、淺綠、水綠、青松綠、苔綠;藍色系有海碧、海藍、釩鋯藍等,黑色也有艷黑、鮮黑之分。幾十種彩料的搭配運用,極大地豐富了釉下五彩瓷的藝術表現力。這種彩料無須像釉上彩料那樣以含鉛熔劑助發色和降低焙燒溫度,也無須用低溫熔劑作結合劑使彩料附著在釉面上。
由于彩料在釉層的覆蓋下高溫燒制,成品的色調自然和諧,即使紅與綠等量配色,也不覺刺眼。在釉層作用下,瓷面光滑明亮,具有飽滿的水份感,瓷面形成瑩潤光潔、潤澤剔透、手感極好的玻璃質薄層。瓷畫透過表面釉層,呈現出瑰麗繽紛的色彩,并具有無毒、抗腐蝕、耐磨損,永不褪色的特點。
紅官窯 鴛鴦戲水掛盤(1986年5月,鄧小平同志贈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法國總統密特朗先生、總理希拉克先生)
醴陵釉下五彩瓷裝飾題材多樣
醴陵釉下五彩瓷裝飾題材以花卉為主。花卉由牡丹、蓮花、菊花、向日葵、芙蓉、水仙到萬花集錦。在花卉裝飾中,勾填畫法最為普遍。紅、藍、黑、紫類深色花朵,多以墨線勾勒,再用分水法作圖案填色,燒成后不僅花瓣有濃淡變化,也由于墨線燒成消失形成的白線條,使瓣與瓣分明。而淺黃、淺綠色等淺色花朵,則往往采用色線勾勒,使花的輪廓清楚,瓣紋醒目。葉片以墨線勾描,再以綠彩分水設色,墨線消失后如同“沒骨畫”,輪廓清楚,達到葉莖分明的效果。葉片有正、反面之分,正面色濃,反面色淡,色濃者再用色上加色的罩色表現。也有葉片用色線勾描的,葉色一般用較沉的綠色、黑色表示,分水時葉片的濃淡并不明顯,以顯示整體協調。對于藤本花卉中的藤蔓和草本花卉的莖,采用墨線雙勾和分水畫法,以表現其柔健和秀麗的質感。
禽鳥也是醴陵釉下五彩瓷常見的裝飾題材,往往與花卉合在一起。藝人描繪時善于撲捉其各種神態,展現其生活習性,能將其描繪得栩栩如生。這些禽鳥的畫法是先以墨線或色線勾出鳥的形象和羽毛的結構,然后再以分水填以各種顏色,對于形體大的禽鳥,復羽和羽軸采用雙勾,燒成后的空白線條使羽毛更具層次感。對于形體較小的禽鳥,僅用色線勾描頭、背、胸、腹的大致輪廓,必要時用墨線略加細毛而已。此外,人物圖案、山水風景、詩文佳句等也是醴陵釉下五彩瓷比較多見的裝飾題材。
醴陵釉下五彩瓷紋飾設計精美
醴陵釉下五彩瓷在紋飾設計上很有特點,主體部分以寫實畫居多,口沿與足部或有輔助紋飾,一般只作圖案化描繪。另外,與景德鎮瓷器不同的是,醴陵釉下彩瓷(如琢器類)的正反面多為一幅連貫的畫。
醴陵釉下五彩瓷的紋飾采用中國水墨技法,同時吸收西洋畫法,注意光線明暗和投影,透視感較強,色彩柔和淡雅,每件釉下五彩瓷器的畫面,都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被譽為“東方陶瓷藝術高峰”。僅經營數年,醴陵瓷質量“骎骎乎與素負盛名之江西景德鎮大有并駕齊驅之勢”。
線條的出色運用也是醴陵釉下五彩瓷紋飾精美的重要原因。根據表現方法不同,線條可分為勾線和印線兩種。批量生產的日用瓷裝飾多用皮印印線,而高檔日用瓷及陳設瓷則用手工勾線,勾線線條多以毛筆描繪,講究釘頭鼠尾描、鐵線描等,這些筆法能表現出紋飾的生動特征。
根據用途不同,線條又分墨線和色線兩種,二者搭配運用,構成主輔關系。花草紋往往以墨線為主,色線為輔,色線根據預設的顏色燒成后呈現鮮艷的各種色調,而墨線在一定溫度下消失,呈現空白線條的效果,這是醴陵釉下五彩瓷獨有的。醴陵釉下五彩瓷的紋飾之所以與釉面渾然一體,優雅而和諧,這些空白線條是一重要因素。以墨線勾勒紋飾大致輪廓后,再以分水法填以色彩,由于墨線線料中含有乳香油,勾勒的墨線不僅表現圖案的輪廓,同時也具有堵水功能,即使填色的料水高出輪廓許多也不會外流,使色彩平整無痕。
醴陵釉下五彩瓷藝人分水技藝很高,分水不僅使色彩平填,而且在重疊中分出多種層次,同時還運用罩色與接色的方法,使紋飾更能呈現豐富的色調變化。
醴陵釉下五彩瓷正是具有了這些突出特點,才被瓷器收藏愛好者所喜愛。醴陵釉下五彩瓷在新中國成立之后,在黨和政府的關心下,進一步得到了發展,目前無論是在制作規模、裝飾手法、生產工藝都非常有特點。目前產品既有裝飾陳列瓷器,還有人們日常生活所用器具。瓷器是中華名族偉大的創作發明,醴陵釉下五彩瓷是其中燦爛的一個明珠!
陶瓷知識:醴陵釉下五彩瓷
釉下五彩瓷是釉下彩瓷的一個細分類。相對于過去的釉上彩瓷,它具有五彩鮮艷、晶瑩潤澤、永不掉彩三大特點。它的出現比較晚,應是在清代中、晚期以后,現代工藝技術傳入中國之時而產生的。宣統年間湖南澧陵的湖南瓷業公司曾為宮廷燒制過這種釉下五彩器,并曾榮獲世界博覽會金獎。
一般釉下五彩工藝采用三次燒成:即先燒素胎,彩繪后再入窯固化彩料,最后加釉一次燒成,工藝較為復雜。而現代的釉下五彩器通常采用二次燒成法。這種工藝上的區別正好給我們提供了鑒定真偽器的科學依據。
將彩色紋樣描繪在素燒或未燒的坯胎上,上覆透明釉,高溫燒成的瓷器。中國湖南省醴陵地區出產的傳統名瓷之一。釉下五彩瓷始創于清朝末年,是在唐代長沙銅官窯的高溫釉下彩繪裝飾藝術、宋代磁州窯的黑褐彩繪,以及元、明、清的青花、釉里紅的基礎上發展和創制出的多色釉下彩繪瓷。以其獨到的工藝和特點受到世人矚目。后因國內戰事頻繁,生產釉下五彩瓷的企業相繼倒閉,技藝逐漸失傳。1955年醴陵陶瓷研究所成立,使釉下五彩瓷得以恢復和發展,并運用于北京工人體育館、軍事博物館、民族文化宮、人民大會堂等建筑中,還遠銷國外。釉下五彩瓷除具有色彩鮮艷、晶瑩潤澤,耐酸堿,耐磨損,不變色,無鉛鎘溶出等優點外,還具有色料品種繁多、填色技法豐富、線條裝飾獨特、制作工藝多樣等特點。
醴陵釉下五彩瓷器特點
中國的瓷器藝術眾多,任何一個種類拿出來都有說不完的話題,因此,對于收藏者來說,想要完全掌握中國陶瓷藝術是很難的。不過,雖然不能全部掌握,卻可以賞析其中一個,做到精而專也是挺好的。今天,小編要和大家鑒賞的就是歷史悠久的醴陵釉下五彩瓷,也是中國傳統陶瓷裝飾藝術之一。
醴陵釉下五彩瓷最開始的創燒時間是秦漢,在唐宋時期開始發展,到了清朝達到了巔峰,成為瓷器史上非常重要的存在。在新中國成立之后,醴陵釉下五彩瓷成為國賓禮品和國家領導人的日常用瓷,因而也被稱為是國瓷。
醴陵釉下五彩瓷最大的特點就是淡、雅,它是青花、釉里紅的集成者,也是千百年來唯一突破釉下單一色彩的存在,甚至要比青花、釉里紅都盛行,也讓釉下彩瓷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
醴陵釉下五彩瓷的瓷質非常好,不僅耐酸堿,而且沒有毒,耐磨性能也很好,不褪色,歷久彌新,因而也備受世人的喜愛。在繪畫風格方面,醴陵釉下五彩瓷秉承雅俗共賞的特點,不僅色彩斑斕,且晶瑩剔透,能夠最大限度的展現出山水畫的質感和意境,再加上光滑度高,飽和度好,因此,醴陵釉下五彩瓷更具有靈性,也更加精美。
在繪畫題材方面,醴陵釉下五彩瓷非常豐富,且不拘一格,無論是花鳥、山水還是草蟲、人物走獸,亦或者是書法、圖案等,都有,裝飾手法也是多樣化。不過,在眾多的裝飾手法中,最突出的還是雙勾分水法,這種方法是讓醴陵釉下五彩瓷紋飾更美的原因之一。再加上畫工技巧和經驗,讓整個醴陵釉下五彩瓷看起來更加漂亮。
在紋理的處理方面,大師們的獨特手法不僅讓整個瓷器看起來更加艷麗,且給人以大氣之感,五彩絢爛的色彩中帶有幾分恬靜,造型、紋飾的多變也讓醴陵釉下五彩瓷既能作為日常用瓷,也能成為華麗的裝飾品。
正是因為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多樣化,才讓它與大眾審美接軌,也讓它滿足了不同消費階層的需求,喜好。它既可以清雅,又可以古樸,既有可愛的造型,又有淡雅的樣式,真可謂淡妝濃抹,無不相宜。
醴陵釉下五彩瓷因為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因而經常被選做國禮或者是國家用瓷,有的甚至遠銷海外,為促進國家之間的經濟、文化發展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2008年,醴陵釉下五彩瓷燒制技藝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也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增添了不少的光彩。
淺談醴陵釉下五彩瓷收藏
中國是一個神秘而古老的東方古國,瓷器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醴陵瓷產自江南地區,帶著江南婉約而迷離的氣息。釉下五彩瓷的原產地正是醴陵,醴陵釉下五彩瓷器在全世界都享有盛譽。從東漢時期,醴陵就已經出現了陶器制作工坊。到了清代雍正時期,醴陵正式才開始生產粗瓷。到了清末民初的時候,醴陵的瓷器燒造發展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制作工藝非常繁雜,它的藝術價值注定不可小覷。制作醴陵釉下五彩瓷首先采用上等瓷泥,在醴陵瓷器的成型階段,只有真正有功夫的老匠人才能將醴陵瓷器的器型拿捏到位。醴陵瓷器所采用的的彩繪色料源于釉原料、稀土和有色金屬礦物質,一些顏料中不乏黃金一類的珍稀金屬。因為需要直接在毛坯上描繪紋飾,醴陵釉下五彩瓷對畫工的要求也非常高,只有技藝出色的畫工才能完美地將色料呈現在胎釉上面。一件瓷體一旦放入窯內,就意味著要經受一千三百多攝氏度的高溫的考驗,而且必須一次性燒成,再加上各種因素的影響,成功燒制醴陵瓷器的幾率比較低,只有不及百分之七十。
醴陵釉下五彩瓷品相精美、經久耐用,能夠同時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和生活需求。用來收藏或者使用,都是不錯的選擇。醴陵釉下五彩瓷和那些看似高不可攀的古瓷不大一樣,它是大多數玩家都能買得起的收藏品。醴陵瓷器生產年份距今較近,問世到現在僅僅只有一百余年時間。得益于現如今發達的科技水平以及良好的經濟形勢,醴陵瓷器的生產量很大,并且古代瓷器的存世量是有限的,而醴陵瓷器收藏并無門檻,只要您向商家定做,就可以得到稱心如意的現代醴陵瓷器,它是人人可收人人可藏的一個收藏品種。
那什么樣醴陵釉下五彩瓷值得我們收藏呢?筆者在這里為大家總結了一下,值得收藏的醴陵釉下五彩瓷主要看以下幾點:1.大師所作醴陵釉下五彩瓷有價值;2.品相完好的醴陵釉下五彩瓷有價值;3.瓷胎原料珍稀的醴陵釉下五彩瓷有價值;4.圖案精美的醴陵釉下五彩瓷有價值;5.手工制作的醴陵釉下五彩瓷有價值。
黃永平:醴陵釉下五彩瓷的文化使者
黃永平,1958年生于湖南醴陵,高級工藝美術師,國家非遺醴陵釉下五彩瓷燒制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湖南省工藝美術大師,湖南省陶瓷藝術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工藝美術協會中青年人才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陶瓷工業協會陶瓷藝術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陶瓷工業協會陶瓷藝術大師聯盟副秘書長,中國工藝美術館專家組成員,湖南省工藝美術協會副理事長,湖南省陶瓷行業協會副理事長,湖南湘瓷藝術學院副院長,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兼職教授,醴陵市陶瓷煙花職業學校陶瓷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湖南省高職評委,株洲市核心專家,株洲市第三批學術、技術帶頭人,醴陵市瓷藝堂有限責任公司藝術總監。
1977年就讀醴陵師范學校美術班,1983年入湖南省醴陵陶瓷研究所師從瓷藝家羅景炘先生。曾進修于學院,2010年度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訪問學者。長期從事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創作、研究與文化傳播,尤其對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傳統工藝和技法研究頗深,對恢復醴陵傳統釉下綠彩工藝作出了杰出貢獻,釉下綠彩工藝獲國家技術發明專利。作品榮獲國家級金獎7個、銀獎2個,省級金獎2個。多次承擔黨和國家領導人出訪禮品瓷的設計制作任務。2011年赴日本、臺灣進行陶瓷文化講學交流。個人作品專集有《五彩流韻——黃永平陶瓷藝術》、《清新雅韻釉下綠彩瓷》,出版有理論專著《中華文脈·中國陶瓷藝術——釉下五彩瓷》,《中國當代陶瓷藝術大系——醴陵卷》編委,《中國工藝美術全集——湖南工藝陶瓷卷》執行主編。
一次上色,瓷泥便有了斑斕的形態。
一次涅槃,瓷泥便有了靈動的生命。
醴陵釉下五彩瓷,因五彩繽紛的色調,優美清新的藝術風格,精致巧妙的工藝技法,堪稱“世界一絕”。2008年,醴陵釉下五彩瓷燒制技藝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今年6月13日,正值我國第10個“文化遺產日”。由湖南省文化廳主辦、湖南省群眾藝術館、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湖南省工藝美術協會、湖南省陶瓷行業協會、湖南省工藝美術職業學院、醴陵市瓷藝堂有限責任公司協辦的“金獎百年,五彩流韻——黃永平陶瓷藝術作品展”將于2015年6月19日-21日在省群眾藝術館隆重舉行,屆時黃永平150多件精美之作盡現眼前,給全省人民帶來一場“醴陵釉下五彩瓷”精神盛宴。
作為醴陵釉下五彩瓷燒制技藝唯一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黃永平說,“我與瓷有緣,我隨瓷長大。在與陶瓷結緣的30余年里,我深感責任重大。”無論是對醴陵釉下五彩傳統工藝的傳承與發揚,還是對釉下五彩瓷文化的研究與傳播,黃永平與其說是一名醴陵釉下五彩瓷的探索者,更是一名醴陵釉下五彩的文化使者,他把醴陵釉下五彩瓷當做自己的事業,投入了全部的精力。
傳承,讓釉下綠彩重見天日
湖南醴陵,吳楚古邑,湘東門戶,乃中國陶瓷歷史文化名城。
醴陵釉下五彩瓷因其燒制工藝獨特,制作精美,素有“薄如紙、白如玉、明如鏡、聲如磬”的美譽,并具有“無鉛毒、耐酸堿、耐磨損、永不褪色”的特點,被譽為“東方陶瓷藝術的高峰”,成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釉下綠彩瓷作為醴陵傳統釉下五彩瓷裝飾形式之一,不僅有醴陵釉下多彩相同的燒制工藝與精致巧妙的裝飾技法,更具有清新雅麗、溫潤玉潔、恬靜素美的藝術特色。民國初期,釉下綠彩是醴陵釉下彩中獨具特色的釉下彩裝飾,傳統釉下綠彩大多采用進口色料,新中國成立后,醴陵恢復了釉下五彩這一傳統工藝,但由于顏料和制瓷工藝的改革,釉下綠彩這一傳統裝飾藝術逐漸失傳斷線,這讓黃永平感到十分痛心!
為全面繼承醴陵釉下五彩傳統工藝,挖掘失傳斷線工藝技術,再現傳統釉下綠彩裝飾藝術的獨特魅力,黃永平經過近十年的潛心研究,通過上百次的反復試驗,成功研制出高溫釉下傳統綠彩顏料,已申報國家發明專利。同時,用自己研制的綠彩顏料和傳統技法創作了一批別開生面的作品,再現釉下綠彩在陶瓷裝飾中清新素美的藝術特色,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與支持。
除了釉下綠彩,黃永平還挽救了釉下刷彩及噴彩工藝。釉下刷彩和釉下噴彩是醴陵釉下五彩重要的傳統技法,由于這一技法工藝復雜,技術難度高,以及后來生產工藝技術的改革,這一工藝技法的傳承沒有形成穩固的技術基礎,只有一部分日用瓷用上這一工藝,自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醴陵釉下刷彩和噴彩工藝逐漸短線失傳。黃永平近幾年開始對這一傳統工藝進行研究和實踐,查閱很多相關歷史資料,收藏傳統刷彩裝飾瓷標本,走訪醴陵老藝人,并用傳統刷彩和噴彩技法創作了《映日荷花》等杰出的作品,不遺余力地恢復和挽救醴陵釉下五彩傳統技藝。
“陶瓷藝術講究形質俱佳,形顯于外,質隱于內;形為枝,質為心。技與心的完美結合,才會有美妙的陶瓷作品產生。”黃永平在陶瓷的表現技法上有著獨到的見解。黃永平對陶瓷制作各個工藝環節都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有扎實的美術功底,擅長書畫與篆刻,同時還有較高的文學藝術造詣,他巧妙地將詩、書、畫、印等傳統的中國文化元素與釉下五彩傳統工藝與技法相結合,使其作品具有獨特的韻味:既具有傳統特色,又富有現代裝飾美感。他的作品多次獲得國家級工藝美術金銀獎,眾多作品被首都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外國領導人等單位和個人收藏,多次承擔國家領導人出訪禮品陶瓷的設計和制作工作。
傳播,化身釉下彩瓷文化使者
作為釉下五彩的發源地,在醴陵這塊鋪滿藝術元素的土地上,催生出一批批藝術大家,生于斯養于斯的黃永平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以“繼承釉下彩瓷之先緒,弘揚陶藝文化之流風”為己任,黃永平既是一位勤奮的創作者,又是一位治學嚴謹的研究者,更是一位學者型的陶瓷藝術家。他不但是釉下五彩瓷燒制技藝的傳承者,也是釉下五彩傳統工藝技法的研究者,還是醴陵釉下五彩瓷文化的傳播使者。
“如今的醴陵陶瓷行業,并不缺少創作者,而是缺少潛心鉆研理論的陶瓷工藝美術師。”作為學者型的陶瓷藝術家,黃永平在大量創作的同時,長期堅持對醴陵釉下五彩瓷的理論研究和經驗總結,致力于醴陵陶瓷文化的研究與傳播,經常撰寫專業論著。與醴陵陶瓷地理標志保護辦公室合編《醴陵釉下五彩瓷技術操作規程》,主編《中國工藝美術全集》中的《湖南工藝陶瓷卷》,將醴陵陶瓷文化系統地展現在世人面前。2013年,黃永平出版個人專著《中華文脈·中國陶瓷藝術——醴陵釉下五彩瓷》,標志著醴陵釉下五彩綜合性理論書籍實現“零”的突破。
對于黃永平來說,藝術創作之外的文化交流亦十分重要。黃永平不僅在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還在醴陵陶瓷煙花職業學校等多所學校授課講學,曾是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訪問學者,還多次赴日本、臺灣進行醴陵釉下五彩瓷交流講學,立志將具有濃厚文化底蘊的醴陵陶瓷藝術推出國門、走向世界。
創新,把釉下五彩瓷藝發揚光大
創新是藝術的靈魂,唯有創新才能使藝術形象具有生命力。
黃永平在藝術創作中,始終將目光投向大自然,從中獲取廣泛的創作題材,像眾多的藝術家一樣,他崇尚道法自然、師古不泥,在繼承傳統的同時不斷創新,不斷研究新材料、新配方、新工藝,力圖將釉下五彩瓷做好做精。對“毛瓷”配方的再創造便是一次成功的嘗試。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湖南省陶瓷研究所采用懷化洪江的一種特有高嶺土(俗稱:大球泥)與其他陶瓷原料配比燒制醴陵釉下五彩瓷。由于其瓷質白度和光澤度高,透明度強,質感溫潤,受到社會廣泛稱贊。用這一配方生產的釉下五彩瓷先后成為毛澤東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用瓷,以及首都十大建筑主要接待用瓷和人民大會堂國宴瓷。因而醴陵瓷素有“毛瓷”與“國瓷”之譽。
進入本世紀,隨著“大球泥”早已枯竭,其他原料的變異,生產加工技術和設備的更加先進,再用原有“毛瓷”配方生產釉下五彩瓷已經不夠現實。
然而,黃永平追求“毛瓷”的卓越品質,探索“大球泥”新的配方和工藝技術的努力一直在堅持,他以一種匠人精神決心把陶瓷做精做好。近幾年,黃永平與長沙大球泥瓷藝有限公司合作,利用該公司珍藏的大球泥原料,根據多年生產實踐,配制一種以大球泥為主要原料的高溫瓷配方,無論從生產工藝,瓷質外觀,理化性能,均達到或超過原有大球泥配方產品效果。
黃永平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大膽創新,以文化理念經營醴陵釉下彩瓷,不斷地在歷史的釉光和現實的創新中徜徉和穿梭。
釉下本高潔,質潤還靜雅;大千瓷世界,探索無邊涯。如今已是湖南省工藝美術大師的黃永平卻未曾停下學習的步伐,他虛心跟隨中國美術學院胡進曦老師學習花鳥畫,同時還在中國書法家協會培訓中心李雙陽老師的高級研究班中學習書法,不斷吸收新的營養,補充自己的知識。“藝海無涯,學無止境。”這是黃永平時常掛在嘴邊的話,他也是這樣做的。他以此勉勵自己在藝術實踐中刻苦學習、不斷攀登。
醴陵釉下五彩瓷器雜談
通過現代科技證明制作瓷器所使用的色料多少都帶一些毒素,制瓷工匠們可以選用釉下五彩工藝,也就是用一層釉把色料蓋上,相當于用玻璃罩上了一個色彩。如此一來這些毒素就不會散發出來了,制成了符合國際環保標準的陶瓷,這些陶瓷是永不變色,只要不將它摔碎,就算用水擦洗無數次,它的顏色也會始終如一。
醴陵釉下五彩瓷器問世之后,參加了幾次大的活動,其中有武漢的勸業會、意大利的博覽會......最重要的一次是在一九零七年的時候,熊希齡親自把醴陵釉下五彩瓷器送到了皇宮,得到了女強人慈禧太后的青睞,于是清政府就撥了一批銀兩獎勵醴陵釉下五彩瓷器,這樣一來醴瓷進入了宮廷,成為了官窯。緊接著醴陵釉下五彩瓷器又參加了巴拿馬的國際博覽會,在國際博覽會上和茅臺酒一起獲得了巴拿馬金獎,這是一個國際獎項,意味著醴陵釉下五彩瓷器在國際上也成為了一流的產品,醴陵釉下五彩瓷器既進入了皇宮,又進入了國際,在當時就有了非常高的價值。現如今像宣統元年、宣統二年、宣統三年的那些品相完好的醴陵釉下五彩瓷器的存世量非常少,開價就已經高達上千萬了,這是醴陵釉下五彩創建之后的一個高峰。
醴陵釉下五彩在解放以后,就也是一九五八年,第一次為毛澤東主席做勝利杯。一直到了一九六四年和一九六五年,周恩來總理在北京專門請了幾位專家到醴陵為人民大會堂做一批專用瓷,醴陵通過了幾個月的努力設計,最后交由周恩來總理敲定圖案。人民大會堂的所有瓷器,包括茶具、餐具、煙具、酒具等,清一色地定的醴陵瓷器,根據史料記載,公雞二十多萬件。到了一九七一年,醴陵瓷器第一次給毛澤東主席燒制了毛主席專用瓷。在一九七四年,毛澤東主席在湖南住的112天,湖南專門為毛主席一套醴陵釉下五彩四季畫的飯碗,此套瓷器現在已經成為了是收藏界的熱點,這也是醴陵釉下五彩瓷器的第二個高峰。在一九七一年,我們國家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地位,在這個時候給聯合國做了一整套醴陵瓷器,專門定制的蝴蝶款。
中國古瓷器研究所的一位秘書長曾經將醴陵五彩瓷和宋代汝官窯相提并論,要知道宋代汝窯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首,由此可見湖南醴陵釉下五彩瓷器在中國瓷器中的地位非常高。
釉下五彩瓷茶具與其特性
飲茶是中國的一種傳統文化,發于神農,興于唐朝。中國茶文化糅合了儒、道、佛諸派思想,獨成一體,是中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瓷器與飲茶文化一樣,是歷史文明長河中璀璨的明珠。當兩者碰撞在一起時,交織出的是震撼心神的美。
飲茶離不開茶具這個載體,精美的茶具也可以增添飲茶的趣味。那么如何正確選用茶具呢?選擇茶具的前提是熟悉茶具的功能和特性。現在常用的各類茶具中以瓷器茶具和陶器茶具最多,其次是玻璃茶具。
瓷器茶具傳熱不快,保溫適中,與茶不會發生化學反應,沏茶能獲得較好的色、香、味,而且造型美觀,裝飾精巧,具有藝術欣賞價值。陶器茶具造型雅致,色澤古樸,特別是宜興紫砂為陶中珍品,用來沏茶,香味醇和,湯色澄清,保溫性好。透明的玻璃杯可觀賞到茶的優美姿態,能充分展現茶葉的形與色,品味茶香滋味,因而適合芽葉優美的茶葉沖泡。
此外,茶具的選用還須注意到幾個需要。順應茶的需要,因為每種茶葉都有自己獨特的品質特征,所選茶具的色澤、質感要與所泡茶也的特質相互協調。順應人的需要,在不影響茶的色、香、味、形之美的前提下,茶具的搭配選用要考慮到人的因素。順應藝的需要,不同類型的差異展示,對茶具組合有不同的要求。如宮廷茶藝要求盡顯華貴的茶具,文士茶藝要求典雅的茶具,宗教茶藝要求形式莊嚴的茶具,民俗茶藝要求本色質樸的茶具。
釉下五彩茶具其選料精細、做工考究、胎質堅細、玲瓏剔透、釉面光滑、晶瑩潤澤。有一種玉石般的感覺, 是既有品位又有收藏價值的瓷器。而且,釉下五彩瓷無鉛毒,耐酸堿、耐磨損,永不褪色,是健康、精美的茶具的首選。
陶瓷知識頻道為陶瓷網重要內容組成部分,我們精選的《陶瓷文化:釉下五彩瓷鑒賞方式》內容由編輯撰寫而成,希望您對我們的《陶瓷文化:釉下五彩瓷鑒賞方式》一文感到滿意,如需瀏覽更多專題請訪問:五彩瓷器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