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el id="stmcj"><s id="stmcj"><wbr id="stmcj"></wbr></s></label>

          1. 唐詩:牧童詞鑒賞

            古往今來的墨客寫下的詩詞是我們寶貴的文化遺產,詩詞上面的知識猶如廣闊的海洋,無窮無盡,有哪里詩詞是應該摘抄下來的?閱讀完《{唐詩:牧童詞鑒賞》一文你會有所收獲的。

            摘要

            全詩十句,是一幅絕妙的牧牛圖。前八句生動曲折地描繪了牧場的環境背景、牧童的心理活動和牛的動態,情趣盎然。然而詩的主題并不在此;直到最后兩句,我們才能看出詩人用意之所在。從前面八句轉入最后兩句,如信手拈來,用筆十分自然;寓尖銳諷刺于輕松調侃之中,用意又是多么的明快而深刻!

            [唐]張籍

            遠牧牛,繞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饑鳥啄牛背,令我不得戲垅頭。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犢時向蘆中鳴。

            隔堤吹葉應同伴,還鼓長鞭三四聲。

            “牛牛食草莫相觸,官司家截爾頭上角!”

            牧童詞

            小編推薦

            唐詩:秋詞 劉禹錫鑒賞


            摘要

            《秋詞二首》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組詩作品。兩首詩的可貴,在于詩人對秋天和秋色的感受與眾不同,一反過去文人悲秋的傳統,贊頌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黃鶴直沖云霄的描寫,表現了作者奮發進取的豪情和豁達樂觀的情懷。

            秋詞 劉禹錫

            [作者]劉禹錫 [朝代]唐

            秋詞二首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其二

            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

            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人狂.

            唐詩:溫庭筠詞解析


            摘要

            溫庭筠(約812年-約866年),本名岐,藝名庭筠,字飛卿,男,漢族,唐代并州祁縣(今山西省晉中市祁縣)人,晚唐時期詩人、詞人。唐初宰相溫彥博之后裔。出生于沒落貴族家庭,富有天賦,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有“溫八叉”之稱。

            菩薩蠻·寶函鈿雀金鸚鵬

            [唐]溫庭筠

            寶函鈿雀金鸚鵬,

            沉香閽上吳山碧。

            楊柳又如絲,

            驛橋春雨時。

            畫樓音信斷,

            芳草江南岸。

            鸞鏡與花枝,

            此情誰得知。

            溫庭筠詞

            【注釋】:

            此首,起句寫入妝飾之美,次句寫人登臨所見春山之美,亦“泰日凝妝上翠樓”之起法。“楊柳”兩句承上,寫春水之美,仿佛畫境。曉來登高騁望,觸目春山春水,又不能已于興咸。一“又”字,傳驚嘆之神,且見相別之久,相憶之深。換頭,說明人去信斷。末兩句,自傷苦憶之情,無人得知。以美艷加花之人,而

            獨處凄寂,其幽怨深矣。“此情”句,千回百轉,哀思洋溢。

            溫庭筠(約812年-約866年),本名岐,藝名庭筠,字飛卿,男,漢族,唐代并州祁縣(今山西省晉中市祁縣)人,晚唐時期詩人、詞人。唐初宰相溫彥博之后裔。出生于沒落貴族家庭,富有天賦,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有“溫八叉”之稱。

            唐詩:新嫁娘詞詳細解釋


            ?本文的大意:新婚三天來到廚房,洗手親自來作羹湯。不知婆婆什么口味,做好先讓小姑品嘗。

            新嫁娘詞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

            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宋詞:辛棄疾的詞鑒賞


            摘要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墻鎮四鳳閘村)人。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宋]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辛棄疾的詞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貍祠下,

            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注釋】:

            ①作于開禧元年(1205),時在鎮江知府任上。按:嘉泰四年(1204)正月,稼軒在會稽奉詔晉京,隨即改調鎮江知府。稼軒于三月到任后,立即投入緊張的備戰工作。京口:即今江蘇鎮江。北固亭:在鎮江城北北固山上。北固山下臨長江,回嶺絕壁,形勢險固。晉蔡謨筑樓山上,名北固樓,亦稱北固亭。此詞起筆頗似東坡《大江東去》。然坡詞慷慨其外,超曠其內,猶詩人之詞;辛詞則臨戰請纓,全然沉郁悲壯,確乎英雄之詞。詞雖通篇用事,然不惟本地風光人物,用來貼切,且善將故實融于生動的描敘之中,更手法多變:或從無覓處立意,或從有跡處落筆,或明用,或暗用,或插入,或自況,故讀來渾不覺枯澀乏味。

            ②“千古”三句:謂千古江山依舊,但英雄如孫仲謀輩已無處尋覓。孫仲謀:三國時吳國國主孫權字仲謀。他承父兄基業,曾建都于京口,后遷都建康,仍以京口為重鎮,稱霸江東,北拒曹操,為一代風流人物。

            ③“舞榭”三句:謂昔日種種歌舞豪華和英雄業績,俱被歷史的風雨吹洗一盡。舞榭歌臺:即歌舞樓臺。榭(xiè謝):建在高臺上的敞屋。風流:指孫權創業時的雄風壯采。

            ④“斜陽”三句:人謂斜陽照處,這平凡而荒涼之地,當年劉裕曾經住過。尋常巷陌:普通的小街小巷。寄奴:南朝宋武帝劉裕小字寄奴。劉裕先祖隨晉室南渡,世居京口。劉裕即于京口起事,率兵北伐,一度收復中原大片國土,又削平內戰,取晉而稱帝,成就一代霸業。

            ⑤“想當年”三句:言劉裕當年兩度揮戈,北伐南燕、后秦時,有氣吞萬里之勢。

            ⑥“元嘉”三句:言劉義隆草率北伐,意僥幸一戰成功,結果大敗而回。按:稼軒一生既積極主戰,更強調積極備戰。這里借古喻今,警告主戰權臣韓侂胄。但韓未納辛言,倉促出兵,導致開禧二年(1206)的北伐敗績和開禧三年(1207)的宋金和議。元嘉:宋文帝劉義隆(武帝劉裕之子)的年號。時北方已由拓拔氏統一,建立北魏王朝。元嘉二十七年(450),文帝命王玄謨北伐。由于準備不足,又冒險貪功,敗歸。草草:草率從事。封狼居胥:漢將霍去病追擊匈奴,至狼居胥(在今內蒙古自治區西北部)封山而還。封:筑臺祭天。按:此即指宋文帝北伐事。《宋書·王玄謨傳》載文帝謂殷景仁語:“聞玄謨陳說(指陳說北伐之策),使人有封狼居胥意。”贏得:只落得。倉皇北顧:宋文帝北伐失敗后,北魏太武帝拓拔燾乘勝追至長江邊,揚言欲渡江。宋文帝登樓北望,深悔不已(見《南史·宋文帝紀》)。再者,據《宋書·索虜傳》,早在元嘉八年(431),宋文帝因滑臺失守,就寫過“北顧涕交流”的詩句。

            ⑦四十三年:稼軒于紹興三十二年(1162)奉表南渡,至開禧元年(1205)京口任上,正是四十三年。烽火揚州路:自紹興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以來,揚州一帶烽火不斷。路:宋時行政區域以“路”劃分,揚州屬淮南東路,并是這一路的首府。

            ⑧“可堪”三句:四十三年來的往事不堪回首,今天對岸佛貍祠下,竟然響起一片祭祀的鼓聲。意謂人們茍安太平,抗金意志衰退。佛貍祠:北魏太武帝拓拔燾小字佛貍。元嘉二十七年,他追擊宋軍至長江北岸瓜步山(今江蘇六合縣東南),并建行宮,后即于此建佛貍祠。神鴉社鼓:祭神時鼓聲震天,烏鴉聞聲而來爭食祭品。

            ⑨“憑誰問”三句:以廉頗自況,謂老去雄心猶在,卻得不到朝廷的重視。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廉頗,趙國名將,晚年遭人讒害而出奔魏國。后趙王欲起用廉頗,先遣使者詢其健壯與否。廉頗當面一飯斗米肉十斤,并披甲上馬,以示尚能作戰。但使臣受賄而謊報趙王說:“與臣坐頃之,三遺矢(大便三次)矣。”趙王遂罷。(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宋詞:柳永詞集鑒賞


            摘要

            柳永(約984年—約1053年),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稱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

            雨霖鈴·寒蟬凄切

            [宋]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好景一作:美景)

            柳永詞集

            【注釋】

            ①凄切:凄涼急促。

            ②都門:指汴京。帳飲:設帳置酒宴送行。

            ③凝噎:喉嚨哽塞,欲語不出的樣子。

            ④經年:年復一年。

            ⑤風情:風流情意。

            【評解】

            柳永仕途失意,四處飄泊。這首詞就是他離汴京、前往浙江時“留別所歡”的作品。

            詞以悲秋景色為襯托,抒寫與所歡難以割舍的離情。上片寫送別的情景,深刻而細致地

            表現話別的場面。下片寫設想中的別后情景,表現了雙方深摯的感情。全詞如行云流水,

            寫盡了人間離愁別恨。詞人以白描手法寫景、狀物、敘事、抒情。感情真摯,詞風哀婉。

            【集評】

            李攀龍《草堂詩余雋》:“千里煙波”,惜別之情已騁;“千種風情”,相期之愿

            又賒。真所謂善傳神者。

            賀裳《皺水軒詞筌》:柳屯田“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自是古今俊

            句。

            周濟《宋四家詞選》:清真詞多從耆卿奪胎,思力沉摯處,往往出藍。然耆卿秀淡

            幽艷,是不可及。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寫別情,盡情展衍,備足無余,渾厚綿密,兼而有之。

            宋于庭謂柳詞多“精金粹玉”,殆謂此類。詞末余恨無窮,余味不盡。

            俞文豹《吹劍錄》: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

            唐詩:劉禹錫 春詞詳細解釋


            摘要

            這首詩的結尾出人意料,詩人剪取了一個偶然的鏡頭一“蜻蜓飛上玉搔頭”。蜻蜓無心人有恨,蜻蜓閑飛,正見女主人公之孤凄。它洗練而巧妙地描繪了這位青年女子在春光爛漫之中的冷寂孤凄的境遇,新穎而富有韻味,真可謂結得有“神”。

            《春詞》(唐代劉禹錫詩)即《和樂天春詞》。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為友人白居易的《春詞》創作的一首和詩,被選入《唐詩三百首》。這首宮怨詩,描寫一女子被幽閉閨閣的惆悵心緒。詩以簡潔的筆觸寫出花容月貌與動人春色俱被困閉的情景,對比中顯出強烈的震撼效果。寫宮女形象,豐韻多姿,嫵媚動人;寫孤凄幽怨,委婉含情。

            劉禹錫 春詞

            和樂天春詞⑴

            新妝宜面下朱樓⑵,深鎖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數花朵,蜻蜓飛上玉搔頭⑶。

            注釋

            ⑴春詞:春怨之詞。“春詞”為白居易原詩題目。

            ⑵宜面:脂粉和臉色很勻稱。一作“粉面”。朱樓:髹以紅漆的樓房,多指富貴女子的居所。

            ⑶蜻蜓:暗指頭上之香。玉搔頭:玉簪,可用來搔頭,故稱。

            翻譯

            濃妝艷抹打扮一新下紅樓,深深庭院春光雖好只添愁。

            走到庭中查數新開的花朵,蜻蜓有情飛到了玉簪上頭。

            賞析

            白居易,字樂天,詩題中“樂天”即指白居易。這首詩的標題寫得很清楚,它是和白居易《春詞》一詩的。劉禹錫的與詩與白居易的《春詞》一樣,也寫閨中女子之愁,然而卻寫得更為婉曲新穎。

            首句“新妝宜面下朱樓”是寫人物的裝扮和動作,同時也把人物的心情點了出來。詩中女主人公梳妝一新,急忙下樓。“宜面”二字,是說脂粉涂抹得與容顏相宜,給人一種勻稱和諧的美感,表明女主人公妝扮得十分認真、講究。但從這句話看去,主人公不僅沒有愁,而且似乎還有幾分喜色。

            “深鎖春光一院愁”,下得樓來,卻是鶯歌蝶舞,柳綠花紅。然而庭院深深,院門緊鎖,獨自一人,更是寂寞,于是滿目生愁。這一句詩“愁”字是本詩的詩眼。

            三、四兩句是進一步寫足了“愁”。新妝宜面下樓來,可是卻惹得無端煩惱上心頭,這急劇變化的痛苦心情,使她無心賞春景,只好用“數花朵”來遣愁散悶,打發這大好春光。“蜻蜓飛上玉搔頭”是精彩的一筆,含蓄地刻畫出女主人公沉浸在痛苦中的凝神佇立的情態,而且也意味著她的處境也好像和這庭院中的春花一樣,寂寞深鎖,無人賞識,只能引來無知的蜻蜓。真是花亦似人,人亦如花,都是空付春光。于是就自然而含蓄地弓I出了人愁花愁一院愁的主題。

            這首詩的結尾出人意料,詩人剪取了一個偶然的鏡頭一“蜻蜓飛上玉搔頭”。蜻蜓無心人有恨,蜻蜓閑飛,正見女主人公之孤凄。它洗練而巧妙地描繪了這位青年女子在春光爛漫之中的冷寂孤凄的境遇,新穎而富有韻味,真可謂結得有“神”。

            唐詩:溫庭筠的詞詳細解釋


            摘要

            溫庭筠(約812年-約866年),本名岐,藝名庭筠,字飛卿,男,漢族,唐代并州祁縣(今山西省晉中市祁縣)人,晚唐時期詩人、詞人。唐初宰相溫彥博之后裔。出生于沒落貴族家庭,富有天賦,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有“溫八叉”之稱。

            菩薩蠻·寶函鈿雀金鸚鵬

            [唐]溫庭筠

            寶函鈿雀金鸚鵬,

            沉香閽上吳山碧。

            楊柳又如絲,

            驛橋春雨時。

            畫樓音信斷,

            芳草江南岸。

            鸞鏡與花枝,

            此情誰得知。

            溫庭筠的詞

            【注釋】:

            此首,起句寫入妝飾之美,次句寫人登臨所見春山之美,亦“泰日凝妝上翠樓”之起法。“楊柳”兩句承上,寫春水之美,仿佛畫境。曉來登高騁望,觸目春山春水,又不能已于興咸。一“又”字,傳驚嘆之神,且見相別之久,相憶之深。換頭,說明人去信斷。末兩句,自傷苦憶之情,無人得知。以美艷加花之人,而

            獨處凄寂,其幽怨深矣。“此情”句,千回百轉,哀思洋溢。

            溫庭筠(約812年-約866年),本名岐,藝名庭筠,字飛卿,男,漢族,唐代并州祁縣(今山西省晉中市祁縣)人,晚唐時期詩人、詞人。唐初宰相溫彥博之后裔。出生于沒落貴族家庭,富有天賦,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有“溫八叉”之稱。

            唐詩:涼州詞王翰詳細解釋


            摘要

            本詩語言明快,節奏跳動跌宕,反映出來的是奔放、昂揚的情緒,給人以獨特的藝術享受。千百年來,這首詩一直被人們傳誦。

            《涼州詞》是涼州歌的唱詞,不是詩題,是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調名。這是王翰的詩作,被選入《唐詩三百首》。此詩是詠邊塞情景之名篇。全詩寫艱苦荒涼的邊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出征前人們開懷痛飲、盡情酣醉的場面。全詩語言明快,情緒熱烈奔放,充滿慷慨豪爽、超脫瀟灑的樂觀精神,給人以昂揚向上的感受。

            涼州詞王翰

            原文

            涼州詞①

            葡萄美酒夜光杯②,

            欲③飲琵琶④馬上催⑤。

            醉臥沙場⑥君⑦莫笑,

            古來征戰⑧幾人回?

            注釋

            ①涼州詞:唐樂府名,屬《近代曲辭》,是《涼州曲》的唱詞,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調名。涼州詞:王翰寫有《涼州詞》兩首,慷慨悲壯,廣為流傳。而這首《涼州詞》被明代王世貞推為唐代七絕的壓卷之作。

            ②夜光杯: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明。它和葡萄酒都是西北地區的特產。這里指精美的酒杯。

            ③欲:將要。

            ④琵琶:這里指作戰時用來發出號角的聲音時用的。

            ⑤催:催人出征。

            ⑥沙場:平坦空曠的沙地,古時多指戰場。

            ⑦君:你。

            ⑧征戰:打仗。

            翻譯

            精致的酒杯中斟滿殷紅的葡萄美酒,將要開懷暢飲之時,忽然,琵琶聲馬上傳來催人出征的消息。如果醉倒在沙場上,請你不要見笑,從古至今征戰的人有幾個是活著回來的?

            賞析

            這首詩以奔放的熱情成功地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塞上軍旅宴飲圖。首句“葡萄美酒夜光杯”,詩人以飽滿的激情,濃墨重彩地為我們書寫了軍旅宴會的熱烈氣氛。“葡萄美酒”是西域的特產,“夜光杯”指寶杯。在一個宴會上能用如此寶杯進酒,很容易令人聯想到這次宴會可能是戰斗勝利后的祝捷筵宴,美酒寶杯也可能是戰利品。本句從具有邊塞風味的葡萄酒和酒具方面鋪排了宴會的無比隆重,極言宴飲的奢華。

            次句“欲飲琵琶馬上催”,從音樂的角度渲染了宴會的熱鬧非凡。正當大家即將暢飲之時,忽然,由馬上傳來了美妙的琵琶彈奏聲,那歡快的旋律,仿佛是在催人快快舉杯,開懷暢飲。在西域,胡人有在馬背上彈奏琵琶的風俗,所以這一句用具有地域特色的習俗寫出了宴會的熱鬧。

            三、四句“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是酒宴上的勸酒之辭。“葡萄美酒”在“夜光杯”的映照下,已經醉人心扉,在悠揚的琵琶樂曲聲中,宴會上杯觥交錯,當酒酣欲醉之時,有人不想再喝了,怕醉倒沙場傳出笑話,于是性情豪放者就大聲地嚷道:“我們這些人死都不怕,還怕幾杯酒嗎?今天,就是醉倒沙場也值得。”這兩句將邊疆戰士的豪邁之氣表達得淋漓盡致。

            本詩語言明快,節奏跳動跌宕,反映出來的是奔放、昂揚的情緒,給人以獨特的藝術享受。千百年來,這首詩一直被人們傳誦。

            唐詩:三五七言/秋風詞賞識


            摘要

            這首詞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風,秋月,落月,寒鴉,烘托出悲涼的氛圍,加上詩人奇麗的想象和對自己內心的完美刻畫讓整首詩顯的凄婉動人。

            三五七言/秋風詞

            唐代:李白

            秋風清,秋月明,

            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

            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

            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

            唐詩: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解析


            摘要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暫且尋問一下哪里有小酒店呢?牧童將手一指,順著手指望去就看到了隱約的紅杏梢頭挑出一個酒簾來。讀者隨著詩句欣賞了那“牧童指路”的優美“畫面”,同時也就隱隱聽到了答話的“音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出處

            唐?杜牧《清明》

            原文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注釋

            杏花村:隱于美麗的杏花深處的村莊。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賞析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暫且尋問一下哪里有小酒店呢?牧童將手一指,順著手指望去就看到了隱約的紅杏梢頭挑出一個酒簾來。讀者隨著詩句欣賞了那“牧童指路”的優美“畫面”,同時也就隱隱聽到了答話的“音樂”。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后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最終官居中書舍人。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大杜“。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

            相關推薦
            最新更新
            凯时ag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