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el id="stmcj"><s id="stmcj"><wbr id="stmcj"></wbr></s></label>

          1. 中國古代瓷器常見紋飾的喻意

            在我國古代瓷器上常見紋飾有:百花、山水人物、漁樵耕讀、耕織圖、十六子、百子圖、博古、八仙、八寶、三星人、云龍、穿花龍、九龍、九龍鬧海、海水龍、云鶴、團鶴、云鳳、鳳穿花、云蝠、團蝶、牡丹、鳳牡丹、丹鳳朝陽、水仙、蘭草、蘭石、石榴、蓮池荷花、并蒂蓮、秋葵、菊花、月季、海棠、四季花、玉蘭花、團花、團菊、折枝、牡丹、纏枝蓮、山石芭蕉、山石 .牡丹、秋葉怪石、山石竹鵲、花卉蝴蝶、喜鵲梅花、海馬瑞獸、雄鷹獨立、鷹石、三魚、荷花翠鳥、花鳥、錦維牡丹、松鹿、松鶴、松鷹、松下老人、二老賞月、人鹿、仕女、牧牛圖、三羊開泰、五子登科、米帶觀硯、山高水長、萬壽無疆、安居樂業、歌舞升平、雙燕、五谷豐登、年景、松壽梅、重陽菊花、七夕圖、獅球、海獸、天鵝、天馬、花蝶、葫蘆、竹石、菊石、松石、折枝花、折校果、靈芝、葡萄、蟠躪螭、朵花、梧桐、纏枝花、團蓮、把蓮、勾蓮、冰梅、草蟲、魚藻、蟈蟈、蛐蟀、佛手、白菜、西湖十景、廬山十景、羊城八景、太白讀書、仕女歌舞、印譜、秦磚漢瓦、金石文字、皎潔明月、銀河在天、七珍八寶、壽星、鐘尷、羅漢、二老圖、五倫圖、太平有象、蝴蝶探花、喜字、八仙慶壽、眼麟、福祿壽、蜂蝶、梅雀、杏林春燕、水浮蓮、西蕃蓮、茍藥、芙蓉、富貴白頭、松下三老、合和二仙、劉海金瞻、竹蘭梅菊、子孫葫蘆、竹林七賢、四靈、十鹿、百鹿、三秋、九秋、八桃、九桃、西廂記、三國演義、封神榜、文王訪賢、水滸、空城計、隋唐演義、陳平賣肉、木蘭從軍、加官進爵、赤壁賦、飲中八仙、大喬二喬、四妃十六子、嬰戲百子圖等。

            許多裝飾圖案的構思,有著耐人尋味的深刻寓意和表達人們內心對幸福的向往和對生活的祝福。下面重點介紹20種我國古代傳統瓷器紋飾及其喻意。

            1、二龍戲珠

            為二條云龍一火球;龍據說是“四靈”之長,“四靈”為龍、鳳、龜、麟。《廣 雅》載“有鱗曰蛟龍,有冀曰應龍,有角曰虬龍,無角曰蜻龍,末升天曰蟠龍。”在傳說中龍珠被認為是一種寶珠,可避水火。如果圖案為多條龍戲珠,稱為“群龍戲珠”。如果圖案為二條云龍盤旋中間有一壽字,則稱為 “云龍捧壽”。表示吉祥安泰相祝頌的意思。

            2、龍鳳呈祥

            為一龍一鳳;傳說龍是鱗蟲之長,鳳為羽蟲之尊。那里有龍出現, 那里就有鳳來儀,那里就會天下太平,五谷豐登。龍鳳是人們心目中的祥獸瑞鳥,為一種祥瑞和吉祥的象征。此外也有稱之為“龍祥鳳瑞”。

            3、龜鶴齊齡

            為一龜一鶴;傳說中的龜是四靈之一,為甲蟲之長。是長壽的象征,可兆吉兇。故古時以龜甲刻文。《爾雅·釋蟲》中記載 “十龜:一神龜、二靈龜、三攝龜、四寶龜、五文龜、六籃龜、七山龜、八譯龜、九水龜、十火龜。”日本人對龜有特殊感情,常有以龜字為名者,而取其長壽之意。

            傳說中的鶴是一種仙禽,據《雀豹古今注》中載,“鶴千年則變成蒼,又兩千歲則變黑,所謂玄鶴也”。可見古人認為鶴是多么長壽了。因而鶴常被認為鳥中長壽的代表。而龜鶴齊齡則寓有同享高壽之意。

            4、松鶴延年

            為仙鶴、松樹;松在古代人們心目中認為是百木之長,在古籍中亦有載“松柏之有心也,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所以,松除了是一種長壽的象征外,也常常作為有志有節的代表和象征。松鶴延年則寓延年益壽或為志節清高之意。亦有稱“松鶴同春”。

            5、歲寒三友

            為松、竹、梅或竹、梅、石 松;“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竹,清高而有節,寧折不屈,開懷大度,人們常以竹之節寓氣節之節。周滅商后,伯夷、叔齊入首陽山,不食周粟而死,為有氣節之人物。梅,不懼風雪嚴寒,明代楊維真曾有詩贊梅云“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覽天下青”。梅花之品格為歷代人們所稱頌。松、竹、梅被人們稱為“歲寒三友”。而頌揚品德、志節高尚之意。

            宋代名家蘇東坡為清高之士,曾云:“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可見其愛竹成癖。蘇東坡亦曾題詩云“梅寒而秀,竹瘦而壽,石丑而文,是三益之友。”

            6、壽比南山

            為山水松樹或海水青山;《詩經》中有“如南山之壽。”在以前常見的對聯中 “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或為“福如東海,壽比南山。”而寓以福長壽永之意。也有稱為“壽山福海”。

            7、三星高照

            為三個老神仙;“三星”傳說是福星、祿星、壽星。或稱福、祿、壽三 星。傳說“三星"是管人間禍福的,福星管禍福,祿星管富貴、壽星管生死。“三星高照”象征著幸福、富有和長壽。

            8、年年有余

            為兩條鯨魚;以“蛤”“年”“余”“魚”同音,而表示一種對年年都有結余的富裕生活的向往。兩條鯨魚首尾相連者,稱為“連年(蛤)有余(魚)”。一婦人提魚者稱“富富(婦)有余(魚)”。一童子擊磐、一童子持魚,稱為吉(擊)慶(磐)有余(魚)。

            9、馬上封候

            為一馬上一蜂一猴;“候”為古時高官。以馬上封(蜂)候(猴)的寓意來表達一種立即就要升騰的愿望。圖案為一大猴背一小猴者,稱輩輩(背)封猴(候)。圖案為一楓樹一印、一猴者或為一蜂一猴抱印者,稱封候掛印、封候抱印。

            10、太師少師

            為一大獅子一小獅子;古代宮名中有太師,以“獅”“師”同音,而借音借意以獅為師,而寓以“太師(大)少師(小)”,而意思為教子成龍,輩輩高官的一種愿望。亦有圖案為一大龍一小龍者稱為“教子成龍”。

            1l、八寶聯春

            為八件寶器;八寶分兩類,一類是佛家八寶,一類是仙家八寶。佛家八寶為:法輪、法螺、寶傘、白蓋、蓮花、寶瓶、金魚、盤長共八件寶器。而一般則俗稱為“輪、螺、傘、蓋、花、缸、魚、腸”,簡稱“八寶”。

            仙家八寶即八仙之護身法寶。為漁鼓、寶劍、花籃、放籬、葫蘆、扇子、陰陽板、橫笛共八件寶器。也稱為“八寶”。

            12、八仙過海<

            為八仙人各持寶器;下面有大海波濤。俗話說,“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八仙人有張果老、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鐵拐李、漢中離、何仙姑、藍采和。傳說八仙在慶賀王母娘娘壽辰歸途中路過東洋大海,各自用法寶護身為舟,竟相過海,以示神通。

            13、天女散花

            為一仙女提籃作散花狀;佛經故事中說,天女將花撒于菩薩的身上,用以檢驗佛門弟子們的行道好壞。

            14、長命百歲

            為一雄雞長鳴狀及旁有禾穗若干;古時的小孩常于脖子上掛一鎖片,上面寫長命百 歲。是小孩健康長命免于災病的一種護身符。用雄雞長鳴(長命)以及無數禾穗(百歲)來表示“長命百歲”的希望。

            15、麒麟送子

            為麒麟背上騎一娃娃;麒麟為毛蟲之長,為四靈之一。《玉篇》說之為“仁獸也”麒麟是祥瑞的象征,是吉祥如意的征兆。以麒麟背上有一娃娃,來表達那時人們心中盼望得子的愿望。

            16、五蝠捧壽

            為五只蝙蝠中間有一壽桃或一團;壽字五蝠即五福,古時人們認為五福為“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修好德、五日考終命。”寄希望于有福長壽。

            17、平安如意

            為一瓶、鵲輯、如意;以瓶寓“平”音,以鵲鴉寓“安”意,再加上一個如意,而稱為平安如意。為一種祈禱和平的愿望。

            18、教子成名

            為一雄雞引頸高鳴,旁有五只小雞;以雄雞教小雞(子)鳴(名),而寓以“教子成名”之意。

            此外還有“五子登科”“教子成龍”、“望子成龍”、“一品當朝”等。

            19、玉堂富貴

            為玉蘭花、海棠花、牡丹花;以玉蘭花(玉)海棠花(堂)壯丹花(富貴)寓意為“王 堂富貴”。若圖案為五個柿子和海棠花者稱“五世(柿)同堂(棠)”等。

            20、英雄斗智

            為一鷹一熊作爭斗狀;鷹《本草》載“虎鷹翼展支余,能博虎”。熊,《詩經、小 雅》載“維熊維罷,男子之樣。”是力量的象征。以鷹英同音,熊雄同意,而鷹熊寓英雄。二猛禽兇獸相斗,二勇相爭智者勝,以此來比喻英雄之大智大勇。

            總的來看,我國陶瓷發展到明、清兩代,揭開了嶄新的一頁,進入到以多種彩瓷,特別是以青花資器為主流的新的歷史時期。在這個時期,無論在青花瓷器或彩瓷的器物上,均可見到繪有一幅幅完美的山水、人物、花卉、魚蟲、飛禽、走獸等花紋裝飾圖案。取材生動,畫法氣勢磅睛,不受構滯,自由奔放,潑辣清新,簡練樸素,富有濃郁的民間生活氣息,使人觀之精神陡健。這是我國陶瓷史珍貴的民間文化遺產。

            taoci52.com小編推薦

            中國古代瓷器紋飾(四)


            【和合如意圖】清代瓷器紋樣。如意,僧具之一,講經時多用之。《釋家要覽》載:“如意之制,蓋心之表也,故菩薩執之,狀如云葉”。民間則作為玩賞的吉祥物。《瑯環記》載:“昔有貧土,多陰德,遇道士贈一如意,凡心有所欲,一舉之頃,隨即如意,因即名之也。”瓷器上繪荷花(和)、盒子(合)、靈芝(如意)、,象征“和合如意”。

            【金玉滿堂圖】瓷器紋飾。流行于清代。金玉滿堂是形容財富極多。《老子》:“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后又將金玉滿堂稱富有才學之人。《世說新語·賞譽》載:“王長史(王濛)謂林公(支遁),真長(劉惔)可為金玉滿堂”。因魚與玉音近,故清代瓷器以繪金魚來比喻金玉滿堂。

            【獨占鰲頭圖】瓷器紋飾。鰲魚,傳說中的海大龜(鱉)。一說形似龍,好吞火,故立屋脊。亦名蠻蛤,好風雨,背負蓬萊之山于海中。唐、宋時期皇帝殿前陛階上鐫有巨鰲,翰林學士、承旨等官朝見皇帝時,立于陛階正中,故稱入翰林院為上鰲頭。《玉壺清話》載:“座主登庸歸鳳閣,門生批詔立鰲頭。”后稱狀元及第為獨占鰲頭。明清瓷器上繪有此圖,以康熙制品為精。

            【祝壽圖】瓷器裝飾題材。清康熙時頗為流行。內容有“西王母祝壽”、“福祿壽三星”、“八仙慶壽”、“萬壽無疆”、“壽桃”、“雙螭捧壽”、“蓮花八寶托壽”等。有的碗、盤飾有用一百個不同字形的壽字組成的“百壽紋”。此外,有的壺全器作壽字形,寓祝壽之意。

            【蓮花紋】南北朝以后流行的瓷器裝飾紋樣之一。南北朝至唐代,蓮花紋常作為瓷器的主題紋飾,碗、盞、缽、盤的外壁或內劃復線仰蓮,有的盤心還飾蓬萊紋,酷似盛開的蓮花。亦見雕刻成立體狀的蓮花,如:南北朝的仰覆蓮花尊,五代的蓮花形盞托等。宋代開始變為輔助紋飾。元至清代,蓮花紋的變化較多,有纏枝蓮、把蓮等,并常于動物紋樣組合在一起,如:蓮池水禽、蓮池游魚等。

            【海水紋】瓷器紋飾之一。流行于宋代。海水布局為圓圈形式,多為八至十圈,中心為海螺紋或飾一朵花。各窯均有,而風格不同。

            海龍紋瓷器裝飾紋樣之一。流行于明清時期。畫面為游龍出沒于驚濤駭浪之中。斗彩海龍紋龍身用青花勾勒,填以黃彩,行云與海水均以青花和綠彩組成,浪濤則不施彩,顯出浪濤天的氣勢。

            【梧桐圖】清代瓷器紋樣之一據說系瓷制藝人根據唐人王勃《騰王閣序》的詩意,將“江西八景”中章江門和騰王閣組合為景逐漸演變而來,又以“梧桐引得鳳凰來”的佳句,稱此圖為“梧桐”。畫面景、物、人皆備,宛如一幅江南漁、樵、耕、讀山水風俗畫,邊緣飾織錦圖案,輔以串珠裝飾,中間飾象征吉祥的“八寶”紋樣。整個畫面構圖嚴謹,繁而不亂。

            【嬰戲紋】瓷器上裝飾的兒童嬉戲、玩耍的畫面。始見于唐代長沙窯,在注子的流下用褐彩繪一肩負蓮杖、手挽飄帶的胖娃,外罩青釉。宋金時期,耀州窯、定窯、介休窯、景德鎮窯、磁州窯等均有嬰戲紋產品。裝飾方法為刻劃、印花、繪畫等。圖案有童子戲花、雙嬰劃船、騎竹馬、抽陀螺、釣魚、玩鳥、蹴鞠、趕鴨、放鵪鶉、攀樹折花等,筆劃簡練流暢,構圖生動活潑。明清時很流行。

            【嬰戲三果】嬰戲紋之一。所見為宋代定窯印花器。三個兒童一騎于樹枝上,一坐于樹枝上,一立于樹枝上,分別攀拽樹上的桃子、石榴、枇杷,天真可愛。

            【眼前見喜圖】瓷器裝飾題材。盛行于清代。畫面以動、植物為主要內容,以諧音或表意突出“喜”字。如:繪梧桐、喜鵲,稱“同喜”。繪喜笑顏開的四個童子,稱“四喜人”。繪一豹、一喜鵲,稱“報喜”。繪二喜鵲、一銅錢,稱“喜在眼前”。繪二童子笑臉相對,稱“喜相逢”。繪梅花梢上落一喜鵲,稱“喜上眉梢”。繪一灌獾、一喜鵲,稱“歡喜天地”。繪一喜蛛下垂,稱“喜從天降”。繪兩只喜鵲,稱“雙喜”。

            【福祿壽圖】清代瓷器裝飾題材。畫面繪蝙蝠、鹿桃或松、鶴、壽星老人等內容。蝠、鹿音同“富”、“祿”,分別代表富貴和高官厚祿,松、鶴、壽桃、壽星均寓有長壽之意。此圖又稱“三星”。瓷器上裝飾此圖,象征福、祿、壽三星高照,表達了世人的美好愿望。

            【纏枝紋】瓷器上最常見的紋樣。盛行于元代以后。明代或稱為“轉枝,以植物的枝桿或蔓藤作骨架,向上下、左右延伸,形成波線式的二方連續或四方連續,循環往復,婉轉流動,變化無窮。纏枝蓮、纏枝牡丹、纏枝草蔓均屬此類。

            【饕饕紋】又名獸面紋。饕饕是一種神話動物,面部兼有牛、羊、虎、熊等動物的特征,猙獰恐怖。以《呂氏春秋》“周鼎著饕饕,有首無身”的記載而名。明清瓷鼎、瓷爐上見有仿商周銅器的饕饕紋,裝飾技法有印花、刻花、彩繪等多種。

            【羲之愛鵝圖】明清瓷器的常見紋飾之一。王羲之是東晉杰出的書法家。為了掌握書法技巧,養成了“愛鵝”的癖好。他從鵝行水的動作中悟出了用筆的方法。曾以書寫一部《道德經》的代價換取了山陰道士所養的鵝。后世因有羲之愛鵝之說。明成化斗彩高士杯上的羲之愛鵝圖,王羲之頭、手及下身衣著均為青花,上身衣服輪廓內填以礬紅。僮兒手捧圖書,除衣服填成水綠色外,其他部分均用青花勾填,鵝為赭色,輪廓用青花勾出。水、垂柳、苔點、坡石、草竹均以青花為主,或填加相應的色彩。構圖十分精美。

            【麒麟送子圖】瓷器紋飾。古時將麒麟視作祥瑞、稀有之物,用“鳳毛麟角”形容罕見而珍貴的事物。清人祝賀親友得子,往往在瓷器上畫麒麟送子圖或寓“早生貴子”、“福增貴子”之意。

            中國古代瓷器紋飾(二)


            【吉祥紋樣】明清時期盛行的以寓意諧音的方式表示祝賀和象征吉祥的紋樣。如:牡丹-富貴,桃子-壽,石榴-多子,松鶴-長壽,鴛鴦-成雙,喜鵲-喜慶,鹿-祿,蝙蝠-福,魚-富足有余,鵪鶉-平安,戟、磬、瓶-吉慶平安,喜鵲踏梅枝-喜上眉梢,梅花、竹子、喜鵲-梅竹雙喜,梅花、竹子、綬帶鳥-夫妻“齊眉祝壽”,牡丹、海棠-富貴滿堂,牡丹、月季-富貴長春,牡丹、瓶-富貴平安,牡丹、玉蘭-玉堂富貴,牡丹白頭翁-富貴白頭,毛筆、銀錠、如意-必定如意,等等。

            【歲寒三友圖】松、竹、梅稱“歲寒三友”,是中國畫的常見題材。宋人蘇東坡詩“風泉兩部樂,松竹三益友。”“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又如文與可畫梅、竹、石題:“梅寒而秀,竹瘦而壽,石丑而文,是三益友。”竹、松經冬不凋,梅耐寒開花,故有歲寒三友之稱。宋以后常作為瓷器的裝飾題材。亦有用石塊、柏樹代替或松樹而組成歲寒三友的。

            【竹林七賢圖】瓷器裝飾題材之一。三國曹魏晚期,政治昏暗,一些正義之士不愿同流合污,紛紛退出官場,過著縱情山水,放浪不羈的生活。當時,文人名士嵇康、阮籍、山濤、向秀、阮咸、王戎、劉伶七人、相與友善,隱身遁世,常閑聚于竹林,或醉飲奏琴,或賦詩嚀詠,以發泄忿懣,號為竹林七賢。五代時,長沙窯瓷器繪有此圖。清代景德鎮窯仍有這種裝飾有產品。

            【竹爆平安圖】瓷器紋飾。流行于清代。竹爆平安是古代時在節日里或喜慶有日子里,用火燒竹,發出爆裂之聲,以驅除山鬼,保佑平安。瓷器上的竹爆平安圖,系繪爆竹和瓶來表示此意。

            【如意圖】瓷器紋飾。流行于清代。如意,原為僧人用具,講經時手執之物。后亦作為民間玩賞的吉祥物,形狀如靈芝或云形。瓷器上繪兩只柿子和如意,稱“事事如意”,繪松柏、柿子、靈芝,表示“百事如意”、“萬事如意”、“吉祥如意”、“和合如意”、“新韶如意”等圖案。

            【壽山福海圖】瓷器紋飾。常見于明清瓷器。畫面繪靈芝和山石,代表“壽山”,繪蝙蝠和海水,代表“福海”。是以象征和諧音來表意的風俗畫。

            【飲中八仙圖】“飲中八仙”指唐代嗜酒的八位文人學士,亦稱酒中八仙或醉八仙,他們是:賀知章、汝陽王李琎、李適之、崔宗之、蘇晉、李白、張旭、焦遂。唐代詩人杜甫有《飲中八仙歌》,對他們各自的品行、性格作了淋漓盡致的描述。明清瓷器上的飲中八仙圖,就是根據杜甫的詩繪制成的。

            【伯牙攜琴訪友圖】伯牙,春秋時人,善彈琴。據《樂府解題》載:伯牙學琴于成連先生,三年不成。后隨成連至東海蓬萊山,聞海水澎湃,群島悲號之聲,心有所感,乃援琴而歌,從此琴藝大進。與鐘子期為友,所奏《高山流水》,曲意皆為鐘之期悟出,世稱知音。明清瓷品上繪有伯牙攜琴訪友圖。以明成化圖案最為精美,伯牙、琴童及所攜之琴皆用青花勾勒,伯牙衣紋中填水綠彩,琴僮的衣服著礬紅色。松樹、野菊亦用青花繪成,枝葉加綠色,花著以黃彩。

            【納福迎祥】清代瓷器紋飾。畫面主兩個孩童將蝙蝠放入罐中,題為“納福迎祥”。

            【魚藻紋】瓷器常見裝飾紋樣。“魚”與“余”同音,寓“富貴有余”、“連年有余”之意。宋代已具雛形,定窯、景德鎮窯、吉州窯、龍泉窯、磁州窯的制品中均有范印或刻劃的魚紋,如:蓮池游魚、水波游魚、水藻游魚等。元代景德鎮窯青花瓷器上的魚藻紋十分精美,兩尾游魚之間,布滿水藻、浮萍,并以水藻的漂拂示意水的流動。亦見磁州窯白地黑花品種。明清時期,景德鎮窯彩瓷中的魚紋更為繁多,常在同一器上畫鯖、鲌、鯉、鱖四種魚,魚形較肥大,空間襯以水藻、浮萍、蓮花等。

            【魚跳龍門圖】《辛氏三春記》載:河津縣(今山西省河津縣)又叫龍門,因交通不便,水險浪高,河里的魚鱉之類游不上去,凡是能跳過去的就稱龍,故有魚跳龍門的說法。明清瓷器上繪有此圖。

            中國古代瓷器紋飾(三)


            【一路連科圖】瓷器裝飾題材。一路連科是科舉時代對趕考學生的祝頌語,謂此行可以連中三元。科,是指程度、等級,科舉制取士的規格和年份稱登科。科舉考試分鄉式、會試、殿試三等,鄉試列為首者為解元,會試第一稱會元,殿試奪魁稱狀元。清代瓷器上繪一只鷺鷥和蓮花,寓“一路連科”之意。此外,繪一只鷺鷥和芙蓉,稱“一路榮華”,繪一只鷺鷥和牡丹,稱“一路富貴”,繪一只鷺鷥和花瓶,稱“一路平安”,這些題材不僅是對趕考學生的祝福,也是對人們美好未來的希翼。

            【八仙圖】“八仙”即張果老、呂洞賓、漢鐘離、韓湘子、鐵拐李、何仙姑、藍采和、曹國舅,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八位神仙。相傳他們學道成仙,各有一套本領,故有“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之說。八仙所持之物:張-魚鼓、呂-寶劍、漢-扇子、韓-花籃、鐵-葫蘆、何-笊籬、藍-橫笛、曹-陰陽板,被稱為“暗八仙”。明嘉靖后,八仙成為瓷器裝飾題材之一,有"八仙過海"、“八仙祝壽”、“八仙捧壽”等內容,清初仍較流行。

            【八吉祥】瓷器紋飾。始于元,流行于明清時期。八吉祥圖案為:法螺、法輪、寶傘、白蓋、蓮花、寶瓶、金魚、盤長結。它們(或稱八寶)是佛家常用的象征吉祥的八件器物。《北京雍和宮法器說明冊》載:法螺,佛說具菩薩果妙音吉祥之物。法輪,佛說大法圓轉萬劫不息之物。寶傘,佛說張馳自如,曲復眾生之物。白蓋,佛說遍復三千凈一切藥之物。蓮花,佛說出五濁世,無所染著之物。寶瓶,佛說福智圓滿,具完無漏之物。金魚,佛說堅固活潑,解脫禳劫之物。盤長,佛說回環貫徹,一切通明之物。元代瓷器上八吉祥的排列無一定規則。明永樂開始按輪、螺、蓋、傘、花、瓶、魚、結為序,清乾隆以后亦有不按順序排列的。有印花和彩繪兩類,印花多見于元至明永樂年間,宣德開始以彩繪為主,有青花、斗彩、五彩等,清代出現粉彩、琺瑯彩品種。

            【八音圖】瓷器紋飾。鐘、磬、琴、蕭、笙、塤、鼓柷、圉八種樂器叫八音。八音也是中國古代對樂器的總稱,指金、石、土、革、絲、木、匏、竹八類。鐘、鈴等屬金類,磬等屬石類,塤屬土類,鼓等屬革類,琴瑟等屬絲類,柷、圉等屬木類,笙、芋等屬匏類,管、蕭等屬竹類。清代瓷器上繪有八音圖。

            【三多九如圖】瓷器紋飾。流行于清代。《隨園筆記·莊子天地篇》載:“華封人祝堯曰:‘使圣人福,使圣人壽,使圣人多男’。堯辭曰:‘多富則多事,多壽多辱,多男多累’”,九如:如山、如阜、如陵、如崗、如川之方至、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松柏之蔭、如南山之壽,也是祝頌之辭。瓷盤上繪佛手、桃、石榴、,喻多福(佛與福音近)、多壽、多子,繪九個如意指代“九如”,合稱“三多九如”。

            【三陽開泰圖】瓷器紋飾。取材于《易經》。《易經》載:“十月為坤卦,純陰之象。十一月為復卦,一陽生于下。十二月為臨卦,二陽生于下。正月為泰卦,三陽生于下。”故三陽為東去春來,陰消陽長,有吉亨之象。明清瓷器上繪三只羊,題三陽開泰,繪九只羊,題九陽啟泰(九陽也是《易經》上說的九個陽數),均為歲首稱頌之辭。

            【三綱五常圖】瓷器紋飾。流行于清代。三綱五常是封建社會的一種倫理觀念。三綱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指仁、義、禮、智、信。儒家用三綱五常作為維護封建等級制度的道德教條。瓷器上繪三只缸和五個人嘗酒,以寓“三綱五常”之意。

            【萬花堆】清代景德鎮窯粉彩瓷器的裝飾圖案。流行于乾隆、嘉慶時期。器身滿飾各色花朵,如百花堆聚,故又名“百花圖”。圖案以牡丹為主題,周圍繪菊花、茶花、牽牛花、蓮花、玫瑰花、百合等。有黑地和白地兩種,以黑地為貴。畫面繁密細致,五彩繽紛。

            中國古代瓷器哪種瓷器好?


            瓷器是中國古文化的一種象征,現在有很多的古代瓷器是非常珍貴的,但是相對于其他的一些古董來說,不易保存容易碎。古代的很多瓷器它的作用是用于觀賞,他的外形非常的優美,并且在每一件瓷器的表面都有,非常美麗的花紋進行裝飾。在中國有五個名窯出產的瓷器是非常出名的。然而在我們中國古代哪一種瓷器是最好的呢?

            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乾隆時期的,淺黃地洋彩錦上添花,他的尺寸大小在40厘米,它的成交價在高達兩億多人民幣,從價格來看,是非常昂貴的他的收藏意義是非常高的。在一零年的時候,一件清朝時期的粉彩鏤空轉心瓶,在英國竟然拍出了5.5億的高價,不得不說,這個價格在那個時候刷新的古代瓷器的所有的拍賣價格。然而到現在都還沒有瓷器打破過這樣的記錄。像這種精致的瓷器是乾隆時期的景德鎮官窯所制作出來的,然而,像這種古瓷器是有史以來非常精妙的一種設計。從外形上來說給的感覺是非常大氣華麗的,現在這樣的工藝已經是失傳了。想必,大家了解瓷器的人都知道景德鎮產出的瓷器質量上是非常過關的。

            如何去定義件瓷器的好壞和它的價格還是有一定關系。如果一件瓷器的價格高,不僅僅是因為它的外形精美更多的,是他的用材非常的講究,在制作工序上每一步都是非常精確到位的,在那個時候,景德鎮的官窯都是為宮廷制作的,然而他的名貴之處也是從他的誕生而開始的,在我看來景德鎮的瓷器在古代來說是最好的。

            古代的瓷器還有兩大類是官窯和民窯,顧名思義官窯就是專門為宮廷而制造的瓷器,名窯是專為百姓所制造的。官窯和民窯還是有很多的區別,但從工藝上他們都是非常的精致的,官窯在制作工藝上做工精細,但是民窯要更加的生動和灑脫,所以說這也是兩種不同瓷器的區別。

            每一個朝代每一個時期的瓷器都有不同的有點,就如遠古時期的陶器到現在的瓷器,在我看來每一個時期都有他美的地方,并且向我們每一個人對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東西的定義是不一樣的,陶瓷已經有了五千年的歷史,但如果要真正稱得上是瓷的恐怕要追溯到隋唐時期。

            宋元明清這四個朝代每一個朝代,都有非常優秀的陶瓷作品,在我個人看來乾隆時期的景德鎮官窯所產出的瓷器是最好的,但對于不同的人來說定義是不一樣的,每個朝代都有精品,從遠古到今天瓷器依舊流行,但是古代的制作工藝是現在人們無法傳承的。所以說現在我們能做到的,就是在原始的基礎上不斷地創新,創造出一個新時代的瓷器,從單色到五彩斑斕,哪一樣不是標志著瓷器的不斷進步,不斷發展呢?

            中國古代瓷器瓷器賞析:

            1:明永樂青花蓮子盌,尺寸:10.2厘米,估價:HKD 5,400,000 ~ 7,000,000,成交價: HKD 6,640,000 ,成交時間: 2013-04-08 ,拍賣公司:香港蘇富比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3年春季拍賣會。

            蓮子式,敞口,深腹下收,小足高壁,外底作雞心狀凸起,更形靈秀輕巧。胎質細白,釉面光潤,鈷青色調凝重古雅。紋飾抽象,盌心圖樣,彷佛四瓣小花,內壁紋飾,則猶如飄帶重迭卷舒,輔以回紋卷草。盌外飾交迭雙層蓮瓣紋,邊沿圈足則綴以回紋。

            2:元仿官窯杏圓貫耳小壺,尺寸:10.5厘米,估價:HKD 4,000,000 ~ 6,000,000,成交價: HKD 6,640,000 ,成交時間: 2013-04-08 ,拍賣公司:香港蘇富比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3年春季拍賣會。

            3:明宣德青花花卉紋蓮子盌,尺寸:直徑15.9厘米,估價:HKD 3,800,000 ~ 6,000,000,成交價: HKD 6,640,000 ,成交時間: 2013-11-27 ,拍賣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3年秋季拍賣會。

            鈐印款識:雙圈六字楷書款。盌敞口,深弧腹,窄底,圈足。盌心雙圈內繪四瓣花紋,外環飾半花紋,再一圈連枝葉紋,內壁飾纏枝花紋,口沿下飾曲線朵花紋。外壁飾銀錠、犀角、珊瑚、陰陽板四雜寶,間以花卉紋,口沿外纏枝花、三葉紋各一周,近底處飾蓮瓣紋。足墻飾卷草紋,底青花雙圈內書「大明宣德年制」楷書款。

            4:明弘治黃地青花槴子花紋盤,尺寸:26.4厘米,估價:HKD 3,000,000 ~ 4,000,000,成交價: HKD 6,640,000 ,成交時間: 2013-10-08 ,拍賣公司:香港蘇富比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3年秋季拍賣會。

            鈐印款識:《大明弘治年制》款。槴子花紋,以青花繪之,對比鮮明黃地,始作于宣德一朝,終至嘉靖,弘治年間尤盛。此盤繪飾率性揮灑,饒富動態,活靈活現。

            5:清雍正青花荔枝紋如意耳扁壺,尺寸:高26.5厘米,估價:HKD 3,000,000 ~ 4,000,000,成交價: HKD 6,620,000 ,成交時間: 2011-06-01 ,拍賣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1年春季拍賣會。

            6:清乾隆仿古青銅罍式浮雕“雙龍”紋雙耳瓶,尺寸:25厘米,估價:HKD 4,000,000 ~ 6,000,000,成交價: HKD 6,620,000 ,成交時間: 2011-10-05 ,拍賣公司:香港蘇富比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1年秋季拍賣會。

            鈐印款識:《大清乾隆年制》款。

            雍正年始,景德鎮藝匠竭力專研以陶瓷模仿其他材質之器,以展其技。仿學之品,乾隆帝尤喜之,是以甚得君心。其時盛學青銅器,而模擬明清仿古青銅器者,又較直接效商周等古器多見,藝匠巧心精工,以不同的釉料或窯變效果模仿青銅器上的斑駁銹痕,飾銀描金以營造錯金銀裝飾。本品是淺浮雕,凸出光潤柔美,有凹陷處卻著意不施光澤釉料,明晦之間,暗蘊匠人巧心。至今未見有相似之品著錄于冊,疑為孤品。

            7:清雍正礬紅「三多」圖碗,尺寸:13厘米,估價:HKD 2,000,000 ~ 3,000,000,成交價: HKD 6,620,000 ,成交時間: 2011-04-07 ,拍賣公司:香港蘇富比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1年春季拍賣會。

            鈐印款識:《大清雍正年制》款。 此碗筆繪細膩,紋飾簡約,為典型雍正風格。礬紅彩極少單獨作為瓷器裝飾,此例實屬罕見。

            8:元青花芭蕉瓜果大盤,尺寸:直徑39.5厘米,估價:RMB 4,000,000 ~ 6,000,000,成交價: RMB 6,608,000 ,成交時間: 2009-05-29 ,拍賣公司: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09春季拍賣會。

            此類大盤為元代青花瓷器的經典造型之一,端莊周正,尺幅恢宏,頗見氣勢,盤心中央為一竹石芭蕉,左右對稱分別繪一組竹石西瓜紋和竹石折枝蓮花紋,另有折枝瓜果間綴其中。“竹石芭蕉”為具有文人情調的典型中原文化主題。肥碩的西瓜、牽繞的藤蔓則帶有濃厚的波斯和西亞色彩。口沿為交錯菱格紋,內壁飾纏枝靈芝紋,外壁繪一組變形蓮瓣紋,蓮瓣內填以如意云頭。胎釉精良,釉汁厚潤泛青,青花發色蒼妍青翠,蘇麻離青錫光銹斑明顯,繪畫技法高超,以勾勒點染繪就,布局繁縟有序,筆意酣暢,灑脫自然,兼備粗獷豪放與嚴謹和諧的藝術美感,砂底無釉,碹紋明顯。

            9:清乾隆仿石釉粉彩開光山水圖瓶,尺寸:高15.3厘米,估價:RMB 5,000,000 ~ 6,000,000,成交價: RMB 6,608,000 ,成交時間: 2010-06-07 ,拍賣公司:北京翰海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0春季拍賣會。

            鈐印款識:“大清乾隆年制”篆書款。器因形似燈籠而稱為“燈籠尊”。侈口,束頸,溜肩,筒狀腹,圈足。外壁仿石釉地開光粉彩繪山水圖。器內、外底施松石綠釉,上紅彩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山水圖繪有山巒起伏,山潤茂林,古木參天,傲然挺拔,山花綻放,平溪小橋,草舍掩映。紋飾構圖疏密得體,層次分明,景物錯落有致,頗得章法,筆觸運用自然靈活,渲染皴擦,宛如一幅感染力極強的中國水墨山水畫,別具藝術魅力。粉彩是清代彩瓷品種之一,創燒于康熙年間,雍正、乾隆朝盛行,雍正粉彩器以柔麗淡雅而名重一時,乾隆粉彩器則以色彩濃艷明麗,紋飾繁縟而聞名,盡顯御用器的奢靡之風。許之衡《飲流齋說瓷》評價乾隆瓷器有:“至乾隆則華縟極矣,精巧之至,幾于鬼斧神工”的感嘆。清代粉彩瓷器裝飾圖案常見山水、人物、花草、蟲蝶紋等。施彩柔麗,構圖形式多樣,紋飾纖柔,用筆工細。

            中國古代瓷器哪種瓷器好


            中國的古瓷器擁有著久遠的歷史和深厚的藝術欣賞價值,瓷器不比金銀等古董易于收藏,它珍貴而易碎,一件古瓷穿越千年遺存至今實屬不易。在收藏界中,古瓷器不僅擁有著非常重要的觀賞價值,而且價格也很高昂。我國的古瓷器與中國的文化種類一樣,博大精深派系眾多,五大名窯出產的瓷器聞名古今,有些尊貴典雅,有些潔白如玉,各自有各自的優點。如果要問中國古代瓷器哪一種瓷器最好的話,一般都是見仁見智,鑒于古瓷器現如今已不僅僅是一件觀賞品,而是成了價值連城的收藏品的緣故,我們可以根據它在收藏市場中的價格表現來看哪一種更好。

            在2010年,我國清朝年間的一件粉彩鏤空“轉心瓶”在英國的班布里奇拍出了5.5億人民幣的天價,此價格刷新了中國古代瓷器的所有拍賣紀錄,而且直到現在,在全球范圍內的古瓷器交易也沒有打破這一價格紀錄。它具體是一件什么樣的古瓷器呢?它叫“吉慶有余”紋鏤空內青花轉心套瓶,是一件清乾隆時期的琺瑯瓷器。從史料中我們查到,這種精致的瓷器是由乾隆時期景德鎮官窯的御用督陶官唐英和副手一起研制設計而成的,這種古瓷器是我國古代制瓷史上最為精巧的設計,它的這手工藝制作非常繁復,整體雖然分為內瓶和外瓶,但是內外的瓶頸卻連在一起,外瓶的底部與內瓶的內心相互連接,外部再繪制栩栩如生的花紋雕飾,整體給人一種大氣而華麗富貴的風韻。可惜的是,這種工藝已經瀕臨失傳。它的貴也是有原因的。

            貴與好各有定義,但是一件瓷器之所以貴的原因,一定包括它足夠的好。2014年4月,一件明成化彩雞缸杯在香港以大約2.49億人民幣的價格成交,刷新了中國國內瓷器的拍賣紀錄,這種瓷器是中國古瓷器的藝術珍品,為明朝皇帝御用的酒杯。此杯輪廓線條柔中有韌,曲中有直,給人一種清秀淡雅,規律端莊的氣韻。其胎質細潤而潔白,輕薄通透,表里如一。明成化瓷器有山葉綠、姜黃、鮮紅等彩色,還有釉下青花這種永恒不變的經典類型。明成化瓷器是當時的景德鎮御窯廠為宮廷燒制的瓷器用品,明清兩朝對它的記載很多,它的名貴從它問世時就已經開始。

            2005年在英國倫敦,中國的一件元青花古瓷器以大約2.3億元的價格成交,這個拍賣價格在2005年來說,創下了全世界藝術品領域成交價格的最高紀錄。元青花與其他青花瓷器不同在于它所采用的顏料極為特殊,通過這種顏料繪制再燒制出的青花瓷顏色深藍,比較艷麗,與一些發灰的青花瓷比較,視覺上更有優勢。

            五十七種中國古代紋飾寓意


            國古瓷上的花紋圖案樣來源于中華民族的歷代文化,也代表著中國古老的傳統文化藝術。其構成有儒家的、佛教的和道教的,以及一些世俗的東西,都融合在一起了。作為一個鑒定者對圖案的一些寓意都看不明白,說不清楚,也是一大遺憾。因此對瓷器上的圖案標記作一簡釋,對鑒定者來說,亦是有所裨益的。

            1.龍鳳呈樣 圖案為一龍一鳳。

            龍的傳說很多,記載的文獻也多,但將龍和帝王聯系起來的是司馬遷的《史記》,《高祖本紀》說:“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蚊龍于其上,而已有身,遂產高祖。”鳳凰在劉安《淮南子》一書中開始被稱為祥瑞之鳥,雄曰鳳,雌曰凰。龍鳳都是人們心中的祥獸瑞鳥,哪里出現龍,哪里便有鳳來儀,象征著天下太平,五谷豐登。

            2.二龍戲珠 圖為兩條云龍一顆火珠。

            《通雅》中有“龍珠在頜”的說法。龍珠被認為是一種寶珠,可避水火。有二龍戲珠,也有群龍戲珠和云龍捧壽,都是表示吉祥安泰和祝頌平安與長壽之意。

            3.魚龍變化 圖案為天上有一云龍,水中有一鯉魚。或一龍首鯉身;或一鯉魚翻躍于龍門之上。

            古代有鯉魚躍龍門的傳說,凡是鯉魚能跳過龍門的,就可變化成龍,不能跳過龍門的,點額而歸,故黃河之鯉魚多有紅色在額頭,都是未跳過龍門之魚。魚躍龍門表示青云得路,變化飛騰之意。

            4.鶴壽龜齡、龜鶴同齡 圖案皆為一龜一鶴。

            《韻會》:“龜為甲蟲之長”。龜壽萬年,是長壽的象征;鶴是仙禽,《崔豹古今注》:“鶴千年則變蒼,又二千歲則變黑,所謂玄鶴也。”龜鶴同齡,乃同享高壽之意。

            5.松鶴延年 圖案為鶴和松樹。

            《字說》:“松百木之長”;《禮·禮器》:“松柏之有心也,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松,代表長壽象征之外,還作為有志、有節的象征。故松鶴延年既有延年益壽,也有志節高尚之意。

            6.鶴鹿同春 圖案為鶴鹿與松樹。

            古人稱鹿為“仙獸”。神話故事中有壽星騎梅花鹿。鹿與祿、陸同音,鶴與合諧音,故又有“六合”(指天、地、東、西、南、北)同春之意和富貴長壽之說。

            7.歲寒三友 圖案為松竹梅或梅竹石。

            松,“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竹,清高而有節;梅,不懼風雪嚴寒。蘇東坡愛竹成癖,他曾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還題寫過:“梅寒而秀,竹瘦而壽,石丑而文,是三益之友”。松竹梅被人們稱之為歲寒三友,乃寓意做人要有品德、志節。

            8.喜上眉梢 圖案為梅花枝頭站立兩只喜鵲。

            古人認為鵲靈能報喜,故稱喜鵲。兩只喜鵲即雙喜之意。梅與眉同音,借喜鵲登在梅花枝頭,寓意“喜上眉梢”、“雙喜臨門”、“喜報春先”。

            圖案為一喜鵲一豹者,稱之為“報喜圖”。

            圖案為一蜘蛛網上吊著一個蜘蛛者,稱之為“喜從天降”。因我國民間習俗稱蜘蛛為喜蛛。

            圖案為一獾一喜鵲者,稱之為歡天喜地。兩獾相嬉,叫“歡喜圖”;兩童子笑顏相對者,稱為喜相逢。

            四個童子手足相連者,叫四喜人。

            9.喜報三元 圖案為喜鵲三、桂元三或元寶三。

            古代科舉制度的鄉試、會試、殿式的第一名為解元、會元、狀元,合稱三元。明代科舉以廷試之前三名為“三元”,即狀元、榜眼、探花。“三元”是古代文人夢寐以求,升騰仕取之階梯,喜鵲是報喜之吉鳥,以三桂元或三元寶寓以三元,是表示一種希望和向往的圖案,此外還有三元及第、狀元及第、連中三元、五子登科等圖案。

            10.相祿壽喜 圖案為蝙蝠、鹿、桃和喜字。

            以前人們常以蝙蝠之蝠寓以幸福之福;借鹿祿同音;壽桃寓壽意,加之以喜字,用此表示對幸福、富有、長壽和喜慶的向往。

            11.五福捧壽 圖案為五只蝙蝠一壽字。

            《書·洪范》:“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攸好德,謂所好者德;考終命,謂善終不橫夭。還有“五福臨門”的圖案。

            12.多福多壽 圖案為一枝壽桃數只蝙蝠。

            13.福壽無邊 圖案為蝙蝠、壽桃和盤長。

            14.神速齊眉 圖案為蝙蝠、壽桃、荸莽和梅花。

            15.福壽雙全 圖案為蝙蝠一、壽桃一、古錢二。

            這些圖案都表示古代人心底希望幸福、富有和長壽。

            16.福壽三多 圖案為一蝙蝠、一壽桃、一石榴或蓮子。

            《莊子·天地》:“堯觀乎華,華封人曰:‘嘻,圣人,請祝圣人,使圣人壽。’堯曰:‘辭’。‘使圣人富’。堯曰:‘辭’。‘使圣人多男子。’堯曰:‘辭。’”古人因以“三多”(多福多壽多男子)為祝頌之辭。石榴取其子多之意,“蓮子”乃連子之意。

            17.三多九如 圖案為蝙蝠、壽桃、石榴、如意。

            《詩·小雅·天保》:“哪山如阜,如岡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天保》篇中連用九個如字,寓為祝賀福壽延綿不絕之意。圖案中以如意表示九如。

            18.福在眼前 圖案為蝙蝠與一枚古錢。

            古錢是孔方外圓,借孔為眼,錢與前同音,亦稱“眼前是福”。

            19.福至心靈 圖案為蝙蝠、壽桃、靈芝。

            桃為壽而其形似心,借靈芝之靈字,表示幸福到來會使人變得更加聰明。

            20.壽比南山 圖案為山水松樹或海水青山。

            “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乃常見的對聯。這一圖案亦稱壽山福海。

            21.三星高照 圖案為三位老神仙。

            古稱福祿壽三神為三星,傳說福星司禍福,祿星司富貴貧*,壽星司生死。三星高照象征著幸福、富有和長壽。

            圖案為一老壽星一只鹿一只飛蝠的,亦稱之為福祿壽。

            22.流云百福 圖案為云紋蝙蝠。

            云紋形似如意,表示綿延不斷。流云百蝠,即百福不斷之意。

            23.平安如意 圖案為一瓶、鵪鶉、如意。

            以瓶寓平,以鵪鶉寓安,加一如意,而稱平安如意。

            24.一路平安 圖案為鷺鷥、瓶、鵪鶉;另有圖案為鷺鷥、太平錢的叫一路太平。

            以鷺鷥而寓路,瓶寓平,鵪鶉寓安,祝愿旅途安順之意。

            25.事事如意 圖案為柿子、如意。

            《爾雅·翼》:“柿有七絕,一壽,二多陰,三無鳥巢,四無蟲蠢,五霜葉可玩,六佳實可啖,七落葉肥 大可以臨書。”事與柿同音,加之如意,寓意事事如意或百事如意、萬事如意。

            26.諸事遂心 圖案為幾個柿子和桃。

            幾個柿子寓為諸事,桃其形似心,表示諸多事情都稱心如意。

            27.必定如意 圖案為毛筆、銀錠、如意。

            筆必偕音,錠定同音,再加如意,音借意為必定如意。

            28.歲歲平安 圖案為穗、瓶、鵪鶉。

            以歲(穗)歲平(瓶)安(鵪)之偕音惜意表示人們祝愿和平的良好愿望。

            29.年年有余 圖案為兩條鲇魚。

            鲇與年,魚與余同音,表示年年有節余,生活富裕。

            圖案為兩條鲇魚首尾相連者,童子持蓮抱鲇魚者,均稱年年有余。圖案為一磬一魚,或一磬雙魚、一童子擊磬一童了持魚者,皆稱吉慶有余。一婦人手提魚者,稱之為富貴有余。

            30.馬上封侯 圖案為一馬上有一蜂一猴。

            以馬上封侯(蜂猴)寓比立即升騰的愿望。

            圖案為一大猴背小猴者,稱輩輩侯;一楓樹一印一猴或一蜂一猴抱印者稱封侯掛印、掛印封侯。

            31.太獅少獅 圖為一大獅子一小獅子。

            太師官名,周代設三公即太師太傅太保,太師為三公之最尊者;少師官名,周禮春官之屬,即樂師也。以獅與師同音,而寓以太師少師之意,表示輩輩高官的愿望。

            圖案為一大龍一小龍者,稱之為教子成龍、望子成龍。

            32.八寶聯春 圖案為八件寶器相連。

            八寶分為兩類:佛家八寶有**、法螺、寶傘、白蓋、蓮花、寶罐、金魚、盤長八件寶器,俗稱:“輪螺傘蓋,花罐魚長”。仙家八寶即八仙護身法寶為漁鼓、寶劍、花籃、笊籬、葫蘆、扇子、陰陽板、橫笛八件寶器。八件寶器相連接的圖案稱之為“八寶聯春”或“八寶吉祥”。

            33.八仙過海 圖案為八個仙人皆持寶器,下有大海波濤。

            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八仙,有鐵拐李、漢鐘離、張果老、何仙姑、呂洞賓、藍采和、韓湘子、曹國舅。八仙故事多見于唐、宋、元、明文人的記載。“八仙慶壽”、“八仙過海”的故事流傳最廣,傳說,八仙在慶賀王母娘娘壽辰歸途中路過東洋大海,各用自己的法寶護身為舟,競相過海,以顯神通。

            34.麻姑獻壽 圖案為麻姑仙女手捧壽桃。

            麻姑,古代神話故事中的仙女。葛洪《神仙傳》說她為建昌人,修道牟州東南姑余山。東漢桓帝時應王方平之召,降于蔡經家,年十八九,能擲米成珠。自言已見東海三次變為桑田,蓬萊之水也淺于時,或許又將變為平地。后世遂以“滄海桑田”比喻世事變化之急劇。她的手指像鳥爪,蔡經見后想:“背大癢時,以爬背,當佳。”又相傳三月三日西王母壽辰,她在絳珠河畔以靈芝釀酒,為王母祝壽。故舊時祝女壽者多以繪有麻姑獻壽圖案之器物為禮品。

            35.群星祝壽 圖案為眾多仙人各持禮物。

            傳說三月三日王母娘姐壽誕之日,各路神仙來祝賀,而以此取其吉祥喜慶之意。

            36.萬象升平 圖案為一象身上有卐字花紋,腰背上負一瓶。卐字在梵文中作“室利靺蹉”,意為吉祥之所集。佛教認為釋跡牟尼胸部所見的“瑞相”,用作萬德吉祥的標志。武則天長壽二年(693年)制定此字讀萬。萬壽升平,表示人民祝愿國泰民安,百業興旺,國富民強的升平景象。還有“太平景象”、“景象升平”等圖案。

            37.平升三級 圖案為瓶上插有三戟。

            瓶與平同音,戟寓級。平升三級乃表示官運亨通,祝愿連升三級之意。

            38.天女散花 圖案為一仙女提花籃作散花狀。

            佛經故事《維摩經·觀眾生品》記載,維摩室中有一天女以天花散諸菩薩身,即皆墜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墜。天女說:“結習未盡,花著身耳”。謂以天女散花試菩薩和聲聞弟子的道行。宋之問《設齋嘆佛文》:“天女散花,綴山林之草樹”。故取其“春滿人間”之意。

            39.嫦娥奔月 圖案為一仙女奔入月宮狀。

            嫦娥乃神話中后羿之妻。后羿從西王母處得到不死之藥,嫦娥偷吃后,遂奔月宮。

            40.四海升平 圖案為四個娃娃抬起一瓶。 四個小孩(海)抬起(升)一瓶(平),表示四海升平,以此表達人民厭惡戰亂,熱愛和平之善良愿望。

            41.福從天降 圖案為一娃娃伸手狀,上有一飛蝠。

            以天空中飛舞的蝙蝠即將落到手中,而寓其意為“福從天降”、“福自天來”、“天賜鴻福”等。此外還有“五福臨門”、“引福入堂”“天官賜福”等圖案。

            42.長命富貴 圖案為雄雞引頸長鳴,牡丹花一技。

            雄雞引頸長鳴(命),牡丹乃富貴之花,喻富貴。還有長命百歲的圖案,雄雞引頸長鳴旁有禾穗若干。

            43.流傳百子 圖案為開嘴石榴或葡萄。

            舊時傳說,文王有百子。“榴開百子”表示子多。還有“子孫葫蘆”、“百子圖”、“麒麟送子”、“蓮生貴子”等圖案,表示子孫萬代、萬代長春等愿望。

            44.教子成名 圖案為一雄雞引頸長鳴旁有五只小雞。

            以雄雞教小雞(子)鳴(名)叫,寓以“教子成名”。還有“五子登科”、“一品當朝”等圖案,表示殷切期望子孫取得成功的業績。

            45.官上加官 圖案為雄雞和雞冠花。

            46.玉堂富貴 圖案為玉蘭花、海棠花、牡丹花。

            47.五世同堂 圖案為五個柿子和海棠花。

            以上圖案都以諧音題名,同音寓意,表示古人的升官、富貴、五代團聚的美好愿望。

            48.漁翁得利 圖案為鷸蚌相爭狀,旁立漁翁。

            《戰國策·燕策二》:“趙且伐燕,蘇代為燕謂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鉗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并禽之。”比喻雙方相持不下,第三者因而得利。

            49.英雄斗智 圖案為一鷹一熊作爭斗狀。

            《本草》:“虎鷹翼廣丈余,能搏虎。”《詩·小雅》:“維熊維羆,男子之樣。”鷹與英、熊與雄同音。猛禽兇獸相斗,二勇相爭,智者勝。還有一松樹上落一鷹,地上有一熊,作相互怒視欲斗之狀的圖案,以此比喻英雄大智大勇。

            50.珠聯璧合 圖案為珠點連續有白頭花藍點。

            《漢書·律歷志》上:“日月如合壁,五星如聯珠。”后借以比喻人才或美好的事物湊集在一起。

            51.八駿圖 圖案為八匹馬姿態各異。

            傳說周穆王有八匹駿馬,名稱說法不一。《穆天子傳》卷一:“天子之駿,赤驥、盜驪、白義、逾輪、山子、渠黃、華騮、綠耳。”《史記·趙世家》:“造反取驥之乘匹,與桃林盜驪、驊騾、綠耳,獻之繆王。穆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見西王母,樂之忘歸。而徐偃王反,繆王馳千里馬,攻徐偃王,大破之。”其他傳說鈞由此而派生。

            52.博古圖 圖案為鼎彝鐘磬、瓷瓶玉件、書畫盆景等各種器物造型,種類繁多。有各式各樣的博古圖,給人以古色古香之感。

            53.天馬圖 圖案為一飛馬、馬生兩翼。

            天馬一詞,最初見于《楚辭·離騷》、《史記·大宛列傳》和《淮南子》等書中。張騫使西域得烏孫好馬,名曰天馬。后得大宛汗血馬,比烏孫馬強壯,改烏孫馬名為西極,大宛馬叫天馬。史書記載,漢武帝“獲汗血馬來,作西極天馬歌。”元狩三年(公元前119年)后,天馬發展成“龍之友”、“龍之媒”的地位。神話故事似的“天馬行空”、“獨來獨往”,使人想向出“馬生兩翼”,慢慢被稱為龍馬。《西游記》中有白龍馬,便是一例。天馬似馬又生翼,空中行走又似龍,這種動物圖案在古時瓷器、地毯上常見。

            54.麒麟圖 圖案為一獸,頭長一角,獅面,牛身,尾帶鱗片,腳下生火,其狀如鹿。

            麒麟,古代傳說中的動物,古稱之為“仁獸”,多作吉祥的象征。“麟鳳龜龍,謂之四靈”。《禮記·禮運》:“山出器車,河出馬圖,鳳凰麒麟,皆在效橄。”“橄”同“藪”即沼澤。漢代磚上的麒麟圖案與馬和鹿的樣子相似,漢以后,逐漸完善了麒麟的形象。由于麒鱗是瑞獸,常借喻為杰出之人,麒麟送子、麟吐玉書等圖案等皆有杰出人士之降生的寓意。

            55.四藝圖 圖案為琴、棋、書、畫。

            琴棋書畫是我國古代文人雅士的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文玩,用以增進學識,提高雅興。圖案中的四藝,其造型設計,古樸、優雅,富有韻律感。

            56.踏雪尋梅 圖案為風雪中一老人頭戴浩然中,騎驢過橋,手持梅花。

            踏雪尋梅是根據唐代詩人孟浩然的故事,編寫而成的圖案。孟浩然(689~約740年),襄州襄陽(今屬湖北)人,少年好學,酷愛梅花,早年隱居鹿門山。年四十,游長安,應進士不第,還襄陽。臨行前留給王維一首詩。有人傳出,孟浩然游長安,王維私邀入內署,適唐玄宗李隆基至,浩然匿床下,維以實告,玄宗大喜,詔浩然出,誦所為詩,玄宗發現無求仕之心,即入還。其實從孟浩然的《留別王維》:“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詩中只見“當路誰相假”之句,那有皇帝發現他不愿為官,放他歸去之事。孟浩然頭戴浩然中,在風雪中騎驢過灞橋,踏雪尋梅,已成為我國古代詩人的佳話。這一圖案在古時瓷器、地毯上常有出現。

            57.伯牙摔琴 圖案為一人舉琴面對一墓,旁立一老人。

            出自俞伯牙與鐘子期相交的故事。春秋戰國時,有位俞伯牙善彈琴,一日乘舟游至漢陽江口,命童仆取琴焚香,調弦轉軫,一曲未終弦斷之。疑有人聽琴,命左右搜之,遇一樵夫鐘子期,二人登舟促膝相談,意合知音,結為兄弟。約定來年江邊相見。當俞伯牙按期來到江邊時,鐘子期已病故。伯牙聞知,淚如涌泉,去子期墳前祭拜,并割斷琴弦,雙手舉琴向祭石臺上一摔,摔得玉軫摧殘,金徽零亂。老者驚問:“先生為何摔此琴?”伯牙道:“摔破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故有俞伯牙摔琴謝知音之說。古時瓷器、地毯均有此圖案。

            中國古代的瓷器窯都有哪些


            中國古代的瓷器窯都有哪些?相信想要收藏瓷器的人都想要知道,畢竟知道的越詳細,對自己收藏越有利。那么,到底有哪些呢?實際上從古代到現代,中國的瓷器窯數不勝數,大大小小,沒有上百,也有七八十,只不過,大部分瓷器窯都沒有知名度,所以沒有在歷史上留下痕跡罷了。而一些知名的瓷器窯也因為藏品的流傳而受到世人的關注和重視,比如以下八大名窯,堪稱絕世。

            一、越窯

            分布于浙江寧紹平原地區的越窯是中國古代八大名窯之一,它出現的時期是東漢,經過朝代的發展,一直到宋朝,延續了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越窯的主要作品就是青瓷,到北宋時期,其造型更加精巧,裝飾也更加豐富,對周邊窯口的發展影響非常大。

            二、耀州窯

            耀州窯開始于唐代,位于山西省銅川黃堡鎮,在五代十國宋初期,受到越窯的影響,一直燒制青瓷。到了宋朝時期,技藝發展達到頂峰,金末之后走向衰落。耀州窯的主要特點是:早期胎色發青灰色,釉色中帶有黃色,中期釉色穩定,但胎壁變薄,且釉色更加均勻,產量也比之前大了很多。晚期時期,耀州窯的造型基本沒有變化,但是胎壁更薄,器型也以小型為主,質量大大提高。

            三、龍泉窯

            龍泉窯的開始年代是五代,到清代時期才逐漸沒落。它位于浙江龍泉,因而被稱為龍泉窯。龍泉窯一開始也是燒制青瓷,其胎涂細膩,玻璃感很強,有細線劃花,非常漂亮。到南宋時期,龍泉窯以白胎青瓷和黑胎青瓷為主要燒制品。

            四、定窯

            定窯的產地是河北省,開始于唐朝后期,其主要特點是胎質薄且輕,顏色白中帶黃,不怎么透明,釉色為米黃色,非常薄。

            五、磁州窯

            磁州窯的創燒時間是北宋中期,雖然發展的時間晚,但知名度卻并不低。磁州窯的特點就是產量大,而且精品多,其品種包括黑瓷、白瓷、綠瓷、彩繪瓷等,形式多樣。

            六、鈞窯

            開始于唐朝的鈞瓷到現在都依然受歡迎,它的胎質非常細膩,釉層卻比較厚,最重要的是,鈞瓷色澤多,像玫瑰紫、海棠紅、茄子紫、天藍、胭脂、朱砂等,都是鈞窯燒制的。鈞瓷以碗盤見多,花盆最為出色,據說蚯蚓走泥紋是鈞瓷的最大特點。

            七、景德鎮窯

            景德鎮窯因為位于江西省景德鎮而得名,它燒制的瓷器受國內外喜愛。景德鎮窯不同時期燒制的瓷器品種不一樣、樣式也是不同的,但是瓷器的質量都很高,因而才有了現代人的追捧。

            八、建窯

            開始于晚唐,盛行于宋朝,建窯的魅力也是不可擋的。據悉,建窯以黑瓷為主,瓷器也多以碗盞為多,裝飾極為精美。

            中國古代陶器的種類


            紅陶 紅陶在中國出現最早,紅陶燒成溫度在900度左右,根據考古發掘資料,黃河流域距今8000千年的裴李崗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時期,都以泥質紅陶和夾砂紅褚陶為主。

            彩陶 彩陶是仰韶文化的一項卓越成就,是用赭、紅、黑和的等色繪飾的陶器。彩陶藝術,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獨特的藝術風格。它是在陶器未燒以前就畫在陶坯上,燒成后彩紋固定在器物表面不易脫落。有的在彩繪之前,先涂上一磕白色陶衣,使彩繪節紋之前,先涂上一層白色陶衣,使彩繪花紋更為鮮明。彩陶花紋主要是花卉圖案和幾何形圖案,也有少數動物紋。幾何形圖案主要有:弦紋、網紋、鋸齒紋、三角紋、方格紋、垂幛紋、旋渦紋、圓圈紋、波折紋、寬帶紋,并有月亮、太陽、北斗星等紋樣。動物紋樣,常見的有魚紋、鳥紋、蛙紋等。獸紋較多的是豬紋、狗紋和鹿紋,有的奔馳,有的站立。這些動物形象的出現,反映出當時的漁獵在原始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人物紋樣較少見,1973年在青海大通縣出一件陶缽,其口沿內壁上畫有三組跳舞的人群,五人一組,舞人動作整齊,姿態優美,精美異常。植物紋樣,在距今6800年的浙江河姆渡文化陶器上,發現有稻麥粒、枝葉、花瓣,甚至有些已概括成為幾何形體,并和幾何形紋混和在一起構成紋樣,形成一種獨特的風格,別有一番情趣。

            黑陶 出現于龍山文化時期。黑陶的燒成溫度達1000度左右,黑陶有細泥、泥質和夾砂三種,其中以細泥薄壁黑陶制作水平最高,有“黑如漆、薄如紙”的美稱。這種黑陶的陶土經過淘洗 ,輪制,胎壁厚僅0.5-1毫米,再經打磨,燒成漆黑光亮,有“蛋殼陶”之稱,表現出驚人的技巧,飲譽中外。這時期的黑陶以素面磨光的最多,帶紋飾的較少,有弦紋、劃紋、鏤孔等幾種。

            灰陶 灰陶在新石器時代早期斐李崗文化遺址中已經出現,仰韶文化、龍山文化時期都有一定數量的灰陶,特別是用于蒸煮的器皿,多為夾砂灰陶。到夏代(二里頭文化早期)以灰陶和夾砂陶則占據主要位置。

            白陶 的陶是指表里和胎質都呈白色的一種陶器。它是用瓷土或高嶺土燒制成的,燒成溫度在1000度左右。白陶基本上都是手制,以后也逐步采用泥條盤制和輪制。白陶器出現于龍山文化晚期,商代為鼎盛時期。商代后期白陶大量發燕尾服,安陽殷墟出土數量最多,并且制作相當精致。到了西周,由于印紋硬陶器和原始瓷器的較多燒制與使用,白陶器即不再燒造了。

            硬陶 硬陶的胎質比一般泥質或夾砂陶器細膩堅硬,燒成溫度比一般陶器高,而且在器表又拍印以幾何形圖案為主的紋飾,所以統稱為“印紋硬陶”。西周是印紋硬陶發展的興盛時期,其胎質原料根據化學組成分析,基本接近原始青瓷。因印紋硬陶所用原料含鐵量較高,胎色較深,多呈紫褐、紅褐、黃褐和灰褐色。印紋硬陶堅固耐用,絕大多數是貯盛器。商代印紋硬陶在黃河中下游地區和長江中下游地區都有發現。西周至戰國時期印紋硬陶主要盛行于長江中下游地區及南方的福建、**、廣東、廣西等地。

            釉陶 漢代出現了一種在釉料中加入助熔劑——鉛的釉陶,又稱“鉛釉陶”。鉛釉陶的制作成功,是漢代制陶工藝的杰出成就。釉料中加入鉛,可以降低釉的熔點,還可使釉面增加亮度,平正光滑,使鐵、銅著色劑呈現美麗的綠、黃、褐等色,但經綠釉為最多,綠如翡翠,光彩照人。

            墓葬中出土的鉛釉陶器表面,有時了現層銀白色光澤,有人誤稱為“銀釉”。根據考古工作者的科學研究發現,“銀釉”形成的原因是由于釉面長期受潮,釉層表面析出多層次的沉積物,在光線的折射下,產生的銀白光澤。

            陶瓷知識頻道為陶瓷網重要內容組成部分,我們精選的《中國古代瓷器常見紋飾的喻意》內容由編輯撰寫而成,希望您對我們的《中國古代瓷器常見紋飾的喻意》一文感到滿意,如需瀏覽更多專題請訪問:中國古代瓷器紋飾

            相關推薦
            最新更新
            凯时ag娱乐