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收藏有價值的瓷器
一個元代青花瓷罐居然能賣出2.67億元,創亞洲藝術品拍賣最高記錄,此前中國瓷器最高價580萬美元(人民幣約4765萬元)也是一尊元代青花罐,而我省的瓷器拍賣也連續兩年創藝術品拍賣新高,甚至高達1300萬元。那么,瓷器為何有這么高的價值?什么樣的瓷器值得收藏?專業人士認為,由于仿制品甚多,瓷器收藏還是要注意防騙。 【現狀】 福建瓷連續兩年創新高 據了解,截至目前,福建省瓷器拍賣的最高價是1300萬元。在廈門恒升今年6月12日舉辦的2005春拍上,宋代建窯瓷器———“耀變天目盞”以1300萬元高價落槌,創出了我省藝術品拍賣最高價,而在省拍賣行去年舉辦的春季拍賣會上,從我省收藏家手中征集,并首次亮相拍賣會的“顏俊高”款的明代德化綠釉露胎描金坐式觀音像被上海人以715萬元買走,創下了我省瓷器當年拍賣最高記錄。 對此,福建省拍賣行的黃桂華副總經理指出,晚清以后,全國瓷業走向衰落,部分技術失傳,優質胎土減少。入場拍賣會的瓷品以清代的為主,最早的一般是北宋年間,量不多,而明代和清代以后的瓷品則稍多,元代的瓷品最少。“物以稀為貴”———這是“鬼谷下山”這款元代青花瓷罐能賣出2.67億元的原因之一。當然,拍賣價格的高低與拍賣環境關系也不小。 拍賣瓷品 以青瓷為主 福建省拍賣行的黃桂華指出,“鬼谷下山”就是青瓷,歷次拍賣會以青瓷為主。 福建博物院交流部主任梅華全研究員告訴記者,瓷器成熟于東漢,但青花瓷(即青瓷)卻成熟于宋元時期。 據介紹,青花瓷是用氧化鈷點彩燒制而成的。1萬年前就有的最初瓷器既不上釉又不點彩,為了提高瓷器硬度,商周時期開始上釉,但上的是單色釉。到了南朝時期,在上釉前用褐色鐵粉點彩,第一次燒制出彩瓷。唐代的人用氧化鈷替代褐色鐵粉,燒制出了青瓷。 梅華全研究員表示:“在瓷器領域,黑釉、白瓷和青瓷形成了‘三分天下’之勢,其中的黑釉和白瓷就屬福建有名,建窯黑釉和德化白瓷在世界上尤為有名。” 梅華全研究員告訴記者,德化的胎土含鐵量少居全國首位,燒制出來的白瓷如玉一般滋潤,被世人稱為“天鵝白”或“天鵝絨”。而以生產黑釉茶器為主的建窯則在宋代宮廷斗茶之風中脫穎而出。 【尋寶】 好藏品在哪? “元明時期對外貿易盛行,導致上等瓷器流傳到國外,建窯的早期產品多在日本,德化窯佳作到了歐洲。”福建博物院的梅華全如是說,官窯制品被送到歷朝歷代的古都,如北京和南京,我省考古發現的建窯和德化瓷器更多的是體現考古價值。 據悉,明朝時期宮廷用瓷增加,“官搭民燒”劇增,民窯逐漸借鑒官窯的制作工藝,使瓷品更為高雅,有了更多較好的瓷器流入民間。究竟民間藏品如何呢? 黃桂華指出,純粹是民窯自行燒制的瓷品因原料遠不及官窯,品質差別很大。就算用料一樣,由于民窯的燒制工藝難以與官窯匹敵,“官搭民燒”制品的規準度和款式還是比不過官窯。同時,歷代的達官貴人分布在地方偏少,我省民間瓷器少有官窯和“官搭民燒”制品,成色略差。 另據介紹,從拍賣來看,元明瓷器屢屢創高價,打破了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的壟斷,但從燒制工藝來看,清三代是最好的,這與當時的經濟實力有關。 【提醒】 如何識別仿制品 當前國內的瓷窯主要做日用品,也有專門做工藝品的,其中包括專門做仿制品的。 針對社會上普遍存在的仿制品,梅華全研究員認為,仿制品可以做得形似,但無法做到神似。機械成形、上釉的仿制品變得一模一樣,缺乏自然、質樸的外在感。同時采用現代化的磨光技術后,仿制品比原始瓷品更平整。 辨別仿制品需要十來年時間的積累,不是很了解瓷器的人還是要注意防騙。
taoci52.coM精選閱讀TAoci52.com編輯推薦
陶瓷知識分享:瓷器收藏的價值分檔
瓷器收藏的價值分檔
作為火與土的藝術,古今瓷器,因其既能給居家增添文化氛圍和美的享受,又能給人們帶來增值效應,因此,歷來便倍受人們的青睞。然而,盡管人人皆知瓷器收藏的好處,可真正稱得上是一個合格的收藏者,尤其是面對數不勝數的古今瓷器物件,能切實明白地知道哪些才是最值得購藏的人,其實并不多。近日和一資深古玩行家一番長談后,才得知瓷器收藏也有許多門道。
他舉例說,某單位曾請幾個工藝美術大師制作一批瓷器雕件作品,結果因對瓷器市場整體情況缺乏了解,策劃者竟不知道如何定價;不少本可優先獲得者,也因茫然不知,而無一人購買;事后,當得知這些瓷器作品價格猛升,有人只好無奈地慨嘆:“錯過了一次賺大錢的機會,可惜”。這樣的例子雖然特殊,但絕非個別。仔細推究原因,關鍵就在于許多人對不同瓷器的價值、價格缺乏了解。
在通常情況下,瓷器件的價值大小決定了價格高低,而不同的價格則對應了瓷器件的價值檔次。從目前的市場實況看,古今瓷器的價格結構大致可作以下分檔。
就年份已久的古舊瓷器而言,位列第一的當推各個朝代的官窯瓷器件,其中又以“御窯”和名頭特別響的器件價格為高,因而也最具收藏價值。多年來的市場表現表明,明朝各代瓷器器件和“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的器件,最受市場追捧,其現在的價格與10年前相比,普遍提高了10至100倍。其中如明成化斗彩雞缸杯、康熙豇豆釉彩器、雍正琺瑯蓮子碗等,如今的市場價已達數十萬元至上百萬元之巨。官窯之外,各種帶堂名款的器件則次之;工藝精湛的民間窯器又次之,其市場價格也相應依次往下。
再從瓷器件的胎體、釉質、燒結、紋飾來看,一般收藏家認為,彩色釉、低溫單色釉的價格比青花高;器形特殊的器件,例如官窯的燈、瓶、爐等雜件瓷價,比一般碗、盆、碟等常用器件的價格高;精工細作或器型特大、特小者,價格往往高于尋常物件。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隨著歲月流逝,明、清及以前的古舊瓷器件已越來越少,而且因為市場價格越來越高,其贗品也越來越多,因此,對于缺乏經驗和眼力的初入行者來說,如沒有把握,還是不要輕易介入,改為購藏現代瓷為好。須知,今天是昨天的明天,也是明天的昨天,所謂古瓷是相對而言的。趁多數現代陶藝家所作器件的價格現在還處于低位,擇機購藏若干,三五十年以致百年之后,這些陶藝家的作品不同樣會被視為“古董”而增值嗎?
當然,現代陶藝家的作品,也是按其價值、價格分檔次的。首推者,自然是如秦錫麟、周國貞、王錫良、張松茂、劉遠長、劉平等國家與省市級工藝大師的作品器件;起碼是這些大師簽名的復制品;其次為幾可亂真而數量有限的高檔仿品;再便是為重大事件、紀念日由名人定制、定燒的瓷器器件,如1975年的毛主席用瓷、1997年慶祝香港回歸祖國由國家級、省市級定制、定燒的瓷器件等。
在懂得了上述價值分檔后,購藏者還務必要了解:瓷器收藏,貴在“文火慢工”,既要心態平和,又能持之以恒。如此堅持多年,相信必有所獲。
【精】傷殘古瓷器有收藏價值 但不能隨意收藏
傷殘古瓷器有收藏價值 但不能隨意收藏
古瓷器是中國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很高的藝術收藏價值,收藏者甚多,但是,古瓷器收藏是一門學問,如果不了解古瓷收藏的規律、不重視古瓷理論的學習,難免會上當受騙。同時,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很多收藏者的古瓷收藏都是從殘瓷開始的,那么,收藏殘瓷究竟有沒有意義?殘瓷收藏中要注意什么問題呢?記者近日采訪了中國古陶瓷學會會員、著名古瓷鑒藏專家馬廣彥先生。
“讀書十遍不如見真器一次”,說到傷殘古瓷器的收藏價值,馬先生談了自己的切身體會。他認為,想要認識瓷器,就要從傷殘瓷器開始,而古瓷器的殘片和殘瓷就是學習和研究古瓷器最好的標本。
馬廣彥先生曾經是一位哲學教授,退休前在陜西某高校任職。快要退休時,他選擇了古瓷器的收藏與研究,結果由愛而迷,由迷而癡,成為聞名全國的古瓷鑒賞專家。馬先生說,自從古代瓷器成為收藏對象那天起,古玩界就從“真、善、美、精、稀”這5個方面及其統一來鑒定其文物意義,批判它的商品價格,“瓷器起毛,不值分毫”、“瓷器毛了邊,不值半分錢”等這些行內口頭禪就是對瓷器的“善”即完整性苛刻要求的集中反映,而且從古瓷器的價格上看,完整與傷殘之間確實有天壤之別。
但是,馬先生認為,傷殘古瓷器的收藏仍然意義重大,愛好古瓷器的人也不妨從收藏瓷片開始。他認為一般來說傷殘古瓷器的真品率是很高的,對于初涉古瓷器收藏領域的人,了解瓷器鑒定的基本理論知識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看真器,見實物,所以在古瓷器的學習研究中,傷殘古瓷器無疑成了初入道者廉價的學習資料和入門的實物向導。同時傷殘古瓷器保留著精美的藝術欣賞價值,一件古瓷器,雖局部殘缺或粘和有縫,只要它的基本器型和主體紋飾還保留著,就會給人以美的知識、美的享受,甚至因其殘缺而給人以無限的美的遐想。對一個古瓷器收藏者來說,正因為這些傷殘古瓷器喪失了誘人的金錢光環,才使得它的藝術價值更高。另外,傷殘古瓷器還保留著珍貴的文物價值。馬先生表示,一件古瓷如果既珍貴又完整,那當然是最好不過的,但是當它有所傷殘而不完整時,卻并不一定削弱其本身價值的珍貴性。在目前存世的傷殘古瓷器中,盡管它們傷痕累累、殘缺不全,看著極不起眼,其中說不定就有非常珍貴、具有極高文物價值的絕品、孤品或是精品。
古瓷器同其他商品一樣,同樣的商品,完整者貴,傷殘者賤,但是傷殘古瓷器最大的特點就是不能再生產,收藏一件,流通領域就少一件,所以說收藏傷殘古瓷器一般說來是不會貶值的。談到殘瓷收藏的價值時馬先生說,傷殘古瓷器的價值一直在上升,而且現在在一些地方已經出現了傷殘古瓷器價格看漲的苗頭,如果在收藏的過程中能夠得到具有極高研究價值和藝術價值的瓷器,或是可以起到填補斷代或窯口資料空白的難覓之器,都極其可能不斷升值,并且如果這類傷殘器得到較好的修復,其升值率就會更加可觀。
馬廣彥先生給我們講了自己的一個小故事。1999年,馬先生到北京琉璃廠,看見一件清康熙年間的紋飾為飲中八仙圖的青花大碗,碗上畫有26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先生愛不釋手,因為有兩道長沖,開價只有五六百塊,但那天他剛好沒帶多少錢,經過一番討價還價,馬先生把口袋里全部的錢都給了店主,以407元購得此碗,許多收藏人士見到此碗都愛之有加,認為非常難得,幾年后,有一家博物館也慕名前來,欲以1.8萬元購之,但馬先生只為鑒賞收藏,不為轉手倒賣,至今仍藏在身邊,時而把玩,其樂無窮。
在西安,還有另外一位收藏家,2004年偶然在西安市八仙庵古玩市場上看到了一小堆瓷片,據攤主講擺在這里已經幾個星期了,但鮮有動心者,這位收藏家仔細一看,發現這是一件宋代鈞窯折沿洗的碎片,于是他用1700元購得,粘合后,只缺兩小塊“肉”。洗子內外,大片的窯變紅非常稀有。僅僅兩年后,此物的市場價格已經在8000元以上了。還是這位收藏家,他于2002年花600元收藏的一件元青花玉壺春瓶殘件現在升值到5000元左右,1998年800元收藏的一件開裂多處的金代磁州窯詩文枕現在的市場價格也不低于6000元。可見,殘瓷收藏的升值空間也是很大的,關鍵是要認準,不要被新貨所蒙騙。
殘瓷收藏雖然有重大意義,但也不能見什么收什么,談到收藏傷殘古瓷器,馬先生說首要一點就是要辨別真偽。購買傷殘古瓷器雖是一種投資少的收藏活動,但也要保證購得真器,否則花錢買了殘破仿品,非但浪費錢財,心理上也比走眼買了完整的仿品更加沮喪。所以,如果是功底不深的初入道者,最好請行家為自己“掌眼”參謀,這樣既能買到滿意的瓷器,也能從中學到鑒定知識,一舉兩得。
其次,收藏傷殘古瓷器要有所選擇。須知在民國以前的瓷器中,一般說來時代越近,存世量越多,其中碗、盤、碟之類生活餐具更多。從中國陶瓷史的發展看,自清代嘉道以后,瓷器質量江河日下,民窯中除了商人專為贏利制作的仿古器外,多無精品,一般收藏價值不高。而明以前的古傷殘瓷器、明清官窯傷殘瓷器、明清有特別款識的高檔精細傷殘瓷器、明代及清三代民窯高級傷殘瓷器以及各個朝代用途狹窄、燒制量少、造型奇特的稀有傷殘瓷器等,皆可列入收藏范圍。而且在選擇收藏的時候,要盡量選擇傷殘程度較輕且容易修整的,因為古瓷器的傷殘無法預計,在選購時要盡量挑選器型基本完整、文飾基本完整的,以僅有沖口、口磕或腹內僅有炸紋者最佳。
【精】毛澤東專用瓷器收藏價值高 價格飛漲
毛澤東專用瓷器收藏價值高 價格飛漲
1974年秋,毛主席最后一次回湖南,一住就是114天。湖南省委領導見毛主席要在長沙度過生日,決定讓醴陵瓷廠專窯制作一批精良的小飯碗送給毛主席,作為家鄉人民對他的祝福。
毛澤東專用瓷器
為了把“主席用瓷”制作得盡善盡美,專窯職工選用特制的本省“洪江泥”作碗坯,繪畫用氧化鈾作顏料,大膽將坯體倒裝入窯,先經1360攝氏度的高溫成瓷,然后在碗口上施一層白色低溫釉,再經700攝氏度的低溫燒烤。1974年11月,燒制出一批釉下五彩薄胎碗。碗內外用紅月季、紅芙蓉、紅秋菊、紅臘梅四種紋飾,分別代表著春夏秋冬。此前,醴陵專窯數次為主席制作過生活用瓷,1958年燒制過茶杯,1971年燒制過煙灰缸和餐具,1972年燒制過湯盤和平盤,1973年燒制過帶蓋的魚盤。
再說景德鎮。1975年春,景德鎮陶瓷研究所奉命研制新的“主席用瓷”。根據毛主席自己提出的要求,設計出兩套瓷器圖案:一套為“梅花圖”,取“梅花歡喜漫天雪”之詩意;另一套為“桃花圖”,取“桃花源里可耕田”之詩意。“桃花圖”是由畫師劉平繼承父親劉雨岑創作的“水點桃花”之畫技精心繪制而成。它集繪畫、書法、篆刻、詩詞于一體,風格獨特,品位極高。兩套瓷器所用原料全是經過反復精選的優抽白泥,桃花用釉上彩,梅花用釉下彩。“桃花”一套98件,“梅花”一套47件。中共中央辦公廳的領導讓各選3套送北京,剩下的吩咐就地銷毀。但研究所舍不得,將之分發給了職工。
改革開放以來,那些散落在民間的“主席用瓷”,被投資者和收藏者所看重。據說有位叫馬曉初的商人,從1990年開始,用幾元至十幾元一件的低價,在江西收走了不少主席用瓷,讓他撿了個大“漏”。
更值得一提的是,有一種制作極精美的五彩梅竹紋蓋碗,是毛主席盛牙具的專用器皿,存世僅3只。1995年秋,有專家估計每只60萬元以上。其中一只江西造,被中國國家博物館珍藏。另兩只由湖南制作,于1981年被醴陵瓷廠從中南海取回,留樣保存。后因該瓷廠關閉而流入民間。
如今,民間留存的“主席用瓷”已經陸續進入市場。1993年10月,在“首都國際拍賣會”上,一套“四季花卉”小碗,拍至8.8萬元,時隔不久,北京又舉辦了一次“67件‘主席用瓷’拍賣會”,其中一只“水點桃花”飯鼓,以60萬元人民幣被人買走。
陶瓷淺析:制作工藝決定現代瓷器收藏價值
制作工藝決定現代瓷器收藏價值
古代的瓷器收藏,一直是大連收藏市場中主要門類之一。但由于真正的古件從鑒別和收藏渠道上都有所限制,因此,現代藝術瓷和高仿瓷作為收藏圈里的“新貴”正受到越來越多藏家的關注。昨日,中國文物協會嚴格監制的20件高仿瓷器亮相大連自然博物館,就現代瓷器的收藏價值,記者采訪了前來布展的中國文物學會任東昊先生。
任東昊介紹,“所謂高仿,是指從瓷器制作的基本材料開始,嚴格按照原作的胎質、外形、尺寸、釉色、工藝等進行高度一致的仿制。它不同于人們常說的贗品。”不要小看這個“復制”,都是采用和原件一樣的瓷土,仍采用當時的制作方法,依樣再造一個器型,由高級美術大師彩繪、上釉,在陶瓷大師的監督燒制下出爐,一般成品大都是從百余件中精選出來十余件或更少,這樣的精品當然具有欣賞與收藏價值了。
此次高仿的一件清乾隆時期的粉彩八仙渡海圖八角瓶來說,它的制胎就非常難,因為它是異型器———八角瓶,而粉彩通常要燒兩道,先燒一道白瓷,燒成后再繪制圖案,再燒。往往問題就出在第二次燒的時候,瓶子很容易炸,工藝非常困難。這件八角瓶花費了四個多月時間,十多件中才出了一件成品。不但如此,從拉坯、繪畫到燒制完成,這一個瓶子最少需要五六個非常有經驗的工藝師傅方能完成,這還不算原料和顏料的選配、圖版的設計過程。
而判斷一件現代高仿瓷器的價值,除了制作工藝外,還應挑選大師們的作品,越是著名的制瓷大師,瓷器的收藏價值越大。此外,注意燒制成品在十余件、五十余件或百余件這三個級別的作品,售價大致在二三千元至萬余元,注意索取作品數量及收藏證書。
時尚類型的收藏者可挑選器型別致、繪畫具有時代感的作品,傳統類收藏者則可以造型規整、器型傳統的為首選,大件或小品則以個人資金與喜好為條件。如果資金允許或興趣使然,不妨選大師中的某一位的系列作品作為專題收藏。另外,瓷器屬于易碎品,存量會越來越少,也使其具有更高的收藏價值。
陶瓷知識分享:收藏入門--如何開啟瓷器收藏之路
收藏入門--如何開啟瓷器收藏之路
從商代開始出現原始瓷至今,中國瓷已有三千多年的悠久歷史。由于它厚重的歷史文化意蘊及其不可再生性,無論是傳世或出土出水的古瓷器,都被視為我們祖先留下的寶貴財富。其中的珍稀精品價值城,拍賣會上槌起槌落,每引得大腕巨賈激烈競爭。隨著國運昌盛、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百姓投資取向的日趨多元化,中國古瓷器收藏熱不斷升溫,瓷器收藏愛好者隊伍不斷壯大。由于古瓷日少和其自身的極大增值潛力。古玩市場上的大量贗品應運而生,坑蒙拐騙的事時有發生,致使一些初入道而集藏心切者上當受騙,遭受損失。因此,對于囊中羞澀的業余集瓷愛好者來說,如何量力而行邁出關鍵的第一步,盡量做到少交學費而又藏品日富并進而有所研究呢?筆者的體會是:多讀、多看、多轉。從傷殘瓷收藏入手。
虛心刻苦地學習鉆研有關中國瓷器歷史及鑒賞方面的專業書籍,從無知到有知,對古瓷器形成初步的理性認識。經常到博物館和收藏家家里觀摹實物,多聽介紹并盡量當面請教,為今后的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積累感性認識和經驗。經常到古玩市場或地攤上轉轉走走,細心觀察別人是怎樣選擇和鑒別及至購買古瓷器的,現場取經并驗證自己的眼力,逐漸熟悉和掌握一般古瓷器的行情及參考價,為日后獨立開展收藏活動打下較為堅實的基礎。當有了相當的閱歷和知識積累以及資金準備之后,開始收藏的第一步應該以傷殘古瓷器為首選目標,堅持以傷殘古瓷器作為見習標本,引導初級階段的收藏活動。自己有把握或有行家掌眼,遇上完整器當然也不要坐失良機。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必有所得。
為什么在開始收藏活動的初級階段要從傷殘古瓷器入手呢?筆者認為:
一、易看易懂。 傷殘古瓷器多是開門見山一目了然的真貨,具備一定知識的初入道者可直接從其傷口觀察到瓷器的胎、釉質地,容易辨識。買回家后可做為研究參考的實物標本,從而達到鍛煉提高眼力的目的。另外,古玩市場上傷殘器仿冒贗品較少,走眼受騙的概率較低,有利于維護心理平衡及收藏積極性。
二、易尋易購。多數收藏家對傷殘古瓷器興趣不大,有的甚至不屑一顧。因此比較容易遇到,不用苦苦尋覓。由于貸源較足且少有競買對手,市場價位較低,商販一般不會出價過高,競且易于討價還價,相對來講容易成交。
三、投資少,風險小。完整古瓷器價格昂貴大多數工薪族買不起。傷殘古瓷器雖說增值的機遇較小和增值的幅度較小,但由于投資少,降價虧本的風險也較小,即使一時走眼買進人為做舊做殘的假貨,損失也不大。
四、學習修補、有利提高。買進傷殘古瓷器后,可通過查找資料,按原圖樣,運用學到的知識學習修補,盡量修復和恢復其器型原貌,有利于提高和掌握一定的古瓷器修補技術,享受其苦中有樂的情趣。
五、可保值增值。由于傷殘古瓷器購入價相對較低,隨著收藏者增多和貨源日趨減少,同樣存在保值和增值的市場潛力,珍稀和精美殘器(甚至瓷片)的市場前景仍然看好,沒有虧損的后顧之憂。
因此,可以說收藏傷殘古瓷器同樣存在一個起點要高、選擇要注重文化及歷史價值,尤應注重藝術和經濟價值的問題。那么,在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的傷殘古瓷器大海里始何獨具慧眼、大海撈珍呢?筆者認為:
一、盡可能選美選精。選購傷殘古瓷器除了應注意去偽存真外,還要去粗取精,盡量選擇器型美、紋飾和釉色美、產地和窯口正、制造工藝精的殘器,以確保其較高的殘缺美欣賞價值,使其在經濟上能保值增值。
二、盡可能選擇傷殘程度輕的。古瓷器的殘缺傷損程度與其價格和價值密不可分,選購時應盡量選損傷程度較輕者,既易于修補,又可提高其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
三、盡可能選擇藏品中缺項和有據可查的。一般傷殘古瓷器出手較難,選購時應避 免重復積壓,盡量選購自己藏品中沒有的,用有限的資金豐富自己的收藏品樣式品種。同時還要較多地選擇有據可查、通過參考資料可修補恢復原貌的傷殘器。
從某種意義上說,傷殘古瓷器是初涉古瓷收藏者的陽光地帶,但也絕不是真空地帶。一些所謂的古董商將高仿品作舊后人為地使其受傷,這就具有更大的欺騙性,因此收藏者在購買時同樣需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警惕上當。
古玩圈中故事長,坑蒙拐騙有奸商。 撿漏還須防陷井,隨緣量力自安然。 雅興集瓷初學步,傷殘古器可導航。 修心養性怡情趣,聚寶癡夢莫貪婪。
陶瓷淺析:古瓷收藏:工薪階層如何收藏古瓷器?
古瓷收藏:工薪階層如何收藏古瓷器?
精品文章:兩大方面看現當代瓷器收藏價值
兩大方面看現當代瓷器收藏價值
藏家告訴記者,現當代瓷器的收藏要素在于幾個方面。
一是要看創作者的文化素養。收藏之前,必須摸清創作者的主攻方向。陶瓷大師都是術業有專攻,像景德鎮的陶瓷工藝大師汪家旺就主攻粉彩魚,而趙世文大師則主攻雪景和青綠山水。
二是看瓷器的工藝性、藝術性。好的作品要求創作者具有極高的繪畫和陶瓷技術。瓷器中的青花鍍彩,粉彩的工藝就比較復雜,其溫度比較難控制,被譽為“火的藝術”,一件作品的完成要20幾天到一個月。粉彩中的雪景制作工藝更加復雜和費時,全景德鎮里的100多位大師,創作雪景的也只有一兩個。青花作品中有一種叫釉里紅的釉下彩裝飾手法,它以氧化銅在瓷坯上繪畫圖案。大師稱,釉里紅很名貴,需要經過1200多度的煉制,青花作品煉制的成功率則比較高。
專家鑒寶:清明民初老瓷器 收藏價值一般
專家鑒寶:清明民初老瓷器 收藏價值一般
市民:請專家鑒定這件瓷器,四邊小碗的尺寸為:高5.2厘米、寬11厘米、長18厘米;中間大碗的尺寸為:高5.5厘米、寬16.5厘米,是屬于是哪個年代的?是否具有收藏價值?
顧問:看圖是五子碟,但是張冠李戴了,中間此件是清代同治年間粉彩八角碟,價值約300元。側面4件配角碟是民國大花卉粉彩,每件價值約150元。
市民:請鑒定這件瓷器,高7厘米、寬10厘米,這是哪個年代的產品?是否具有收藏價值?
顧問:民國五彩正面仕女后面書法帶蓋的蓋茶盅,因無蓋,沒有什么收藏價值,價值150元左右。
市民:請專家幫忙鑒定這件水仙盆瓷器,年代如何?價值如何?謝謝。
顧問:日本海棠型水仙盆,相當于我國民國初年的產品,價值一般,2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