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詩詞是中小學語文的必備功課,學習正確的方法能夠讓我們快速學習詩詞,哪里有好的課外詩詞欣賞?2022年最新詩詞鑒賞范文《{宋詞:宮詞賞識》帶給大家!
摘要
前二句寫聽到玉樓笙歌笑語;后二句寫宮人鎖閉幽宮的孤凄冷落。如此相形比做,即使不言怨情,而怨情早已顯露。詩筆觸細膩精致,純用客觀描寫,更顯得意韻深遠。
《宮詞》是唐代詩人顧況的詩作,被選入《唐詩三百首》。宮詞,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一個特殊命題,專門描寫后妃、宮女的生活。這首宮怨詩,與其他宮怨詩的不同之處,是采用了對比的手法。
前二句寫聽到玉樓笙歌笑語;后二句寫宮人鎖閉幽宮的孤凄冷落。如此相形比做,即使不言怨情,而怨情早已顯露。詩筆觸細膩精致,純用客觀描寫,更顯得意韻深遠。
原文
玉樓天半起笙歌,風送宮嬪笑語和。
月殿影開聞夜漏,水晶簾卷近秋河。
宮詞
注釋
(1)聞夜漏:這里指夜深。
(2)玉樓:華麗的高樓,指官嬪的居所。
(3)天半:形容樓高。
(4)漏:古代滴水計時的工具。
(5)秋河:秋天星夜的銀河。
翻譯
高聳入云的玉樓,奏起陣陣笙歌;
隨風飄來宮嬪的笑語,與它伴和。
月宮影移,只聽得夜漏單調嘀嗒;
卷起水晶簾來,我似乎靠近銀河。
賞析
本詩是一首宮怨詩,別具特色。
前兩句“玉樓天半起笙歌,風送宮嬪笑語和”,“玉樓”指宮嬪居住的房子。“宮嬪”指后妃等。“笑語和”指相互尋歡作樂。這里用“玉樓”寫出了環境的奢華,“笑語和”則展現了歡快之況,再現了宮妃與皇帝的奢靡生活,極寫受寵宮女的歡聲笑語,為下文的描寫做鋪墊。
“月殿影開聞夜漏,水晶簾卷近秋河”,“月殿”即月下,意謂宮殿。“影開”指影子出來。“聞夜漏”是聽時間。“漏”是古代計時間的銅壺滴漏。月光下,殿門半開,周圍一片寂靜,這里環境、氣氛與首句中的“天半起笙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位孤獨的宮女聽著夜漏緩緩地滴水的聲音。此時的她只能是高高地卷起水晶簾,獨自一人靜望秋日的銀河。“水晶簾卷”指卷起晶瑩的門簾。生活也許并不貧困,但是這里沒有任何笑語歡顏,有的只是寂寞的煎熬,“近秋河”點明季節已是秋天,心中的悲涼又濃重了許多。
本詩表現宮怨,和其他宮怨詩大致一樣,仍是不言“怨”,但是怨情卻很明顯地顯露在外:這位宮女深夜未眠,靜聽著那邊君王和嬪妃們的歡歌笑語,此時的她怎能不怨?也許不久前的自己也是這般生活,如今卻只能獨守宮苑,所以她的怨在這一鬧一靜,一枯一榮中得到充分體現。
本詩最大的藝術特色是詩人采用強烈的對比手法,以極為精煉的語言、優美清麗的藝術形象,把宮女、嬪妃中兩種迥然不同的遭遇鮮明地表現出來,并巧妙地把怨情寄寓在寂寞冷落的生活中。
顧況(約727—約815)字逋翁,號華陽真逸(一說華陽真隱),晚年自號悲翁,漢族,蘇州海鹽恒山人(今在浙江海寧境內),唐代詩人、畫家、鑒賞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詩嘲諷得罪權貴,貶饒州司戶參軍。晚年隱居茅山,號“華陽真逸”。顧況生性詼諧,常常嘲弄人,因此也常遭人嫉惡。但他是一個關心人民疾苦的現實主義詩人,詩歌主張與詩風都與元結相似,對白居易有一定影響,也有很多傳世佳作。
延伸閱讀
宋詞:李清照詞解析
摘要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約1155年),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聲聲慢·尋尋覓覓
[宋]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李清照詞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守著窗兒一作:守著窗兒)
【注釋】
①將息:將養休息。
②怎生:怎樣,怎么。
③這次第:這一連串的情況。
【評解】
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動詞壇的名作。通過秋景秋情的描繪,抒發國破家亡、
天涯淪落的悲苦,具有時代色彩。在結構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詞一氣貫注,著意
渲染愁情,如泣如訴,感人至深。首句連下十四個疊字,形象地抒寫了作者的心情。下
文“點點滴滴”又前后照應,表現了作者孤獨寂寞的憂郁情緒和動蕩不安的心境。全詞
一字一淚,纏綿哀怨,極富藝術感染力。
宋詞:柳永詞集鑒賞
摘要
柳永(約984年—約1053年),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稱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
雨霖鈴·寒蟬凄切
[宋]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好景一作:美景)
柳永詞集
【注釋】
①凄切:凄涼急促。
②都門:指汴京。帳飲:設帳置酒宴送行。
③凝噎:喉嚨哽塞,欲語不出的樣子。
④經年:年復一年。
⑤風情:風流情意。
【評解】
柳永仕途失意,四處飄泊。這首詞就是他離汴京、前往浙江時“留別所歡”的作品。
詞以悲秋景色為襯托,抒寫與所歡難以割舍的離情。上片寫送別的情景,深刻而細致地
表現話別的場面。下片寫設想中的別后情景,表現了雙方深摯的感情。全詞如行云流水,
寫盡了人間離愁別恨。詞人以白描手法寫景、狀物、敘事、抒情。感情真摯,詞風哀婉。
【集評】
李攀龍《草堂詩余雋》:“千里煙波”,惜別之情已騁;“千種風情”,相期之愿
又賒。真所謂善傳神者。
賀裳《皺水軒詞筌》:柳屯田“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自是古今俊
句。
周濟《宋四家詞選》:清真詞多從耆卿奪胎,思力沉摯處,往往出藍。然耆卿秀淡
幽艷,是不可及。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寫別情,盡情展衍,備足無余,渾厚綿密,兼而有之。
宋于庭謂柳詞多“精金粹玉”,殆謂此類。詞末余恨無窮,余味不盡。
俞文豹《吹劍錄》: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
宋詞:辛棄疾的詞鑒賞
摘要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墻鎮四鳳閘村)人。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宋]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辛棄疾的詞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貍祠下,
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注釋】:
①作于開禧元年(1205),時在鎮江知府任上。按:嘉泰四年(1204)正月,稼軒在會稽奉詔晉京,隨即改調鎮江知府。稼軒于三月到任后,立即投入緊張的備戰工作。京口:即今江蘇鎮江。北固亭:在鎮江城北北固山上。北固山下臨長江,回嶺絕壁,形勢險固。晉蔡謨筑樓山上,名北固樓,亦稱北固亭。此詞起筆頗似東坡《大江東去》。然坡詞慷慨其外,超曠其內,猶詩人之詞;辛詞則臨戰請纓,全然沉郁悲壯,確乎英雄之詞。詞雖通篇用事,然不惟本地風光人物,用來貼切,且善將故實融于生動的描敘之中,更手法多變:或從無覓處立意,或從有跡處落筆,或明用,或暗用,或插入,或自況,故讀來渾不覺枯澀乏味。
②“千古”三句:謂千古江山依舊,但英雄如孫仲謀輩已無處尋覓。孫仲謀:三國時吳國國主孫權字仲謀。他承父兄基業,曾建都于京口,后遷都建康,仍以京口為重鎮,稱霸江東,北拒曹操,為一代風流人物。
③“舞榭”三句:謂昔日種種歌舞豪華和英雄業績,俱被歷史的風雨吹洗一盡。舞榭歌臺:即歌舞樓臺。榭(xiè謝):建在高臺上的敞屋。風流:指孫權創業時的雄風壯采。
④“斜陽”三句:人謂斜陽照處,這平凡而荒涼之地,當年劉裕曾經住過。尋常巷陌:普通的小街小巷。寄奴:南朝宋武帝劉裕小字寄奴。劉裕先祖隨晉室南渡,世居京口。劉裕即于京口起事,率兵北伐,一度收復中原大片國土,又削平內戰,取晉而稱帝,成就一代霸業。
⑤“想當年”三句:言劉裕當年兩度揮戈,北伐南燕、后秦時,有氣吞萬里之勢。
⑥“元嘉”三句:言劉義隆草率北伐,意僥幸一戰成功,結果大敗而回。按:稼軒一生既積極主戰,更強調積極備戰。這里借古喻今,警告主戰權臣韓侂胄。但韓未納辛言,倉促出兵,導致開禧二年(1206)的北伐敗績和開禧三年(1207)的宋金和議。元嘉:宋文帝劉義隆(武帝劉裕之子)的年號。時北方已由拓拔氏統一,建立北魏王朝。元嘉二十七年(450),文帝命王玄謨北伐。由于準備不足,又冒險貪功,敗歸。草草:草率從事。封狼居胥:漢將霍去病追擊匈奴,至狼居胥(在今內蒙古自治區西北部)封山而還。封:筑臺祭天。按:此即指宋文帝北伐事。《宋書·王玄謨傳》載文帝謂殷景仁語:“聞玄謨陳說(指陳說北伐之策),使人有封狼居胥意。”贏得:只落得。倉皇北顧:宋文帝北伐失敗后,北魏太武帝拓拔燾乘勝追至長江邊,揚言欲渡江。宋文帝登樓北望,深悔不已(見《南史·宋文帝紀》)。再者,據《宋書·索虜傳》,早在元嘉八年(431),宋文帝因滑臺失守,就寫過“北顧涕交流”的詩句。
⑦四十三年:稼軒于紹興三十二年(1162)奉表南渡,至開禧元年(1205)京口任上,正是四十三年。烽火揚州路:自紹興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以來,揚州一帶烽火不斷。路:宋時行政區域以“路”劃分,揚州屬淮南東路,并是這一路的首府。
⑧“可堪”三句:四十三年來的往事不堪回首,今天對岸佛貍祠下,竟然響起一片祭祀的鼓聲。意謂人們茍安太平,抗金意志衰退。佛貍祠:北魏太武帝拓拔燾小字佛貍。元嘉二十七年,他追擊宋軍至長江北岸瓜步山(今江蘇六合縣東南),并建行宮,后即于此建佛貍祠。神鴉社鼓:祭神時鼓聲震天,烏鴉聞聲而來爭食祭品。
⑨“憑誰問”三句:以廉頗自況,謂老去雄心猶在,卻得不到朝廷的重視。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廉頗,趙國名將,晚年遭人讒害而出奔魏國。后趙王欲起用廉頗,先遣使者詢其健壯與否。廉頗當面一飯斗米肉十斤,并披甲上馬,以示尚能作戰。但使臣受賄而謊報趙王說:“與臣坐頃之,三遺矢(大便三次)矣。”趙王遂罷。(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唐詩:阿房宮賦賞識
摘要
是唐代文學家杜牧創作的一篇賦體文章.文章通過對阿房宮興建及其毀滅的描寫,生動形象地總結了秦朝統治者驕奢亡國的歷史教訓,向唐朝統治者發出了警告,表現出一個正直文人憂國憂民.匡世濟俗的情懷.全文運用了想像.比喻與夸張等手法以及描寫.鋪排與議論等方式,駢散結合,錯落有致.文章語言精練,工整而不堆砌,富麗而不浮華,氣勢雄健,風格豪放.
[作者]杜牧? ? ?[朝代]唐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墻.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凄凄.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阿房宮賦
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于秦,朝歌夜弦,為秦宮人.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云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
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夫;架梁之椽,多于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宋詞:蘇軾詞詳細解釋
摘要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念奴嬌赤壁懷古
[宋]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蘇軾詞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宋詞:漢宮春詳細解釋
摘要
晁沖之,宋代江西派詩人。生卒年不詳。字叔用,早年字用道。濟州巨野(今屬山東)人。晁氏是北宋名門、文學世家。晁沖之的堂兄晁補之、晁說之、晁禎之都是當時有名的文學家。早年師從陳師道。紹圣(1094~1097)初,黨爭劇烈,兄弟輩多人遭謫貶放逐,他便在陽翟(今河南禹縣)具茨山隱居,自號具茨。十多年后回到汴京,當權者欲加任用,拒不接受。終生不戀功名,授承務郎。他同呂本中為知交,來往密切。其子晁公武是《郡齋讀書志》的作者。
宋代:晁沖之
黯黯離懷,向東門系馬,南浦移舟。薰風亂飛燕子,時下輕鷗。無情渭水,問誰教、日日東流。常是送、行人去后,煙波一向離愁。
回首舊游如夢,記踏青殢飲,拾翠狂游。無端彩云易散,覆水難收。風流未老,拚千金、重入揚州。應又是、當年載酒,依前名占青樓。
漢宮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